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956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度临朐五中10月月考卷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1. 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A. 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生存基础B. 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 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 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从“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结果“威逼北京”到“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结果“不再构成边境威胁”的变化可知,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故D项正确;蒙古的

2、生存基础是游牧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说明诸王守边是为了加强防御力量,故B项错误;材料“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说明明朝每个时间段采取的政策不同,不能说明采取了“堵疏并用”的政策,故C项错误。2.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A. 否定教会权威B. 证明君权神授C. 没收教会财产D. 建立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亨利八世极力否定罗马教会对英国的控制,其目

3、的是要建立英国民族国家,故答案为D项。亨利八世主要是否定罗马天主教会,而不是否定所有教会的权威,排除A项;亨利八世认为不需要罗马法律,要强化不列颠法律,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 1977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B. 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C. 营造经济建设良好外部环境D. 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时间点是1977年至1979年,这是改革开

4、放的孕育期和初期,为了给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领导人注重出访发达国家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判定此时为改革开放的孕育时期,出访发达国家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目的性的,没有体现中国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除传统友好国家外”可知,对外关系还包括传统友好的国家,不仅仅是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出访是为了营造外部环境,而不是为了扩大国际影响,故D选项错误。4.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

5、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A.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 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 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 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要以违约则罢和市”体现的是宋朝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C正确;材料中停止榷场互市的行为,体现的是宋朝政府态度十分强硬,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关系,非对外贸易,B排除;北宋处于一种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并未实现政治统一,D排除。故选C。5. 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说明A.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B.

6、 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C. 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D. 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答案】D【解析】柱状图显示国家补贴的数值大于本地财政收入,说明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予以大力支持,故D正确;A中自主性不符合民族区域自治特点;B中风俗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C中基本实现不符合事实。6. 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 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C.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D. 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

7、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田赋从1842年年逐年下降,1885年就已经下降到,所以A项中的“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是错误的。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政府对工商税的征收超过农业税;但从表格数据来看政府对工商税的征收超过农业税从1885年就开始了,排除B。 中华民国在1912年1月1日成立,排除C。表格中田赋从1842年年逐年下降、工商税逐年增长,这样的变化和晚清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有密切关系的,比如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7. 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发行下图货币,代替了秦代复杂的 货币制度,成为非常稳

8、定的交易工具,由于该货币重量适中, 易于携带、计重,一直延用到唐高宗武德四年。由此可见A. 自然经济形态排斥交易工具B. 货币的统一维持了中国统一C. 五铢钱币值和信用长期稳定D. 半两方孔钱长期是唯一货币【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货币为五铢钱,根据“成为非常稳定的交易工具,由于该货币重量适中, 一直延用到唐高宗武德四年”可知,五铢钱币值和信用长期稳定,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结合所学可知,从汉至唐,经历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分裂时期,并且B项夸大了货币统一的作用,排除;图片货币为五铢钱,不是半两钱,并且“唯一”表述太绝对,D错误。8.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

9、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下表是关于“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这直接反映出清代A. 赋役制度的改革B. 人身关系的变化C. 土地制度的变革D. 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结合从康熙朝到嘉庆朝“人丁”一词出现次数减少,可得赋役制度的改革,逐步实施“摊丁入亩”,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取消了人头税,A正确;据材料“人丁”一词的出现次数减少不能说明人身关系的变化,排除B;据材料可得赋税制度的变革,不涉及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制度仍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C;赋役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材料“直接反映出”的主旨,排

10、除D。9. 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上表反映了A.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B. 布匹在宣德至景泰年间是最主要的支付手段C. 布匹、稻谷一直作为支付手段D.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题干可以看出,从明初到明代中期,土地买卖契约中,宝钞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说明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D正确;明初白银使用明显低于宝钞,A排除;宣德至景泰年间,各种支付手段都存在,因此不能认为布匹是当时的主要支付手段,排除B;天顺至弘治年间布匹不再作为支付手段,排除C。10. 下图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论,1720年以后图示

11、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 赋税制度改革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实行闭关锁国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数轴显示清朝建立以来随着人口逐渐上升,人均耕地逐渐下降,1720年人口超越了耕地的极限,此时政府采取摊丁入亩和地丁银,按照人口进行收税,故出现表格中现象,故A正确;土地兼并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闭关锁国主要是对外贸易,故C错误;D是鸦片战争之后才出现。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如本题中1720是解题关键。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

