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常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材料一鲤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体态肥美,品种紫多,分布广泛,而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鲤鱼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这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一方面,鲤鱼肉质鲜类,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佳肴,王维的洛阳女儿行就有“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鲤鱼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的特点,能为养殖人员创造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认为:“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思想、艺术等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所以,在生
2、活中用途广泛、价值较高的鲤鱼就脱颖而出,不仅成功吸引了劳动者的视线,还与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不谋而合,与民间智慧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人们在养鲤食鲤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鲤鱼的多样情感,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鲤鱼成为劳动大众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开始具备象征意义。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人们常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明清以后,运用物象谐音组成吉语,给事物以象征意义,更多地是表达对农事、物产、年运丰足的祈祝,最终让它演化成迎祥纳福的吉祥形象。“鱼”与“余”同音,“有鱼”与“有余”同音,鲤鱼有了富足有余的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题材在民间绘画、剪纸、刺绣、印染、陶瓷中被大量使用,表达了对农作物
3、丰收的期望,继而延伸为对命运、财富、机遇的吉祥祝愿。鲤鱼,还被视为爱情的信使,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淡水鱼中的鲤鱼与人类最为亲近,又具有繁殖能力强、体态优美、色泽艳丽等特点,人们便将其与男女之爱联系到一起,情人之间传递书信也常常被称作“鱼传尺素”“鱼雁传书”。鲤鱼就这样成了爱情使者,闪烁着浪漫主义光芒。在鲤鱼的美好寓意中,勇气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鲤鱼跳龙门”是民间的经典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勇敢坚毅的鲤鱼形象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求的对象。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演化为龙。这样的故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大体相似的版本,它们有共同的母题和想要传递的精神:逆流而上,勇敢进取。后人也以“鲤鱼跃龙门”比喻
4、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意外之喜,鼓励寒门学子刻苦读书,积极入仕。现如今,被社会广泛重视的各种升学考试和职位面试就是当代的“龙门”,人们想通过“大红鲤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这正是相同社会心态的继承和延续,体现出民间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鲤鱼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每一个象征意义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文化心理,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正是对其创造者劳动大众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文化的探索,进而解释生活中各类相关现象的成因。(取材于周启慧鲤鱼的民间象征意义)材料二近来,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上兴起了“转发锦鲤”的热潮。表述形式简单通用:一张锦鲤的图片,并
5、附上文字“转发此锦鲤就会有好事发生”。如此简单的表述却能吸引大批人的点赞转发,尤其是在各类考试前夕,形态各异的锦鲤就会活跃在不同的分享页面上。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这似乎是文明的“倒退”迷信,但有趣的是,转发锦鲤的人里面十之八九都是不相信借此可以转运的科学论者,事有不顺的转发者里面又大部分都清楚不顺利的事情另有因由,这样看似矛盾的现象却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着。自古以来,迷信似乎一直深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在科技极度落后的时代,我们因为知识有限,不得不将一切未知的答案推之于鬼神的力量,又因为生活艰辛却人微力薄、难以排解,便将信仰寄托于鬼神,以期获得心理安慰
6、。这是不难理解的。然而现代人的“迷信”又从何而来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让我们在疲于奔命的同时,也被周围环境中无数不稳定的可变因素干扰着,我们越来越不确定我们是否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是否可以处理好任何突发状况。正是这种潜在的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大多数人纵使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同时也做好了充足准备,却也难免会有转发锦鲤只求心安的一时迷信。但是,如果只是寻求心理安慰,那么可供选择的途径比比皆是,比如听音乐放松、再次检查一遍准备事项是否充分,为什么还是不断地有人转锦鲤呢?这一方面在于人们心理上对于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无论用来加强信心的方法有多少种,都不妨再试
7、一遍。另一方面在于转锦鲤这一事情的“神奇性”:微博上、空间里到处都有人表示自己一转锦鲤好运就来了,这种渲染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这种途径的信赖程度。人从根本上具有强化因果关系的心理倾向,在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会下意识去寻求其原因,而把碰巧发生的事情归之于因果使然,但这两种事物实际上不过是“伪相关”。而看到这些消息的人,又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伪相关。因此,我们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的不可知性进一步转嫁到了迷信身上,这点和古代的民众如出一辙。现代人转锦鲤纵然是迷信的一种表现,但我们的迷信仍然富有“科学”色彩。不难发现,我们迷信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因为锦鲤自古便有着“鲤跃龙门”等好运象征,所以我
