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荐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篇目一狱中杂记一、通假字1少有连,必多方钩致“少”通“稍”,稍微2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傥”通“倘”,倘若,假如二、古今异义1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成员。2吾辈无生理古义:活的可能。今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功能。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牖其前以通明牖:开一个窗洞(2)凡死刑狱上 上:呈报2形容词作动词吏因以巧法 巧:利用作弊3使动用法予我千金,吾生若 生:使活下去四、一词多义1作2薄3要4质五、文言句式1此疫作也判断句2是以某某易其首者判断句3富者就其戚属省略句4予我千金
2、,吾生若省略句5行刑者先俟于门外状语后置句6狱旧有室五定语后置句说作者【简历】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
3、狱,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颖副总裁。清乾隆元年(1736),再次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乾隆四年,被谴革职,仍留三礼馆修书。乾隆七年,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乾隆十四年病逝。享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作品】 著有望溪全集【评价】 清代散文家、学者,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寻背景康熙年间,方苞的同乡挚友戴名世因其南山集中引用了方孝
4、标的滇黔纪闻,而滇黔纪闻中使用了南明永历的年号,记录了南明的史实,所以为清廷所不容,被人告发而惨遭杀害,方苞也因曾为南山集作序及藏其书版于家而被牵连下狱。据望溪先生集外文中此篇后的按语说,方苞出狱后,旋即蒙诏入南书房,曾为老监开窗出资,因刑部主事龚梦熊的支持而得以实现;此文中所揭发的种种弊端也引起了主管官吏的重视。他自己曾记曰:“其后韩城张公复入为大司寇,静海励公继之,诸弊皆除。”如果真是这样,也足见此文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了。链常识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
5、,“清真雅正”。散文名篇有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等等。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评价道:“桐城古文运动,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继续、发展、终结。”知文意本文作者用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的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揭露和鞭挞了清初监狱中骇人听闻的黑暗与腐败。作者以严肃、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牢狱的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施酷刑和囚犯中的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遭遇。这篇文章可谓是方苞的文章中最富有批判现实之精神的一篇。明文脉赏技巧1条理清楚分明作者先从牢房的情况、牢狱的管理写起,勾勒出一幅阴森恐怖的画面,使读者对牢狱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然后分别叙写有关的人物和事件,把各种黑
6、暗现象、群魔乱舞的情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2笔法朴实严肃作者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几乎送命。所以他对狱中骇人听闻的罪恶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作者貌似客观冷静地叙述,实质上是经历过大痛苦、大愤怒之后的冷峻,正如痛哭之后的无泪,悲痛之后的木然。这种客观冷静,给读者的又一印象是作者对这样的罪恶所见所闻甚多,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就更易引起读者的震撼。3用词准确精练写刽子手向被判死刑的囚徒勒索的三种情况时,刽子手对受极刑者和受绞缢者说的话冷酷无人性,仅是貌似轻描淡写的寥寥数语,却把他们冷酷成性,以囚犯是否安然就死作为牟利手段相要挟的令人发指的行径刻画了出来;对斩首者“无可要”,仍“质其首”,把受刑者的头颅据为己有来牟利,可见其贪婪已到了敲骨吸髓、毫无人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