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考查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钞票(cho)奴婢(b)要挟(xi)难兄难弟(nn)B畜牧(x)嗜好(sh)讣告(p)鞭辟入里(p)C庇护(b)兑现(du)媲美(p)万乘之君(shn)D胪欢(l)钦定(qn)编纂(zun)莘莘学子(shn)解析:选B。B项,“讣”应读f。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雷坠富翁服役心悦诚服B勒令特殊杀掠太平盛事C妇孺国粹便当莫名其妙D漫不经心残羹冷灸荒诞不经雷霆万钧解析:选C。A项,雷累;B项,事世;D项,灸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科学自立是国家自立的基础,科学自立的前提是科学自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外科学得到大幅传播,技
2、术创新能力也在提升,但_的是,目前科学自信的程度与民族复兴的需要还远不相称。核心问题是,价值取向基本上唯欧美马首是瞻。_,可能导致民族心理的附庸化,危及自主创新和国家主权。科学是一种兼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特殊文化,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基础性和牵引性作用,因此有必要提升科学自信,使之成为国家自信的支撑。科学的本性在科学潜质,这种潜质可以从哲理自信、语言自信和精神自信三个方面来体现。技术背后是科学,科学背后是哲学。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汉语单词传递信息量与所用音节数的比例之高,
3、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汉语思维的简明程度和快捷程度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语言,对信息的理解和反馈相当有利,能充分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自然经济的母体孕育出中国神话,中国神话充满_的精神,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气”所承载的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精英文人著书立说推崇这种精神,唯其如此,才有_的典籍传世,其中不乏科学萌芽。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毋庸讳言天长日久生生不息不计其数B毋庸讳言长此以往自强不息卷帙浩繁C无可厚非长此以往生生不息卷帙浩繁D无可厚非天长日久自强不息不计其数解析:选B。第一处,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无可厚非:
4、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此处指用不着隐讳,选用成语“毋庸讳言”。第二处,天长日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长此以往:意思是长久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根据后文“导致民族心理的附庸化,危及自主创新和国家主权”,可知是不好的情况,选用成语“长此以往”。第三处,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不松懈。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此处是说中国神话里充满自觉地努力向上、不松懈的精神,选用成语“自强不息”。第四处,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很长。此处是说“典籍”很多,选用成语“卷帙浩繁”
5、。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的意义。B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的意义。C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的意义。D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重新认识中国哲学
6、有拯救世界。解析:选C。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画线句子“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句子中滥用介词“关于”,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关于”;语序不当,“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递进关系颠倒,可改为“不仅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认识”缺少与之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补上“的意义”。再看选项,A项,语序不当,“不仅带来生态灾难
7、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递进关系颠倒;B项,滥用“关于”,导致主语缺失;D项,“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缺少宾语,句末加“的意义”。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靠着这一口“气”,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就能历久弥新B靠着这一口“气”,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得以历久弥新C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之所以历久弥新,靠的是一口“气”D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因为能历久弥新,所以要靠这一口“气”解析:选C。解答本题,注意前后主语一致性。从下文“气所承载的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来看,“靠的是一口气”要在后一句,排除A、B两项。根据括号所在的上下文,所填的语句表示的意思是:中
8、国五千年以上文明之所以历久弥新,靠的是一口“气”。强调的是原因靠的是一口“气”,D项没有起到强调作用,且表述没有C项简洁。故选C。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刘再复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
9、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
10、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肥沃的地上,贫瘠的地上;坚硬的地上,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
11、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见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
12、翼的生命线。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拔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
13、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键,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直到我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那一年,还看到这倒下的生命体上那不朽的业绩,不屈的凯旋。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进行曲,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榕树的美在于它的壮阔、坚韧、倔强、奉献,浑身洋溢着撼人心魄的生命活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
14、上的精神力量。B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等多种描写方法,展示了榕树的精神与力量。C本文画线句子中“榕树的碧叶”指的是榕树的精神品格,“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是指我更了解榕树的精神品格。D本文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面上在歌咏榕树,实质上是歌咏像榕树那样的人。解析:选C。A项,文中没有表现榕树的“奉献”精神;B项,文中没有使用白描的手法;D项,“借物抒情的手法”,说法不当。文中第7段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对榕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答:答案:内容上,从侧面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被榕树柔和而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撼(征服),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榕树的外在美。结构上,为下文表现榕树的内在美、榕树的精神力
15、量做铺垫。“榕树,生命进行曲”有哪些含义,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答案:榕树这支生命进行曲旺盛、强大而壮阔。小榕树这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无声、无畏而充满韧性。倒伏的榕树这支伟大的生命进行曲勇敢、顽强、不屈。(只要意思相同即可)三、语用创新排列下边六个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任何时候,批评家和作家之间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和警觉。他们能够永远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场上,不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批评家。批评是心灵的事业。创作因此会受到伤害,批评也随之走向没落。否则,相互之间就会出现过于客气、盲目吹捧和妄加赞美的不良现象。排序:
16、解析:按逻辑顺序排列。句是总起句,句中的“它”指代“批评”,句中的“他们”指代“批评家”,句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句从反面加以说明,句继续从反面加以说明,指出严重后果。答案: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给“笑”下一个定义。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现象,当外界的一种笑料变成信号,通过感官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接到这信号后,就会立刻指挥肌肉动作起来。答:答案:笑是当外界的笑料变成信号通过感官传入大脑皮层后,大脑皮层指挥肌肉动作起来的一种神经反射现象。在下边句子后的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前边的“敢于”一句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青年朋友们,面对青春的门槛,迈过去,义无反顾!敢于用你那还不太坚实的肩膀去承受社
17、会生活的压力,。答案:敢于用你那还不太灵巧的双手去描绘未来的人生画卷,敢于用你那还不太睿智的大脑去思考生活百态。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
18、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5 000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
19、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位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
20、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
21、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赏评】这篇文章作者独出心裁,运用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深入透彻地了解伟人鲁迅。把周作人与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意义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鲁迅是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铸者,而周作人是出卖自己灵魂的民族罪人;以现今的人以一种休闲的心态读周作人而不愿读鲁迅进行了对比,强调读鲁迅的必要性,揭示了鲁迅为什么不应该离我们远去,表明了文章的主旨。本文语言精练,旁征博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