12、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本题注意人口折线和耕地比的折先比较。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11. 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图表明A. 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的发展方向B. 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C.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D. 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数量从1945年到2000年显著上升,这说明的是国际社

13、会对该组织的认可,也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化、体系化,A正确;材料无法得出BC结论,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12. 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A. 汉承秦制,但有损益B. 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C. 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D. 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秦汉两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表中,货币的发行从“不垄断发行”、“不准私铸”发展到“由中央垄断”,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汉承秦制”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与“中央垄断”货币发行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D项错误。13. 有学者认为,在

14、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 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 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 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 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 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

15、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14. 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这说明A. 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B.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 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D. 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来看,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威有所削弱,出现了原来清政府不允许民间自主进行的救灾行为。故答案为D项。A项“居主导地位”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所述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排除B项;发生变化的不是政府政策

16、,排除C项。点睛:本题要通过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救灾活动的对比来确定正确答案,这种变化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应当是政治体制的问题。据此作出选择。15. 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州县坐落位置创办/重建时间创办人通许县旧在城北凤形冈洪武年间县丞范世英杞县县治东北洪武六年知县张淮鄢陵县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嘉靖十四年知县王时中仪封厅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顺治年间知县崔维雅新郑县在县治西北隅康熙三十二年知县朱廷献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A. 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B. 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C. 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

17、业D. 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手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养济院是官方倡导的恤养机构,具有赈济作用,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关注民生与政绩考核相结合,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清代和前代的对比,故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地方官员比乡绅更热衷慈善事业,故C项排除。16. 2020年,新冠疫情袭击全球。疫情期间,中国各地社区组织志愿者,为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劝导居民居家抗疫,排查外来人员,对重点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定点隔离等,中国疫情得到最有效控制。这反映了中国治理体系中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完善B. 政府机关服务意识增强C. 基层民主政治建

18、设效果显著D. 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各地的志愿者都是社区组织的,是政府机关服务意识加强的表现,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A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基层民主的特征,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依法治国的特征,D排除。故选B。17. 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A. 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B. 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 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D. 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

19、材料可知,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丰盛的祭品,其中大多是当地的农产品,这反映出古埃及农业的繁盛,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祭品大多源于农业生产,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古埃及的宗教信仰,B项排除;物质基础包括很多方面,丰富的祭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由祭品丰富就推断出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C项排除。18. 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A. 形式多样B. 自给自足C. 精耕细作D. 个体经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

20、、砻、磨盘等,数不胜数”可知,材料体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正确;A、B、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19. “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发明了新交通工具B. 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C. 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D. 政府的推动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提供了便利的储备工具和运输工具,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B正确;新的交通工具发明以及工业生

21、产方法都是实物储备技术发展的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C;题干并未体现出政府在食物技术储备方面的作用,排除D。20. 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A. 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B. 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 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 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哥伦布航行后”和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中国,是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对外贸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后的生产状

22、况,不是说明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项。第II卷(非选择题)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万历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颁布“一条鞭法”。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然后把夏秋两税和杂税也合编为一条,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名目和征收手续,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一条鞭法”上承“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开启了租税制和货币征收制的赋税时代。蔡昌元明清时期赋役材料二 咸丰以前,清政府税收来源主

23、要是田赋、盐课、关税三项。其中来自于农业的田赋收入所占比重为70%80%,而来自于工商的盐、关两税仅占30%20%。咸丰以后,特别到了光绪年间,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即由1849年的77%逐渐下降到1911年的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1849年的23%逐渐上升到1911年的73%。晚清财政税收结构对比表邓绍辉晚晴赋税结构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赋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内容:赋役合并(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以银代役(官

24、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赋役征很;官府统一直接征收。作用:客观上起到了均平赋役的作用;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清初“摊丁入亩”的变革奠定了基础。(2)変化:税收总量迅速增长;农业税比重下降,工商类税比重上升(税收主体由农业税转向工商税)。原因:近代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西方入侵,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内忧外患,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自辟财源;战争赔款增加税源的需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一条鞭法”和晚清赋税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中的“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