8、们认为转发它能得好运是有道理的。并且我们迷信的手段也是具有科学性的,理智仍占据着我们大脑的主导地位。我们当然不会相信那些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的言论;即使是转发锦鲤这种小事,我们也会懂得适可而止,不会转发几百上千次。这便是我们的所谓“科学”迷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当今,“迷信”一词并不再具有绝对的贬义。我们转锦鲤是因为我们有目前正迫切追求的事情,而它能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信、乐观和希望。这是可以正面引导我们努力生活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因此不失为一种可以排遣我们压力的良性手段。但是,这绝不能成为懒情的人拖延事情、试图不劳而获的借口,这种渴望小概率事件大概率发生的心理显然是对科学迷信的一种扭曲
9、,丧失了客观理性的思考,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转锦鲤是可以有的,但是努力才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秘笈,这才是现代“科学”迷信的真谛。(取材于李琳从转锦鲤看现代人的“科学”迷信)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于鲤鱼深受劳动大众喜爱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形象清新高雅脱俗B. 产量高,产业价值可观C. 符合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D. 肉质鲜美,是常见的佳肴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最早发现关于锦鲤的历史记载为殷商时代。B. 谐音因素是鲤鱼作为吉祥富足象征的原因之一。C. 勇气也成为鲤鱼的寓意说明中国人对勇者的高度嘉许。D. 研究鲤鱼的象征意义可以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
10、因。3. 下列古诗中的“鱼”和“鱼传尺素”中的“鱼”象征义相同的一项是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因田居)B.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范仲淹江上渔者)C.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D.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 下列对于材料二中“伪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碰巧发生的事情归之于因果使然B. 古代民众和现代人心理上的共通性C. 易被人们不断地渲染、加深、强化D. 这是富有科学精神的一种迷信方式5.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部分转发锦鲤者在生活中事皆不顺并且不清楚事情不顺利的因由。
11、B. 现代人的迷信来源于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环境中不稳定因素的干扰。C. 人们在转发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这样的言论时会适可而止。D. 因为迷信一词不再具有绝对的贬义,所以转发锦鲤的行为无可非议。6.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人们转发锦鲤的原因。【答案】1. A 2. B 3. C 4. D 5. B 6. 鲤鱼具备吉祥富足、爱情、勇气等美好寓意,人们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生活压力加大,人们心理上有了潜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以此寻求心理安慰。人们心理上有对于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愿意以此多一种增强信心的方法。他人的转发强化了人们对这种路径的信赖,将碰巧误归结于因果使然。【解析】【
1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于鲤鱼深受劳动大众喜爱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无中生有。“艺术形象清新高雅脱俗”说法错误,不属于鲤鱼深受劳动大众喜爱的原因。原文说“鲤鱼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这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一方面,鲤鱼肉质鲜类,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佳肴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鲤鱼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的特点,能为养殖人员创造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但是没有“艺术形象清新高雅脱俗”。故选A。【2题详解】
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D项,篡改文意,“我国最早发现锦鲤的历史记载为殷商时代”说法错误,由原文“而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可知,是“养殖鲤鱼”可追溯到殷商时代,而不是“发现鲤鱼”。C项,曲解文意。“说明中国人对勇者的高度嘉许”说法错误。原文,“人们想通过大红鲤鱼寄托自
14、己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可知,勇气成为鲤鱼的代表性寓意是说明中国人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D项,“研究鲤鱼的象征意义”说法错误,原文“每一个象征意义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文化心理,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正是对其创造者劳动大众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文化的探索,能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可知,是“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不仅仅是“研究鲤鱼的象征意义”,还包括其他意象,缩小了范围。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
15、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等。由原文“情人之间传递书信也常常被称作鱼传尺素”可知,“鱼传尺素”中的“鱼”象征义是“书信”。A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湖。”该句的意思是:笼于里的马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源。其中的“鱼”没有象征意义,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鱼”。B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该句的意思是: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其中的“鱼”没有象征意义,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鱼”。C项,“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该句的意思是: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其中的“鱼”代指“书信”。D项,“坐观差钓者,徒有美鱼情。”该
