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中宣部在2019年9月新命名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强化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宣传教育功能。中宣部这一做法的文化依据是()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对文化传承起决定作用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就是先进生产力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 B. C. D. 2. “酒精油漆和发胶,
2、有害垃圾别乱抛;电池涂料杀虫剂,丢进红色桶子里”,人们在听这首垃圾分类宣传歌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垃圾分类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文化活动A. B. C. D. 3. 伸出食指,在美国表示让对方稍等;在法国表示请求对方回答问题;在缅甸表示请求、拜托;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的;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这表明()A.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3、4.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民生产、生活、信仰和娱乐方式的活态遗存,是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对于构建良好的乡村治理秩序具有积极意义。这表明()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物质力量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A. B. C. D. 5.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注重研究经济因素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思想,如管子中说:“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该观点承认了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该观点认识到了文化反映经济,并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该观点没有看到精神文化是需要建设的该观点认为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A. B. C. D. 6.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
4、思想、法律思想、哲学、宗教等许多方面。一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对其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所以强化了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分化。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A.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 文化是政治的附属品C.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 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7. 西安“网红”景区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开放式消费场所,带动了西安夜经济,已成为西安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地标之一。由此可见()经济决定文化,城市文化传承以经济为前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城
5、市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是同步增强的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A. B. C. D. 8. 2020年,数批日本抗疫物资上的古诗句走红网络,“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很多网友感叹:汉语原来这么美,又这么有力量。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悟到()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日本人民希望与中国人民友好下去的美好愿望中日文化因不断交流与融合趋向同一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传播,丰富了人们精神世界A. B. C. D. 9.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 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B. 传统建筑就是凝固不变的
6、传统文化C. 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D.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基本形式之一10.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也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疫情过后,中医药如何发展?守住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中医精华,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才能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振兴。由此可见,振兴中医药文化,需要()全面继承中医药文化,为人类造福立足国情,借鉴西医文化的有益成果在交流互鉴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尊重中西药文化的差异,引进一切西医文化A. B. C. D. 11. 国家宝藏百心百匠等节目深受人们欢迎。节目讲述仁爱、正义、大同等中
7、华传统思想,让观众在浮躁中沉淀下来,给思想补充营养。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以优秀文化为人们提供精神引领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创造新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A. B. C. D. 12.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犮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文化自信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A. B. C. D.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观看电视剧已不再局限于客厅,多屏观看成为常态,通过移动端观看剧集的比
8、例高达74%这进一步佐证了()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大众传媒已成为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发展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A. B. C. D. 14.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 B. C. D. 15.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呼
9、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理念,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这是因为()文化传承需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A. B. C. D. 16. 2020年因新冠肺炎影响,各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决定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实现停课不停学,战“疫”学习两不误。这表明()A. 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功能B.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适应性活动C. 创新教育的方式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10、17.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短小的篇幅、新颖的视角、生动的叙事、唯美的影像、精良的制作,向中外观众展示文物释放中华文明之美,深受好评。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继承传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 B. C. D. 18. 2019年2月,上海虹桥火车站采用当前业界唯一可商用的华为产品启动5G网络建设。随着5G室内数字系统应用场景多样化,未来的5G车站可以满足大量人群的高速上网要求,旅客下载一部2GB的高清电影只需不到20秒,还可以支持4K高清视频通话、超高清多路视频同传业务。由此可见()科技改变生活,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现代网
11、络技术已经成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文化日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手机传播的手段和方式A. B. C. D. 19. “努力有时不会那么轻易地给予你回报,在一切变好之前,总要经历一段辛苦又迷茫的时光,这段时间或许很长,所以请耐心些,你想要的未来终将到来!”有位老师每天早晨都会编一段满含正能量的话到微信朋友圈,那些已经毕业散落在各地奋斗的学生每次看到都备感鼓舞。这表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文化对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A. B. C. D. 20.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
12、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文化的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 B. C. D. 21.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向世界发出了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引起了广泛共鸣。对其用典内容,运用“文化传
13、承与创新”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言不苟造,论不虚生-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欲灭一国者,先去其史-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 B. C. D. 22. 用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为了让它获得新生,某大学教授对甲骨文进行数字化的设计,把甲骨文变成微信表情包,其活泼蠢萌的形象深受年轻人喜爱,目前微信发送量已超过上百万次。甲骨文数字化设计给我们的启示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14、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生命力赋予汉字新内涵才能集中展示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A. A、B. C. D. 23. 在抗击疫情大决战中,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时间用诗歌、绘画、音乐、小品等各种艺术形式积极投身抗疫主题的文艺创作,讴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极大地缓解了公众的恐慌与焦虑,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士气。这表明文艺创作要()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B.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C.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D.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24.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同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他强调,“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
15、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这告诉我们()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延续民族文化根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保护文化遗产要以开发其经济价值为目标A. B. C. D.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25.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2020年4月4日我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这是我国首次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全国性哀悼。我
16、们沉痛哀悼那些为战胜疫情献出生命的人,感恩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守望相助。悲痛过后,给了我们更多的勇气,一往无前,继续生活!结合材料,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的意义。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当前世界上所有的强势品牌,其背后都有强势国家实力的支撑。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还是典型的“品牌小国”。我国虽有着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但研究文化对于品牌价值的意识比较缺乏,也不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品牌文化中。企业品牌人才匮乏,知识产权方面落伍。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缺乏对国际市场环境和当地文化的了解,也导致企业强势品牌
17、的缺乏。中国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却缺乏拥有深厚文化的顶级品牌。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出现这一现状的文化原因。27. 材料: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到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截至2020年3月2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但中医药在传承、创新方面存在着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中医
18、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工作必须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28. 材料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也是同其它文化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它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理解我
19、们的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联系材料,分析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2020-2021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二年级月考政治试卷(11月份)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错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正确,中宣部在2019年9月新命名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强化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宣传教育功能。中宣部这一做法的文化依据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错误,文化本身不是生产力,先