25、为按照丁粮派役”“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等信息分析得出“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赋役合并、以银代役、赋役征很和官府统一直接征收。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晚清赋税的变化可以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即由1849年的77%逐渐下降到1911年的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1849年的23%逐渐上升到1911

26、年的73%”等信息分析得出。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战争赔款的需要等方面来回答。22. 货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如何凭借自己的黄金储备优势,以及英法两国战后的必然衰落,建立起有利于美国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最终以美元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就成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深思熟虑并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国际货币

27、体系建立的背景及影响。【答案】(1)条件:北宋商业的发展;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和实物,以保证纸币的信用。(2)示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说明:层次一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和影响,逻辑清晰。层次二白银的流向和原因或者影响。逻辑比较清晰。层次三只答白银流向等一项内容。层次四史实不清,逻辑混乱。(3)背景: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黄金储备占绝对优势;英法等国衰落。影响

28、: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权地位;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1)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结合所学内容和材料可从北宋商业的发展、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和实物以保证纸币的信用等方面进行作答。(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原因结合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行作答即可。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使得大量白银流入中国。(3)背景:根据

29、“凭借自己的黄金储备优势,以及英法两国战后的必然衰落,建立起有利于美国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主要是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黄金储备占绝对优势;英法等国衰落等。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权地位;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等。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

30、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来,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事业的重点是救济贫困,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到18世纪70年代,全国约有2000所这样的济贫院。19世纪30年代起,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34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48年)初等教育法(1

3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增设济贫部(1847年)地方事务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摘编自王薇英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历程、特点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以前和宋朝以后社会救济的不同,并说明古代社会救济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社会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不同:宋代以前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粮食供应;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作用逐渐增大,侧重于日常生活中赈济。作用: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对政权的

32、认同感。(2)变化:组织形态由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到政府加强立法,开始着手建立社会管理体制,对社会事业进行“有限管理”。原因: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解析】【详解】(1)不同:根据“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可知宋代以前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粮食供应;根据“宋朝以来,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可知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作用逐渐增大,侧重于日常生活中

33、赈济。综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可知,古代社会救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对政权的认同感。(2)变化:根据“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18世纪70年代,全国约有2000所这样的济贫院。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等信息可知组织形态由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到政府加强立法,开始着手建立社会管理体制,对社会事业进行“有限管理”。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等方面进行作答。三、论述题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14世纪

34、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裝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

35、法。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上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輯清晰)【答案】要求紧扣材料综合信息,观点明确;合理引用正确史实,进行恰当的说明;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能够综合材料信息,观点较明确;能引用正确史实进行说明,但角度较为单一;有一定的逻辑,表述较清楚。能够基于部分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但观点不明确;能部分引用史实加以说明,但史实离题较远;缺乏逻辑,表述不清;观点错误或偏离材料,不论说明如何,均不能得分。示例1: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

36、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示例2: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37、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注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逐渐向追求卫生、营养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逐渐引起全球重视。)【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地区一列和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一列中的变化情况,如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由此可得出: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论证过程可以结合16世纪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论证如下,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38、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摘编整理自周跃试谈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及其历史演变从表格中要取至少两项信息,围绕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分析说明,(明确写出论题,分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论题示例(1)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品种不断增加(2)对外经济交流与农业发展(3)中国农业文明对世界的贡献(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商业手工业关系(5)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断扩大论述示例对外交流促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

39、之路,沟通中原与西域、中亚各国乃至欧洲联系,从而促进中外的经济交流。西瓜、核桃、胡萝卜等农作物品种传人中原地区,并推广种植,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16世纪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原产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土豆、玉米、番薯、辣椒等作物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促进清代人口的大幅增长,改变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物种的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形式,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列举的不同时期新增加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得出观点:对外交流促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从

40、汉代至明清时期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的原因以及其对中国农业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中原与西域、中亚各国乃至欧洲联系,从而促进中外的经济交流。西瓜、核桃、胡萝卜等农作物品种传人中原地区,并推广种植,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16世纪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原产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土豆、玉米、番薯、辣椒等作物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促进清代人口的大幅增长,改变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得出物种的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形式,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