16、句的意思是: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美慕被钓上来的鱼。其中的“没有象征意义,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鱼。”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D项,“一种迷信方式”错误,这里的“迷信”与原文“不再具有绝对的贬义”“我们转锦鲤是因为我们有目前正迫切追求的事情,而它能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信、乐观和希望。这是可以正面引导我们努力生活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因此不失为一种可以排遣我们压力的良性手段”相违背。故
17、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A项,原文为“事有不顺的转发者”“都清楚”“事情不顺利的因由”;C项,原文“我们当然不会相信那些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的言论”,说明那样的言论我们不会转发;而“适可而止”的是“转发锦鲤”这样的行为。D项,“无可非议”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转发锦鲤”的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
18、也可能成为人们懒惰、拖延的借口,并不能说是无可非议的。故选B。【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人们转发锦鲤的原因。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找到有效答题区间,材料一,“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人们常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鲤鱼,还被视为爱情的信使,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在鲤鱼的美好寓意中,勇气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现如今,被社会广泛重视的各种升学考试和职位面试就是当代的龙门,人们想通过“大红鲤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
19、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由此归纳出原因之一:鲤鱼具备吉祥富足、爱情、勇气等美好寓意,人们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材料二,“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让我们在疲于奔命的同时,也被周围环境中无数不稳定的可变因素干扰着,我们越来越不确定我们是否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是否可以处理好任何突发状况。正是这种潜在的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大多数人纵使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同时也做好了充足准备,却也难免会有转发锦鲤只求心安”。“这一方面在于人们心理上对于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无论用来加强信心的方法有多少种,都不妨再试一遍。”“另一方面在于转锦鲤这一事情的神奇性:微博上、空间里到处都有人表示自己一
20、转锦鲤好运就来了,这种渲染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这种途径的信赖程度。人从根本上具有强化因果关系的心理倾向,在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会下意识去寻求其原因,而把碰巧发生的事情归之于因果使然”“我们转锦鲤是因为我们有目前正迫切追求的事情,而它能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信、乐观和希望。这是可以正面引导我们努力生活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因此不失为一种可以排遣我们压力的良性手段。”由此归纳出转锦鲤的其它原因:生活压力加大,人们心理上有了潜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以此寻求心理安慰;人们心理上有对于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愿意以此多一种增强信心的方法;他人的转发强化了人们对这种路径的信赖,将碰巧误归结于因果使然;能给予我们更多的
21、自信、乐观和希望,可以成为正面引导我们努力生活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
22、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枪挑紫金冠李修文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胆大妄为与匮乏。羞愧地离席。出了剧院,二月的北京浸在浓霾里。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黄土上开着一树树的杏花。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我到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
23、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鼓锣钹之声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说到暴怒处,举枪便打。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
24、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画荻和戒律。这些戒律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硬和无情,虽然它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在江西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那大概是我此生看过的用时最长、记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但见翎子翻飞旗杆挑枪,但见金盔跌落银靴生根。可能是我想多了,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倦。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
25、说着芍药,彼此接近着,端的是:隔墙花影动,金风玉露一相逢。就要换在一起之时,又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一切都在微小处展开,又牵动着我的神经: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她那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她深情款款,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这便是戏啊,老生和花旦,凤冠和禅杖,纷纷聚拢,造出幻境:这一方戏台,虽无波涛却会江水长流,不事耕种也有满眼春色。所谓“强烈的想象产生事实”,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那一隅戏台被空前
26、扩大,连接了整个夜幕: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还记得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微剧单刀会。那只不过是个寻常的戏班子。可是,这里的关云长,全然不是人人都见过的那个关云长。上百种关公戏中的关云长,先是人,后是神,在不断的言说中变得单一和呆板,戴上了一副面具,成为了人们所缺失之物的化身。他不再是刘玄德一人的二弟,而是万千世人的二弟。他的命运,便是被取消情欲,受人供奉。可是,且看这出戏里的关云长: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