20、进文化可以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故选:B。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2.【答案】D【解析】符合题意,人们在听垃圾
21、分类宣传歌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垃圾分类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生活方式; 不合题意,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自发的; 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故选:D。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2)深远持久
22、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3.【答案】D【解析】A错误,各地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 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 D符合题意,材料描述了“竖大拇指”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理解,即有不同的含义,说明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23、 故选:D。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
24、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4.【答案】C【解析】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符合题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民生产、生活、信仰和娱乐方式的活态遗存,是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对于构建良好的乡村治理秩序具有积极意义。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错误,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故选:C。本题考查:文
25、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功能 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社会作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26、。5.【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俗语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说明该观点承认了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看到精神文化是需要建设的; 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文化反映经济,并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故选: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政治、
27、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从国内看: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6.【答案】C【解析】A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8、 B错误,文化不是政治的附属品; C正确,一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对其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所以强化了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分化。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
29、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从国内看: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7.【答案】C【解析】错误,文化由经济决定,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能说城市文化传承以经济为前提; 正确,“网红”
30、景区大唐不夜城带动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西安夜经济的发展,这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错误,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步增强”的表述不当。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
31、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8.【答案】D【解析】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符合题意,“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诗句不仅凝聚中日两国人民的千年情谊,而且表达了日本人民希望与中国人民友好下去的美好愿望; 不符合题意,中日文化因不断交流而共同发展,而不是趋向同一;
32、符合题意,“汉语原来这么美,又这么有力量”表明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传播,丰富了人们精神世界。 故选:D。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
33、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9.【答案】D【解析】A错误,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B错误,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错误,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34、的重要组成部分; D正确,依据教材可知,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故选:D。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统习俗: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10.【答案
35、】C【解析】错误,批判性继承中医药文化,为人类造福; 正确,守住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中医精华,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才能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振兴。这说明振兴中医药文化需要立足国情,借鉴西医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在交流互鉴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错误,尊重中西药文化的差异,引进西医文化的有益成果。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
36、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要推动文
37、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即可作出正确解答。11.【答案】A【解析】正确,国家宝藏百心百匠等节目讲述仁爱、正义、大同等中华传统思想,让观众在浮躁中沉淀下来,给思想补充营养,深受喜爱是因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以优秀文化为人们提供精神引领; 错误,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发展文化,而不是创造新文化; 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故选:A。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文化对人的影
38、响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特点: 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影响: 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39、: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的影响;深远持久的影响。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2.【答案】D【解析】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必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符合题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犮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文化自信,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
40、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表明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故选:D。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文化传承与创新: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的文化作品才能永葆生命力和竞争力。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
41、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13.【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观看电视剧已不再局限于客厅,多屏观看成为常态,通过移动端观看剧集的比例高达74%,这进一步佐证了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的重要因素; 说法错误,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说法错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故选:B。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
42、、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14.【答案】C【解析】不合题意,选项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不是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的原因;
43、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故选:C。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文
44、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5.【答案】C【解析】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不体现对文化传承的要求,且文化创新需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符合题意,习近平呼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这是因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不体现尊重文化多样性
45、应坚持的原则。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的多样性 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特点: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
46、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16.【答案】C【解析】A错误,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功能; B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C正确,因新冠肺炎影响,各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决定通
47、过网络直播方式,实现停课不停学,战“疫”学习两不误。这表明创新教育的方式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重要作用 1、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
48、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49、17.【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如果国宝会说话“向中外观众展示文物释放中华文明之美”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继承传统; 符合题意,“以短小的篇幅、新颖的视角、生动的叙事、唯美的影像、精良的制作,向中外观众展示文物释放中华文明之美,深受好评”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 不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强调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材料没有涉及。 故选:B。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承与创新 1、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
50、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
51、除与材料主旨内容无关的选项。18.【答案】C【解析】正确,材料“随着5G室内数字系统应用场景多样化,未来的5G车站可以满足大量人群的高速上网要求,旅客下载一部2GB的高清电影只需不到20秒,还可以支持4K高清视频通话、超高清多路视频同传业务”说明科技改变生活,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手机传播的手段和方式; 错误,现代网络技术是传承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不是主要途径; 错误,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故选:C。本题考查: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1)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可以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加对产品的需求。 (2)科技的发展,在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深刻地影响
52、社会关系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身的认识,培育这人们的科学精神; 在促使道德观念发生积极变化、拓宽道德调整领域的过程中,涵养着人们的道德情操。本题考查科技的作用和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9.【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满含正能量的话到微信朋友圈,让那些已经毕业散落在各地奋斗的学生每次看到都备感鼓舞,表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也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说法错误,优秀文化
53、对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但并不是就不会改变。 故选:B。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1、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本题考查文化的特
54、点、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20.【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文化的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同时也说明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不合题意,题干并未强调不同文化各具特色; 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具特色,文化并不会走向同一。 故选:A。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
55、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具有多样性。 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21.
