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 六大学节选(50分钟60分)一、基础过关(3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致其知 知:知识B.其所厚者薄 厚:重视C.而著其善 著:撰写D.天下鲜矣 鲜:少【解析】选C。著:显露。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解析】选C。C项,都是“之于”的合音,兼词。A项,顺承连词,就/转折连词,却;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他;D项,动词,作为/动词,做。3.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
2、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老老而民兴孝 A.一家仁,一国兴仁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C.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D.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解析】选A。A项和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动词。“讲究仁义”“尊敬”。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明,彰明;C项,名词用作动词,批评;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尧、舜帅天下以仁A.德者,本也;财者,末也B.此谓修身在正其心C.未之有也D.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解析】选D。例句为状语后置。A、B两项为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知识延伸】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类型判断句,是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的句子,即说明某事
3、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者,也。这是古汉语里最典型的判断句式,它相当于现代汉语“是”。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2.,也。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来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3.者,。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不用“也”,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译文: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陵的
4、萧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4.,者也。在谓语后面“者也”连用,也相当于“是”。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译文:他是沛公车旁任警卫的樊哙。5.,。主语和谓语后面都不用语气词,但仍然可译为“是”。如: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译文:这是继续走秦国灭亡的老路啊!6.用“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如: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译文:项燕是楚国的大将。7.用副词“乃、则、皆、诚、非”等表判断。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译文: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5.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是古代天子
5、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B.西周封建论者认为庶人是农奴;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C.尧,我国古代帝王,尧是他的谥号。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他把帝位让给了禹。D.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解析】选C。尧把帝位让给了舜。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1),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2)子曰:“好学近乎知,。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3)己所不欲,。答案:(1)博学之笃行之(2)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3)勿施于人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6、未之有也。(4分)译文: (2)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4分)译文: 答案:(1)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却厚待于他,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2)这就叫作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在外表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8.下面示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词语的诠释,请仿照示例,任选三个词语进行合理诠释。要求内容协调,立意积极。(5分)示例: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明(彬彬有礼,仁德有序)富强( )诚信( )和谐( )公正( )法治( )敬业( )【解析】本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词语,故解释词语不仅要符合词语本身的内涵,且要对社会价值观有积极引导意义,基调
7、昂扬。分析示例和的相同点,句式都是两个四字短语构成上下语意相关的诠释,都在彰显社会正面积极的价值取向。学生仿写也要注意句式和基调。如“敬业”,可写:爱岗敬责,恪尽职守。如“诚信”,可写: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答案: 富强:国富民强,国泰民安诚信:一言九鼎,重于泰山和谐:多元包容,以和为贵公正:公道在心,不偏不倚法治:章法有度,自成方圆敬业:恪尽职守,乐业奉献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分)中医古籍中常有“温疫”和“瘟疫”出现。瘟疫是一切传染病的总称;温疫是瘟疫中的一种,。除了温热性的瘟疫之外,还有寒性的瘟疫和燥性的
8、瘟疫等等。按照中医的观念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种以湿瘟为主的瘟疫。感染瘟疫的原因很多,葛洪曾指出:“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饮食,或饮食生冷杂物。”。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中医治疗颇有成效。相信以后在瘟疫的防治方面,中医将发挥更大作用。答案:一般指温热性质的病疫饮食不卫生是原因之一用中药治疗是防治瘟疫的重要举措二、阅读拓展(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人也。谢晦为荆州,以为南蛮功曹。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秉权,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
9、同受祸。复为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孝建元年,出为义阳王昶东中郎长史。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幸臣戴法兴权倾人主,而觊之未尝降意。嫌其风节过峻,觊之曰:“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时沛郡相县唐赐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三公郎刘勰议:“赐妻痛遵往言,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觊之议曰:“法移路尸,犹为不道,况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谓