27、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只不过,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是人心将那些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全都放置于唱念做打里残存了下来。这诸多顽固的存留,就是未销的黑铁,你若有心,自将磨洗认前朝。还是二月的北京,再次踏入美轮类奂的剧院,去看战太平。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声光电一样都没少。管他蟒袍与褶衣,管他铁盔与冠帽,都错了也不打紧,反正我有声光电;谋士的衣襟上绣的不再是八卦图,名将花云的后背上倒是绣上了梅兰竹菊,都不怕,反正我有声光电。唯有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却又分明看见一个真实的名将花云正在怒发冲冠,正在第
28、马狂奔。他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他们头顶的紫金冠。(有删改)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段中作者“羞愧地离席”,是因为难以忍受缺乏敬畏、胡乱改编新编戏的行为。B. 对白素贞与许仙相逢的一段,体现了中国戏剧表演中的含蓄细腻,作者十分欣赏。C. 叙写单刀会时,作者特意交代是以“废弃的运沙船”为舞台,是想突出当下戏班面临的生存困境。D. 那些繁多的戒律是前人根据错误总结出来的,坚硬无情,但只有遵守了才能得到饭碗和些许尊严。8. 文章写了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三出戏,请分别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
29、识。9. 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艺术表达效果。【答案】7. C 8. 罗成带箭: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白蛇传:戏剧与人生一样漫长真实、内涵丰富。(借小青与法海的戏表达了“戏如人生”的道理;借白素贞与许仙的戏说明优秀的表演能引人入胜,让观众觉得戏剧与生活似乎没有分别。)单刀会: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人性。 9. 作者想象真实的花云一路赶来,用挑落紫金冠的方式教训这些对戏剧艺术不知畏惧的人。生动、形象,能使读者感受到花云的果敢英武、威风凛凛(怒气冲冲),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缺乏敬畏、胡乱改编者的愤怒之情。【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
30、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C项,原文说“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徽剧单刀会。那只不过是个寻常的戏班子”这是强调戏班子寻常,但是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表达作者的赞叹之情。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分析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
31、识。概括注意抓住文中的句子分析,如:第节,“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第节,“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画荻和戒律。这些戒律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硬和无情,虽然它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观看罗成带箭的认识:表明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第节,“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编排这出戏的人
32、真是看透了人世。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倦。”第节,“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她那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她深情款款,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第节,“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所以,观看白蛇传的认识:借小青与法海的戏表达了“戏如人生”的道理;借白素贞与许仙的戏说明优秀的表演能引人入胜,让观众觉得戏剧与生活似乎没有分别。戏剧与人生一样漫长真实、内涵
33、丰富。第节,“且看这出戏里的关云长: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第节,“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所以,观看单刀会获得的认识: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人性。【9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能力。首先,分析用“想象”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需要概括描写的文段,可以得出“作者想象真实的花云路赶来,用挑落紫金冠的方式教训这些对戏剧艺术不知畏惧的人”,其次,分析写这内容的用意,“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
34、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他们头顶的紫金冠”刻画生动、形象、细致,能使读者感受到花云的果敢、英武、威风凛凛、怒气冲冲,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从主旨意图上分析,这样写的效果是:使作者对缺乏敬畏胡乱改编者的愤怒之情表达得更酣畅淋漓。【点睛】文章艺术手法实际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散文中较常见的从篇章的角度是抑扬的运用、以小见大的运用和对此的运用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讲一般为抒情、议论、描写、叙述等多种方式运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主要是对比、衬托等,从文句上看主要是修辞,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明确效果。阅读下面
35、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孝孺幼警敏,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漠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即位,国家大政事辄咨之。燕兵起,延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燕王亦不奉诏。未几,燕兵掠沛县,烧粮艘。时河北师劳无功,而德州又馈饷道绝,孝孺深以为忧。以燕世子仁厚,其弟高煦狡谲,有宠于燕王,尝欲夺嫡,谋以计间之,使内乱。乃建议白帝:遣锦衣卫千户张安赍玺书往北平,赐世子。世子得书不启封,并安送燕军前。间不得行。遣人许以割地,燕王不听。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36、。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领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之声彻殿壁,成祖降榻劳曰:“先生勿自苦,子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儒曰:“成王何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今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以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又何求?呜呼