56、【答案】C【解析】符合题意,“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指万物千差万别,这是自然规律,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解释可以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不合题意,“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是指修身的基础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念,体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但不属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 符合题意,“言不苟造,论不虚生”,是指语言与观点要有实际的来源,用典要与具体的实践相联系,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可以解释为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不合题意,“欲灭一国者,先去其史”,是指想要一个国家灭亡,要先让它的历史观消亡,强调优秀文化对一国的重要性,并未涉及推陈出
57、新,革故鼎新。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2.【答案】C【解析】说法错误
58、,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符合题意,某大学教授对甲骨文进行数字化的设计,把甲骨文变成微信表情包,其活泼蠢萌的形象深受年轻人喜爱,这启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也说明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生命力。 说法错误,甲骨文数字化设计并没有赋予汉字新内涵。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创新与继承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文化创新要着眼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
59、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23.【答案】D【解析】A错误,文艺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不是超越生活,服务(而不是改变)社会; B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创作要立足社会实践,与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没有直接联系; C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创作要立足社会实践,与继承传统无直接联系; D符合题意,“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时间用诗歌、绘画、音乐、小品等各种艺术形式讴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极大地缓解了公众的
60、恐慌与焦虑,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士气。这表明文艺创作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故选:D。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4.【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
61、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这告诉我们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延续民族文化根脉; 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错误,保护文化遗产主要是为了开发其社会价值,而不是以开发其经济价值为目标。 故选:A。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人类
62、文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25.【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让我们缅怀过去,敬畏生命,感受到和平时代无声的战斗。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全国性哀悼活动的举行,让我们心存感恩,牢记那些负重前行的英雄。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通过清明哀悼活动,对人的影响与无声之中,给予我们
63、前行的力量。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全国性哀悼活动,给了我们更多的勇气,一往无前,继续前行。【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设问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材料中“我们沉痛哀悼那些为战胜疫情献出生命的人,”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角度回答;材料中“感恩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守望相助。”可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角度回答;材料中“悲痛过后,给了我们更多的勇气,一往无前,继续生活!”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
64、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角度回答。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26.【答案】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品牌的支撑力不强。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了,但品牌意识、品牌文化相对滞后。 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及品牌建设应用不足。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我国企业品牌人才不足,缺乏对国际市场环境和文化的了解。【解析】本
65、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出现“中国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却缺乏拥有深厚文化的顶级品牌”这一现状的文化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知识指向不明确,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依据材料中“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当前世界上所有的强势品牌,其背后都有强势国家实力的支撑”,可从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角度分析原因;依据材料中“研究文化对于品牌价值的意识比较缺乏”,可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角度分析原因;依据材料中“不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品牌文化中”,可从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角度分析原因;依据材料中“企业品牌人才匮乏,知识产权方面落伍”,可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角度分
66、析原因。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27.【答案】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传承。 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医治疗的积极成果,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高其影响力。 继承中医药精华,收集整理中医药临床实践和民间奇方,筑牢中医药传承的根基。 立足中医药实践,依靠广大中
67、医药工作者,着力解决制约着中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 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和教育在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材料中“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因此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和教育在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材料中“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因此需要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中医药精华;材料中“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甚至出现
68、了中医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现象”,因此要立足中医药实践。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28.【答案】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
69、国力。 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维系社会稳定。 有利于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解析】本题要求联系材料,分析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材料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可知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材料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理解我们的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可知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