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检测 九民为贵(45分钟,52分)一、基础应用(2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传有之 传:解释经的文字B.贼义者谓之残 贼:盗贼C.其何能淑 淑:善D.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暴:暴力【解析】选C。A.传:传记。B.贼:贼害。D.暴:显。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为丛驱爵者,鹯也B.女闻六言六蔽矣乎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解析】选C。A项,“爵”通“雀”;B项,“女”通“汝”;
2、D项,“蚤”通“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牺牲既成,粢盛既洁【解析】选C。C项古今意义相同,一辈子。A项,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B项,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是表程度的副词。D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A.其何能淑 B.虽欲无王,不可得已C.不远千里而来 D.贼仁者谓之贼【解析】选D。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好的结果;B项,名词活用为
3、动词,称王;C项,意动用法,以为远。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5则短文紧扣“民贵君轻”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说理透彻精辟。B.第4则短文中,孟子反复强调“天也”“故曰天也”,由此可见,孟子很相信“天意”,在他的思想深处,“天意”比什么都重要。C.从全文内容看,“民贵君轻”思想的根本就是赢得民心,而赢得民心的根本就是践履仁义。D.孟子认为,施行仁政固然重要,但它比不上深入人心的仁义道德教化更能赢得民心重要。【解析】选B。B项中提到的第4则短文,先阐明了天子不能将天下给别人的道理。接着阐明了“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的道理。最后阐明了“荐之于天而天受
4、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的道理。而孟子反复慨叹“天也”“故曰天也”出现在最后一层,很显然孟子强调天意,但他认为民意比天意更重要,后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正是说明了民意民心高于天意的道理。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5分)译文: (2)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5分)译文: 答案:(1)因此赢得了民心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侯,赢得了诸侯就做大夫。(2)舜帮尧处理国政长达二十八年,(尧驾崩以后才即天子之位,)不是靠人力能做的,是天帮助他的结果。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分别改写成一句话。可酌情
5、增减词语,但要保留原有信息。(6分)离骚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极致诗歌”之一。屈原是离骚的作者。 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在离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以“离骚”为主语开头: (2)以“屈原”为主语开头: 答案:(1)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并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极致诗歌”之一的诗歌(抒情诗)。(2)屈原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并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极致诗歌”之一的离骚的作者。二、拓展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
6、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
7、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
8、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解析】选C。注意“舟”作后句的主语,“入江”“据敌”两种做法,中间断开
9、,“彼舟”作后句的主语。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解析】选A。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
10、也!”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解析】选A。此时并没有“深受太祖信任”,太祖高兴是因为俞通海拥有千艘战舰。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4分)译文: (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4分)译文: 答案:(1)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
11、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2)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12.请从文中列举出能体现传主为人沉毅的事例。(5分)答: 答案:吕珍军队突然杀到,俞通海认为:“退则情见,不如击之。”受伤不能作战时,命帐下士兵披自己的盔甲督战。与陈友谅作战失利,进言:“莫若入江,据敌上流。”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沉毅。【拓展练习】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通海间道归太祖 间道:从小路B.天赞我也 赞:称道C.太祖舟胶 胶:搁浅D.师次左蠡 次:驻扎【解析】选B。赞:帮助。附【译文】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
12、人。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颍州。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归顺太祖。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巢湖各将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是最好的。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吕珍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退。俞通海说:“不可以后退,敌方多我们少,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
13、于是通海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不能作战,他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监督指挥作战。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通海了,就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俞通海从此一只眼睛失明。陈友谅大力举兵围攻南昌,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击敌人。在康郎山相遇,因为船小不能仰攻大船,太祖军奋力作战差点支持不住。俞通海乘风放火焚烧敌船二十多艘,敌军稍稍受挫。太祖的船搁浅被围困了,陈友谅的骁勇的将领张定边径直向前冲,进犯太祖的船。常遇春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乘飞舸前来援战,船只飞速驶来,带动湖水急涌而至,太祖的船只得以脱险。而俞通海的船又被敌方巨舰压住,兵士都用头抵住敌舰,头盔全裂,才勉强脱险。第二天再战,俞通
14、海偕同廖永忠等把七艘船装上火药进攻敌舰,焚烧敌船数百艘。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敌方联合大舰船奋力抵抗。太祖登上舵楼远望,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料想俞通海的船只已经沉没了。过了一会儿,六艘船绕过敌方的舰船出现,飘飘扬扬如游龙。军队欢呼,勇气猛增百倍,作战更加奋力。陈友谅的军队大败。太祖军队驻扎在左蠡,俞通海进言说:“湖水很浅,小船很难周旋,不如进入长江,占据敌方的上游。他们的船进入,就立刻可以擒拿了。”于是就转移军队驶出湖,在水边和陆地构建栅栏。陈友谅不敢出来。在湖中停留了一个月,粮食用完,陈友谅带兵突围逃跑,最终失败死去。这场战役,俞通海军功最多。军队回京,赐予良田金帛。跟从徐达
15、平定安丰,又跟从攻克湖州,攻取太仓,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围攻平江,大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中流箭,伤很重,回金陵。太祖驾临他的府第,问道:“平章知道我来探问伤情了吗?”俞通海不能说话。太祖挥泪而出。第二天死,时年三十八岁。太祖哭吊非常悲哀,随从的官员卫士都感动流泪。三、经典研读(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论语)齐宣王问曰:“汤放(流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独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14.同样面对臣
16、子弑君的事,孔子和孟子的态度有所不同。孔子的依据是_,孟子的依据是_。(2分)参考答案:周礼中的君臣等级制度君王的德行是否符合仁义15.孟子对“武王伐纣”的解释巧用了孔子与子路的一次谈话(“卫君待子而为政”)中提到的治国主张。请说出这种主张,并说明孟子是如何巧用这种主张的。(5分)答: 参考答案:正名。孟子认为戕害仁义的君主不是好君主,是独夫。按照“正名”主张,商纣不是好君主,而是独夫。因此,杀掉商纣,称不上弑君。附【译文】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在记载中有这些事。”齐宣王说:“臣杀害君,可以吗?”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作独天。我听说周武王诛灭了独失纣(商汤诛灭了独天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