37、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10.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读书日盈寸 盈:有余,多出B. 谋以计间之 间:挑拨,使人不和C. 遣锦衣卫千户张安赍玺书往北平 赍:带着,携带D. 成祖降榻劳曰 劳:劝勉11.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遣人许以割地A. 籍何以至此B. 敢以烦执事C.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 予羁縻不得还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答案】10. D 11. C 12. (1)方孝孺竭力请求
38、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应当为国家而死。(2)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来送他起程。【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劳:慰问。“成祖降榻劳曰”的意思是成祖走下卧榻慰问他说。故选D。【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例句“遣人许以割地”是状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省略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
39、。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力”:“竭力”;“即”:“假如”;“济”:“成功”;“死社稷”:“为国家而死”。第二句关键点:“行为”:“品行作为”;“先”:“表率”;“为”:“替”;“敛”:“募集”。【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
40、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方孝孺年幼时很机警敏捷,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成年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行辈在先的胡翰,苏伯衡也自认不如方孝孺。方孝孺反而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
41、太平为己任。到惠帝即皇帝位,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询问他。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燕王也不奉诏令。不久,燕兵掠夺沛县,烧粮船。这时候,讨伐河北的军队疲乏无功,而德州运送粮饷的道路又被断绝,方孝孺以此深感忧虑。由于燕王的世子朱高炽性情仁厚,他的弟弟朱高煦则狡狯谲诈,又得到燕王的宠爱,曾想夺取世子的地位,方孝孺谋划用计策离间他们,造成他们内部变乱。于是将这一建议禀报惠帝,派遣锦衣卫千户张安携带着有皇帝玺印的书信,前往北平赐予燕世子。世子收到书信没有启封,连同张安一起送往燕王军前。方孝孺的离间计谋无法实行。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许诺,燕王不听。建文四月六月乙卯日,燕军便渡
42、过了长江。惠帝忧虑畏惧,有人劝他前往别的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教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应当为国家而死。乙丑日,燕军入城,惠帝自焚,方孝孺被捉拿入狱。当初,明成祖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明成祖,说;“南家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成祖点头应承。至此,成祖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成祖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成祖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
43、:“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成祖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成祖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要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或者另有什么企求。呜呼哀裁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时年四十六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菩萨蛮谢逸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归
44、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给人春暖日长的感受。B. “春光闹”三字,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C. “葡萄水绿”,两岸葡萄挂满藤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D. “黛浅眉痕沁”写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眉间浅浅的黛色,又暗示着无人扫眉。14. 词中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答案】13. C 14. 喜悦一忧愁。先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因看到芳草萋萋的景色和听到子规的啼叫,感受
45、到了亲人远游未归的孤寂,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C项,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暗示着游春者为大好春光陶醉,不只形容水色可爱。故选C。【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
46、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的。这道题要求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这是一首春闺怨词,首先要了解诗中的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由喜悦到忧愁的变化过程,然后结合全词诗句具体分析这种变化。作答时,考生要先找出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情感的词句,然后再结合具体词句,分析由喜悦到忧愁的情感变化过程。如:“喧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一开始词人用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春日冶游图景。“喧”、“迟”二字,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葡萄水绿”,这里将春水比作葡萄美酒,则暗示着游春者为大好春光陶醉。紧接着“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二句,就是由乐转悲的一个过渡。看到两岸芳草萋萋,又时闻杜鹃啼
