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测试(三)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间:90 分钟 分数: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 13题。1图中 a 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乳畜业2图中 c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3图中 a、b、c 农业地域类型都有较广泛分布的国家是()A英国 B中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ACB解析:由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热量、水分条件关系图分析,a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具有高温多
2、雨的特点,因此判断为水稻种植业;b 分布地区年均温较低,年降水量少,为大陆性气候区,因此判断为商品谷物农业;c 分布范围广,分布地区的气温、年降水量差别大,判断为乳畜业,其分布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中国都有比较广泛的分布。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 46 题。4下列属于图 A 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商品率高C科技水平高D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D解析:图 A 为传统农业区,以水稻种植为主,单位面积产量高,但由于人多地少,造成商品率比较低,D 项符合题意。5在图 B 中的、处布局大棚蔬菜、有机茶、花卉和饲料作物,下列安排合理的是()A大棚蔬
3、菜 有机茶 饲料作物 花卉B有机茶 花卉 大棚蔬菜 饲料作物C饲料作物 大棚蔬菜 有机茶 花卉D花卉 饲料作物 有机茶 大棚蔬菜C解析:图 B 为高新有机农业园区,处既不靠近公路,又不靠近河流,区位条件差,只能布局饲料作物;处靠近河流,灌溉方便,适宜发展大棚蔬菜,处靠近居民点,河流上游,地价相对较高,适宜发展有机茶,处交通便利,附近居民点众多,地价较高,适宜发展花卉。6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A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交通的发展C科技水平的提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D解析:由过去的单一种植变成多种种植,与市场、交通、科技都有关系,但与机械化水平提高无关。读下图,回答 79 题。7
4、图中的四个国家均有典型的放牧业,其中以牧牛业为主的是()A B C DC解析:四个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以牧牛为主,其他国家以养羊为主。8在国家中,哪条铁路的修建改善了畜产品的外运()ABCD、A解析:铁路通向太平洋沿岸的圣地亚哥,利于向外出口牛肉。9上述四国中,既有发达的大牧场放牧业又有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的是()ABCDC解析: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均有大面积地广人稀的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读图,完成 1011 题。10a、b 两地农业()Aa 为大牧场放牧业Bb 为乳畜业Ca 为商品谷物农业Db 为季风水田农业B解析:a 为季风水田农
5、业,b 为乳畜业。11b 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机械化水平低B产品商品率低C集约化生产D粗放经营C解析: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 1213 题。12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C松嫩平原D太湖平原A解析:该地区具有种植棉花的优势,选项中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光照条件好,病虫害少,最具有种植棉花的优势,因此该地最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故 A 项正确。13该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是()A光照充足B土地面积广阔C降水丰富D消费市场广阔A解析: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是光照充
6、足,故 A 项正确。塔里木盆地大部分为沙漠,降水较少,可供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较少;当地地广人稀,消费市场并不广阔。下图是我国 19782005 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 1415 题。14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A商品粮基地B都市农业C牧业D水产业B解析: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是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牧业和渔业比重有较大的提高,但仍然以种植业为主,由此可以判断农业向都市农业方向发展。15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变化B城市化C国家粮食政策D生产技术B解析: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与市场需求有关,可以判断是城市化,市场需求量大形成的。读
7、下图,完成 1617 题。16与图中 A 地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A美国五大湖周边地区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珠江三角洲地区D雅鲁藏布江谷地C解析:图中 A 地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其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与之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17图中粗放牧牛带的牛肉不仅销往该国沿海城市,而且远销到欧洲,这主要得益于()A水源增加B劳动力素质提高C政策扶持D冷藏保鲜技术提高D解析: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下表为某年四个国家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据此完成 1820题。国家甲乙丙丁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千克)108.853.7250.81 9
8、19每公顷产量(千克)1 95697749.53 150农业劳动力人均产量(1 000 千克)121.7140.66.179.2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公顷)145.6186.62.137.918.甲、乙两国如果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A缩小生产规模B严格控制人口增长C大量增施氮磷钾肥料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国人均耕地多,改善农业经营的发展方向不可能是缩小生产规模、控制人口数量,而大量增施化肥也不符合现代人们环保的生活需求。19四个国家中,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的是()A甲、乙B丙、丁C乙、丁D甲、丙A解析:商品谷物农业的显著特点是生产
9、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而丙、丁两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小、生产规模小。甲、乙两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大、生产规模大。20与丁国的农业生产特点相符的是()A单位面积产量低B人均产量高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D单一种植业为主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国单位面积产量高、人均产量较低、化肥使用量大、集约化程度高;从表中无法看出其农业以单一种植业为主。下图为两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 2122 题。21甲、乙农业地域类型分别可能为()A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C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C解析:根据图中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的产值结构
10、和商品率可判断甲为季风水田农业,乙为商品谷物农业。22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A市场条件不同B人口密度不同C作物单产不同D机械化水平不同B解析:季风水田农业区由于人口密度大,粮食消费多,故商品率低。如图所示 M 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据此完成 2325 题。23M 区域中部地带一般降水最多的时间段是()A12 月B45 月C67 月D89 月A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M 区域位于巴西高原,M 区域中部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12 月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地带
