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48.50KB ,
资源ID:776725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767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考立体设计历史岳麓版:第10单元 第1节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课后限时作业.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考立体设计历史岳麓版:第10单元 第1节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课后限时作业.doc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著名电影列宁在1918描写了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对此场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粮食供应极其困难B.苏维埃政权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C.苏俄人民在当时情况下的自我牺牲精神D.这时苏维埃政权正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作战【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判断B、C两项正确;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物资供应极其困难,A项正确;而D项错误,临时政府在十月革命时已被推翻了,应是苏俄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作战。【答案】 D2.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

2、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答案】 C3.(2011广东广州从化中学测试)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 )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C.农民要求恢

3、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解析】 注意关键词“1921年春”“饥荒”。【答案】 D4.(2011福建上杭测试)列宁曾经指出:“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为此当时苏俄(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取消义务交售制【答案】 B5.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作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得到“历史的青睐”,是因为(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允许私人开办

4、小型企业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A.B.C.D.【解析】 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得到“历史的青睐”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所以排除。【答案】 B6.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忽视消费品生产 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令A.B.C.D.【答案】 A7.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你认为他所说的“消极的东西”主要是( )A.

5、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苏联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苏联农业的落后局面【答案】 A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解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是资产阶级史学家,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他对苏联采取的五年计划的赞赏,不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实际上他更希望的应该

6、是借鉴,B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项。【答案】 C9.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C.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废弃工业领域的部门管理体制【答案】 C10.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

7、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B.C.D.【解析】 题干中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和口号,带有明显的冒进色彩,不切合实际,故均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是在斯大林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没有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故排除。【答案】 C11.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积极性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

8、的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解析】 A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B项是赫鲁晓夫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D项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措施。【答案】 C12.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解析】 依据材料“国家计委”暗指计划经济,“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说明

9、计划经济存在严重的弊端,由此判断B项正确。【答案】 B13.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东欧剧变的影响【答案】 B14.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从这一变化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斯大林模式进一步完善B.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C.“冷战”格局的形成D.反映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

10、势【答案】 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2分,共44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与老农的对话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依你看,现在农村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列宁:有什么办法能唤起大家干活的兴趣呢?老农:为什么不采用我们庄稼人早已习惯,而且认为最合理公平的办法呢?我说的是政府按俄亩规定固定上缴税收,而且要事先公布,不随便改变。列宁:你是说,允许庄稼人按规定交税后,自己可以支配剩下来的产品?老农:正是这样。材料二 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

11、到俄国访问。在那里他看到饥荒,也看到蕴藏着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后来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1)造成老农所说的“现在主要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6分)(2)老农的建议给了列宁怎样的启发?列宁是如何解决这些“农村主要的问题”的?(6分)(3)结合材料二回答,此时的哈默能在苏俄开采石棉的前提是什么?如何认识苏俄的这一政策?(10分)【答案】 (1)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一步加强,布尔什维克党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损害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2)启发:建

12、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办法: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前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工业方面解除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认识: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是一条适合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

13、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 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材料三 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

14、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 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从三则材料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在哪里?(6分)(2)从三则材料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10分)(3)结合所学,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案】 (1)农业;重工业;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实现“加速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率下降。共同不足: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体制的僵化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问题。(3)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其一,历史原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一些政策上的错误。其二,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其三,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