47、声,女主人公”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女主人公愁极失眠,进而“红添酒面潮”,女主人公独个儿喝起闷酒来了。所以,整首词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由喜悦到忧愁的变化过程。【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诗中的首句和尾句。回忆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考中要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如:欢快、愉
48、悦、激动、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爱而不见,_。(静女)(2)彩舟云淡,_,画图难足。(桂枝香)(3)_,_,参差十万人家。(望海潮)(4)蔺相如门客共同请辞时先言前来侍奉他的原因:_,_。(5)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多能创业少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答案】 (1). (1)搔首踟蹰 (2). (2)星河鹭起 (3). (3)烟柳画桥, (4). 风帘翠幕 (5).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 徒慕君之高义也 (7). (5)有善始者实繁 (8). 能克终者盖寡【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
49、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搔”“踟蹰”“鹭”“画”“翠幕”“事”“慕”“高义”“实繁”“盖寡”“克终”,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
50、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16.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图片提示的情节,依次写出小说的篇名。_(2)根据给出人物语言,依次写出说话者。“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个谬种!”“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_【答案】 (1). (1)孔乙己 (2). 药 (3). 白光 (4). 狂人日记 (5). (2)鲁四老爷 (6). 子君 (7). 阿Q【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合图片内容识别名著篇名的能力。题干是根据图片提示的情节,
51、依次写出小说的篇名。手下要认真读图,根据图片上的人物、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景物提示的情节,然后思考是哪篇小说。图一,场景显示是在一个店里,一个柜台,作者一个人,像是掌柜的。另一个穿长衫的人,正弯腰对柜台边的几个孩子说着话,他摆着手似乎在说:“多乎哉?不多也。”这正符合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情节。图二,图片上有树,有荒草,有两个老妇人,还有很多坟墓,其中一个坟头上有一个花环。这样的场景合乎药中夏四奶奶和华小栓的母亲上坟的情节。图三,在一个房间里,一个穿长衫,竖着长辫子的人手里拿着一把锄头,地面上有一个坑,他用锄头掘起四块大方砖,坑边还有泥沙。这样的情景显然是和白光中陈士成在房间里挖坑找东西想象。图四,近
52、处有一本摊开的大书,上面写满字,其中能清楚地看到两个大大的“吃人”字样,远处,有两个人在围着一个大锅,锅底火焰熊熊燃烧,锅内沸水翻滚。另外,还有一个人正在吃着什么。这样的情节显然只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里才有。所以,第(1)题的答案一词为:孔乙己药白光狂人日记。第(2)题要求根据给出的人物语言,依次写出说话者。要想作对该题,首先必须熟记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等,尤其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只有熟记这些,才能准确判断该人物是哪部小说中的谁。“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个谬种!”这是祝福里的鲁四老爷咒骂祥林嫂的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是鲁迅小说伤逝中女
53、主人公子君说的话。“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阿Q用先前“比你阔”来掩盖现在潦倒卑贱受人羞辱,从虚妄的“精神胜利”中获得麻醉与满足,作者用典型的语言活画出阿Q的个性特征,令人过目不望。所以这句话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说的话。17.阅读下面呐喊自序的文段,概括呐喊命名的两个原因。(不超过20字)“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热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缺屋的希望。”在我自己,
54、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所以我竞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响喊。【答案】一是唤醒民众,二是慰藉猛士(为前驱者呐喊助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概括呐喊命名的两个原因。”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
55、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阅读呐喊自序的文段,有效答题区间为:“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由此概括呐喊命名的两个原因:一是唤醒民众,二是慰藉猛士。注意答案有不超过20字的字数限制。1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A.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为巡船所物色B. 于是相如前进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C. 璧有瑕,请指示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闻/约为婚姻【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
56、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非常”:古义:非同寻常的;今义:副词,十分,极。“物色”:古义:搜寻,搜捕;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B项,“前进”: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C项,;“指示”: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故选D。【点睛】古今异义的变化: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一、
57、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二、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三、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四、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五、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
58、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六、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七、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八、褒贬有变。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19.下面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序”有两种,一是书序,如后序;二是赠序,是古代文人临别赠言性