11、降水多。24以下对 M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不合理的是()A水热搭配较好,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B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河流较多,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D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力高D解析:M 区域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气温高,降水较多,水热搭配较好,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M 区域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由图示可知,M 区域位于巴西高原,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因此 A、B、C 评价合理。M 区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红壤广布,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肥力较低,D 评价不合理。25近年来,M 区域的很多农业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
12、进行,下列地区中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 M 区域相似的是()A美国大平原B刚果盆地C华北平原D墨累达令盆地D解析:近年来,M 区域的很多农业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为混合农业。美国大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的是热带种植园农业和迁移农业;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以种植业为主;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为混合农业区。二、综合题(共 50 分)26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写出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各自的特点。(8 分)(2)写出图甲中 A、C 两农业区的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名称
13、。(2分)(3)写出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说明其形成原因。(2 分)答案:(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为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耕作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2)A 农业区种植春小麦,C 农业区种植冬小麦。(3)水资源;位于大分水岭西侧,降水稀少。解析:第(1)题,通过经纬度和河流水系特征、湖泊轮廓可确定甲图所示区域为美国的商品谷物
14、农业区,乙图所示区域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第(2)题,甲图中的 A、C 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 A 为春小麦区;纬度较低的 C 为冬小麦区。第(3)题,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缺水是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27读晋陕内蒙古地区略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地广人稀,草类茂盛,饲养良种牛,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材料二:内蒙古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由东至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景观,多为天然草场,是我国牧区畜牧业的重要基地。(1)内蒙古牧区发展畜牧业有
15、哪些突出的有利条件?为进一步发展内蒙古畜牧业,可借鉴阿根廷的哪些先进经验?(6 分)(2)伊利集团最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厂,之后在北京、青岛、兰州等地建立分厂,分析其区位因素的变化。(4 分)答案:(1)天然草场面积大,草场类型多样;单位面积产草量高,草质好,接近东部市场。集约化管理,培育优良畜种,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市场等。(2)市场需求扩大,冷藏保鲜技术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品牌效应。解析:第(1)题,内蒙古牧区天然草场面积大,草场类型多样,单位面积产草量高,草质好,接近东部市场,有利条件突出。进一步发展内蒙古畜牧业可借鉴阿根廷集约化管理,培育优良畜种,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市
16、场等先进经验。第(2)题,伊利集团最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厂,之后在北京、青岛、兰州等地建立分厂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扩大,冷藏保鲜技术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品牌效应等原因。2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很多地区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甲中 A、B、C、D 所在区域的农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材料二:基塘模式是通过挖塘抬田形成基塘后,农民在基上种桑养蚕,把蚕沙投放到鱼塘养鱼,塘泥回田肥桑,使得“桑茂蚕壮鱼肥”,这就是传统的桑基鱼塘。如今,“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等更多形式的基塘农业不断出现。图乙为基塘生产模式示意图。(1)从农业地域类型来
17、看,A 是。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来看,限制 A 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3 分)(2)C 地区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如图乙所示,分析材料二,C 地区该农业生产模式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1 分)(3)B 地粮食生产,属于(填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分析 B 地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至少答三点)(8 分)商品谷物农业热量不足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答案:自然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精耕细作,种植历史悠久。解析:第(1)题,A 地区是我国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
18、要因素。第(2)题,C 地区农业生产中主要是种植甘蔗、水果,在池塘中养鱼,因此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第(3)题,B 地区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水热搭配较好,人口多、劳动力丰富,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 分)材料一: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 A 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砂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压上一层砂砾,铺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材料二:下图为
19、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1)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为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等。(4 分)(2)甲地地表砂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影响是砂砾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砂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水分下渗,保持土壤水分。(2 分)(3)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4 分)(4)分析乙地区种植西瓜的劣势气候条件。(2 分)(5)借鉴甲地的发展经验,简述乙地区改造西瓜种植气候条件应采取的措施。(4 分)答案:(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克服当地
20、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4)乙地春季时降水少,风沙灾害多,昼夜温差较甲地区小等。(5)针对风沙灾害多,可以建设平原农田防护林;针对春季降水少,可以提高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如薄膜覆盖、耐旱品种培育、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解析:第(1)题,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土壤和地形等方面。第(2)题,砂砾具有增温降温快、透水性好、减少水分蒸发等物理特性。第(3)题,从水分、热量等角度组织答案。第(4)题,乙地区为我国华北平原一部分,春季时,华北平原降水少,风沙灾害多;同时,乙地区昼夜温差较甲地区小,这些都影响了西瓜的生长。第(5)题,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