10、副为不孝,张同不道。”诏如觊之议。子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责,觊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后为吴郡,诱绰曰:“我常不许汝出责,定思贫薄亦不可居。民间与汝交关有几许不尽,及我在郡,为汝督之。凡诸券书皆何在?”绰大喜,悉出诸文券与觊之,觊之悉焚烧,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寻阳,寻阳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曰“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不敢闻命。”孔觊等不能夺。太宗甚嘉之。三年卒,时年七十六。追赠镇军将军,常侍、刺史如故。谥曰简子。(选自宋书顾觊之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
11、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B.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C.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D.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解析】选A。“破视”是剖开察看之意,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赐子副”是唐赐的儿子唐副,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2、郡,古代行政区域的名称。郡的长官称“守”,秦设天下三十六郡,郡下设县。B.南蛮,先秦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与东夷、西戎、北狄合称四夷。C.海内,和九州、神州、赤县、瀚海等同为中国别称,源于我国疆土四面环海之说。D.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是给予死者及其亲属的特殊荣誉。【解析】选C。C项,“翰海”是沙漠,不是中国的别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觊之富有远见。刘义康当权,他以脚病为借口辞官归家。等刘义康免官流放,他因未卷入殷、刘二人的纷争,得以脱身。B.顾觊之治政有方。山阴县一向难以治理,与前后在此任职的官员相比,他更善于化
13、繁为简,以至山阴县政治清明,其治理效果无人能及。C.顾觊之不畏权贵。幸臣戴法兴权倾朝野,而顾觊之宁愿放弃前程也从不降低身份,屈心以从,以致戴法兴嫌弃厌恶他风骨节操过于严厉苛刻。D.顾觊之严于教子。他对儿子放债的行为十分不满,多次劝阻,而顾绰总是不听。于是他以智骗取了儿子的信任,火烧了债券,恩泽乡里。【解析】选C 。 C项,“以致戴法兴嫌弃厌恶他风骨节操过于严厉苛刻”错误,原文“嫌其风节过峻”不是指“戴法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2分)译文: (2)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不敢闻命。(3分)译
14、文: 答案:(1)第二年,他调出京城做湘州刺史,善于管理百姓,治理很有政绩。(2)按礼制规定,六十岁的人不穿军装,因为他们体力衰退,何况我年近八十,残生没有多少日子了,不敢接受您的任命。14.针对唐赐妻儿的做法,文中刘勰和顾觊之观点不同,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答: 答案:示例一:认同刘勰的观点。从情理上看,妻儿的做法遵从唐赐的遗言,不存在杀害他的动机,虽有违当时之法,但于情可原。示例二:认同顾觊之的观点。从法理上看,妻儿的做法有违当时的法律和习俗,更何况所作所为过于残忍,虽于情可原,但于法应受到惩罚。附【译文】顾觊之,字伟仁,是吴郡吴县人。谢晦任职荆州,让顾觊之做南蛮
15、功曹。谢晦欣赏他情操高雅淡泊,对他非常重视优待。当时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当权,殷景仁和刘义康的矛盾已显露,顾觊之不想和殷景仁长期共事,于是以脚病为借口辞官回家。在家时每天晚上常在床上走来走去,家里人私下里都非常惊异,但不知他的意图。后来刘义康被贬谪、废去官爵,朝廷中很多人因为他而一并受牵连遭到惩罚。顾觊之又当山阴县令。山阴县有百姓三万户,是海内大县,前后到任的长官,即使日夜不停地奔波,事情仍然处理不好。顾觊之用简单的办法对付繁杂的问题,县里因此没什么麻烦,他白天把县衙门门帘放下来,门庭清静。在宋朝建国以来的所有山阴长官中,事务简约而政绩最突出的,没有人能超过他。孝建元年,顾觊之调出京城做义阳王刘
16、昶东中郎长史。第二年,他调出京城做湘州刺史,善于管理百姓,治理很有政绩。得宠大臣戴法兴权力压过皇上,而顾觊之不曾向他低头。有人嫌他风骨节操过于严厉苛刻,顾觊之道:“不过让我不做三公罢了。”当时沛郡相县人唐赐,到邻村人朱起的母亲彭氏家里喝完酒回来,便病了,死前对他的妻子张氏说,死后要把他的肚子剖开查清病因。之后张氏亲手剖开她丈夫的肚子察看,唐赐的五脏都糜烂粉碎了。郡县的官员认为张氏残忍地进行解剖,唐赐的儿子唐副又不阻拦,因为这事发生在大赦之前,依法不能决断。三公郎刘勰上奏说:“唐赐之妻沉痛地遵从丈夫的遗言,考察情由,推究本心,并不是狠心残害,我认为应该原谅他们。”顾觊之上奏说:“法律规定移动路上
17、的尸体,尚属不道之罪,何况是自己的妻子儿女,竟然残忍地做出一般人所不敢做的事情。对他们不应顾及小的情面,应该按照大道理处理,判定唐副的罪行是不孝,张氏是不道之罪。”诏书同意了顾觊之的判决。顾觊之的儿子顾绰家财非常多,乡亲父老亲戚子弟很多人欠他的债,顾觊之每每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没有效果。在顾觊之当吴郡太守时,骗他的儿子顾绰说:“我经常不许你放债,细细想一想,贫穷也确实不能忍受。和你有关的乡亲中还有多少人的债没有还清?趁我在太守任上,为你讨回债务。那些债券在哪里?”顾绰大喜,把他的一大柜债券送给顾觊之,顾觊之将这些债券全部烧掉,并且告诉乡亲们:“凡是欠我家三郎的债务,都不需要偿还。”太宗泰始初年,
18、四方各镇同时反叛。顾觊之家在寻阳,寻阳王刘子房给顾觊之授予爵位名号,顾觊之说:“按礼制规定,六十岁的人不穿军装,因为他们体力衰退,何况我年近八十,残生没有多少日子了,不敢接受您的任命。”孔觊等人不能改变他的主意。太宗非常赞赏他。泰始三年顾觊之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被追赠为镇军将军,常侍、刺史的称号不变。谥号为简子。三、经典研读(6分)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完成15、16题。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19、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子齐物论)15.请根据文段填空。(2分)“修身,治国,”,这是儒家传统下士人的人生理想,也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答案:齐家平天下16.圣贤如何对待利害得失的呢?请根据文段简要回答。(4分)答: 答案:在圣贤看来,修养自己的身心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就连生死都不能影响他,利害得失就更渺小得不值一提了。附【译文】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
20、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人,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的人,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的人,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的人,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通过对万事万物的推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思想才能端正;思想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齧缺说:“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王倪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莫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