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庸之道课堂作业(二)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1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2 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3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29)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注】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4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佝偻承蜩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选自庄子 达生)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中庸之道同步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