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一语文《劝学》学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7824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一语文《劝学》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一语文《劝学》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一语文《劝学》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一语文《劝学》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一语文《劝学》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劝学授课时间:9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一、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二、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知识整理】一、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二、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三、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重点难点】一、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二、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

2、喻的几种形式。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解题;2正音正字;3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4翻译课文。【学习环节一】(5分钟)1、了解背景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学习环节二】(20分钟)2古今异义词辨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 古义: 今义: (3)

3、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5)用心一也 : 【学习环节三】(20分钟)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 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无以至千里 9翻译重点句子(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2写作特点。【学习环节一】(5分钟)1内容感知(1) 思路结构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5、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 第四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2)思想感情本文围绕“ ”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述 ,从而勉励人们要 ,只有这样,才能 , , 。【学习环节二】(20分钟)2写作特点(1)本文使用了哪些比喻分别论证了什么问题? 四随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 輮使之然(ru) 舟楫(j) 舆马(y)B蛟龙(jio) 跬步(ku) 骐骥(j) 爪牙(zho)C镂金(lu) 弩马(n) 生非异(xng) 洞穴(xu)D跂而望(q) 锲而不舍(

6、q) 二螯 (o) 参省乎己(x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

7、骨之强6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7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寡人之于国也 屈原至于江滨 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 B C D8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7名句名篇默写(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