59、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赞许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B.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著,与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这里的“传”类似于史记中的人物传记。C. 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为“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D. 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明代文学家,著有七录斋集。他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文化常识,可以分为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
60、名称类等类别记忆。文化常识要记住人物的朝代、重要作品、作品集的名称、风格特点等。B错在“这里的传类似于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左传里的“传”就是左传,也就是左氏所写的部分。史记中的“传”指“列传”,记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故选B。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我们会从全国各地_的“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在南京,为皇室制造衣料的云锦织机使用绳结组成的程序系统,由两名织工配合操作,让丝织品上繁复的图案保持严整,堪称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编程鼻祖;藏族的唐卡画师从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中采撷各色颜料,令画作历经数个世纪仍然色泽鲜艳、_;雏形可以追溯
61、到新石器时代的针灸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进针施灸来解除病痛,如今早已_,只要稍懂一些排列组合原理,就可以体会到一代代医师建构经络体系的艰难。这些“非遗”瑰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除了诸多壮丽的建筑工程和_的史册文献之外,一个个表演或游艺项目,一部部广为传颂的史诗或民间故事,一件件不同材质的手工艺品,乃至人们对世界起源和运转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万物的不同态度,共同构成了今天所见的中国。A. 丰富多彩 璀璨夺目 蜚声中外 卷帙浩繁B. 琳琅满目 璀璨夺目 赫赫有名 汗牛塞屋C. 丰富多彩 光辉灿烂 赫赫有名 卷帙浩繁D. 琳琅满目 光辉灿烂 蜚声中外 汗牛塞屋【答案】A【解析】【详
62、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第一处,形容“非遗”内容之丰富,应使用“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光辉灿烂”,色彩光亮耀眼。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第二处,文中指画作颜色绚丽,应选“璀璨夺目”。“蜚声中外”,指扬名中外,享誉全球。“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名非常显赫。第三处,文意重在表达
63、针灸疗法扬名中外,影响很广,因此选“蜚声中外”。“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汗牛塞屋”,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第四处,这里形容藏书很多。卷帙浩繁除了形容书籍多,还可以形容部头大,结合语境应选“卷帙浩繁”。故选A。【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
64、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创作的文学,只以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一人能出一部小说杰作,即使其人无甚足取,我还是要看。但是在讲理与批评满口道学的文章上,就不同。其人不足论,则其文不足观。一人若不先在品格、修养上下功夫,就会在文章上暴露其卑劣的品性。A. 即使人品不足论者,也同样能写出小说杰作。B. 文学创作必然存在人品与文品不一致的现象。C. 不能仅凭作家的人品,来评价他创作的作品。D. 讲理与批评文章者,
65、应提升自身品格、修养。【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语段的概括能力。作答时要先认真审读语段,找出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文段中出现了两个“但是”,“但是”这一关联词提示我们,其后面的内容“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其行”“在讲理与批评满密口道学的文章在文章上暴露其卑劣的品性”就是作者所要强调的内容。然后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即搞文学理论批评创作的,要注重人品修养。经过筛选,应当选择。A、B、C三项中人品与文品不一致的客观现象,并非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故选D。【点睛】如何来概括语段中心呢?体方法,要有以下几种:一、直接摘取法。即摘取语段的中心向作为语段中心,偏正式的语段。二、概括法。运
66、用摘取法来概括中心比较简单,为语段的层次清晰,旨鲜明,有些语段中心不够明确,扰的信息点较多,次不清晰,就需要我们对语段作全面的分析,此基础上再作归纳概括。三、分总法。即先分层概括,作总体归纳。这种方法适合于结构形式为并列式的语段,为这种语段虽然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并列的各层内容都是围绕某一中心来论述,法来概括中心,既全面又确。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芸芸众生中,有经天纬地、万人景仰的强者,更有怀揣理想、从容淡定的平凡人。欣赏平凡,体味平凡,有平和的心态,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与平凡而有个性的人相伴,做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情,感悟平凡而有滋味的生活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
67、叙文。【答案】与平凡相伴我是渺小的,如水滴;我是伟大的,能穿透坚硬的石头。我是卑微的,如小草;我是高贵的,能浸透生命的诗意。我是沉默的,如石子;我是重要的,能撑起通天的长路。我是平凡的,但我又不平凡。以前,我总是认为自己很平凡。我长得不漂亮,我的成绩不是很好,我没有什么特长,什么琴、棋书、画,我更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不仅我平凡,就连我的父母、家庭也一样平凡,让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有其父,必有其子”,自己的父母都是平凡的人,怎么可能生出不平凡的女儿呢?”我一直都这样认为,也是这个想法让我沉沦在自卑当中。然而,是父亲的一席话点醒了我,让我告别了自卑的日子。记得父亲曾经是这样说的每个
68、人生下来时都是平凡的,只有最平凡最辛勤的付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但是并非只有要向那些伟人名人一样成功出名才叫不平凡,只要你做自己快乐的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事,尽管是细微的小事,你也是不平凡的人。自从我听了父亲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后,我变了,我不再是从前那个自卑的女孩,我开朗起来了。我敢于去和那些曾被我认为是不平凡的人交谈,我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议论,我敢我跨出了自卑门栏的第一步,同时我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不平凡,因为我已经战胜了自卑。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不再是从前那个孤单的女孩,由于我的热情、活泼、有上进心,乐于助人,让大家都接受了我。在交谈中,又让他们知道了我的阅读广阔、课外知识广、视
69、野广阔。有时他们还称赞道: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看到这些连我自己都吃惊的变化,让我又一次感到不平凡。有时我站在镜前细细端详自己,虽然我仍然是那个相貌平平、成绩不出众的父孩。但是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对班级,对社会,也是有用的,这部就是我的不平凡吗?记得简爱的一句话:“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走进坟草时,我们都一样的。”是啊,放飞心情,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的不平凡。不需自谦,对着不完美的自己,我明白了:“平凡的人生不一定平凡,快乐的人生不一定快乐。只有最平凡最辛勤的付出,最终才会得到快乐的果实,感受到:我,不平凡。”【解析】【详解】命题方式:新材料作文审题要点:新材
70、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审题立意。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立意。具体过程:首先抓住文题中题眼“平凡”一词来理解,“平凡”可理解为“做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享有凡平的生活”等。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平凡【立意】可以从多方面立意:一个是写我们自己的平凡,自己一直与平凡相伴,但自己并不气馁,去努力突破自己,做平凡而有意义的事,突出“平凡”有意义;一是可以写一个“平凡的他”,或者他们,你一直与他(他们)相伴,并发现了他(他们)身上的平凡之处或者个性之处。一是写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场景,从平凡中品味社会人生。【素材】1.名人名言要满足于你的命运,一个人不可能在样样事上都
71、非凡出众。 古希腊伊索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英牛顿于平凡中见到不平凡,就是一种感悟。 美爱默生最伟大的人不是轻视日常小事的人,而是对这些事情予以缜密的注意并加以改进的人。英斯迈尔斯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事情。 前苏联列宁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有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任的。 美爱因斯坦平凡之中自有不平凡之处。归根结底,人价值存在于平凡的事业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升华,它的凝聚点体现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格、情操。 日铃木健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我时常做些零碎,就是如此。 鲁迅2.事例素材爱因斯
72、坦成名以后,有一次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时间派出宫廷的小汽车到火车站接他。火车进站了,司机到处寻找这位大科学家。在他的心目中,爱因斯坦一定是一位衣冠楚楚、很有风度的教授,可是直到旅客全部散尽时也没有找到这位大科学家的影子。他只得怏快不快地空车而回,报告国王:“教授今天没有来。”半个小时以后,爱因斯坦步行到达了王宫。人们一打量他:穿着一件满是灰尘的破雨衣,脚上是一双旧皮鞋。只看衣冠不认人的司机怎么想得到他就是那个声名赫赫的科学巨匠呢?左拉平凡经历。左拉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作家。他说过:“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的确,左拉的经历是平凡的。他幼年丧父,生活贫困。由
73、于他醉心于写作,缺乏经济来源,有时连生计也成了问题。为了坚持写作,他把御寒的衣服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裹着身子御寒。缺钱买食品,就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捕麻雀,用烤鸟肉充饥。他顽强地探索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了实践自然主义理论,从1871年到1893年,他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一马卡尔家族,轰动了当时的文坛。魏书生个平凡的人。魏书生是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他的人生之路平凡得无波可起。中学毕业后,他去北国插队,成了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后来他做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公办教师,教小学、中学,被评为模范教师。他始终是广名敬业的教师,但他一直在兢兢业业地教书、孜孜不倦地育人、勤勤恳恳地研究。对自己平凡的工
74、作,他是这样理解的:“人不管被生活的浪涛冲到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做是自己的终点,而应该把这个位置当作向更远大的目标奋进的起点。”,掏粪工人时传祥时传祥是北京市一位普通的掏粪工人,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掏粪这个工作又脏又累又臭,不少人都不愿意干,而时传祥在掏粪的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十年,而且干得很起劲,因为他知道:这活虽然脏点、累点,但是有意义。他说:“宁愿一个脏,换来万人净。”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六次桌子,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也可能擦六次,但到第三天时可能会擦五次、
75、四次或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认为,把每一天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结构】本文可以两种写法,一种是写记叙文,写写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有的人怀有“远大的理想”,不甘于“平凡”。怨天尤人,而自己却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着“平凡”的快乐,体会到知足者长乐的道理,自己甘于与平凡为伴,把这样的感受或感想通过叙述一件事或一些事来表达出来。本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性的文章,思路类似于前一种写法,先摆出现象,很多人“目标远大”,不甘“平凡”,引出议论的论题,然后举例说明社会生活中很多平凡的人在做着平凡的事,以及很多名人行事为人都甘于与平凡为伴,最后说说“做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享有凡平的
76、生活”的好处,最后结文:体验到一种平凡而有味道的生活。行文不可仅写“平凡”,更应突出里面“不平凡”的深层味道。另外思路言之成理也可以。【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
77、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