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结合图表资料,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案例,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综合思维)3.结合胡焕庸线,探究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和规律?2.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有哪些?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4.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有何特点?一、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具有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2分布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分布地区人口稠密区拥有良好港口条件的工商业发达地区,以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等
2、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如东亚、东南亚、南亚、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人口稀疏区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干热地带,以及赤道两侧湿热地带,如西伯利亚、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等无人长期定居区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3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1)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2)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3)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4)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名师点拨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而且要研究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单位:人/平方千米)。人口分布
3、格局指的是人口的实际分布状况。图表点拨教材第3页图112,该图展示出:(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2)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北部;(3)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和干燥的沙漠地区。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非洲等区域,都是人口稠密区。()2人口稠密区都在大河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3农业社会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乡村地区。()4东非高原人口比亚马孙平原稀疏。()提示:1.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区域是人口稠密区。2距海较近的地区人口稠密。拥有良好港口条件的工
4、商业发达地区,以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等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稠密。3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4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东非高原气候凉爽,雨量适中,适合人口居住,人口稠密。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基本因素)因素表现气候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地形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的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森林、矿产资源资源开采,形成许多矿业城市图表点拨教材第5页图115,该
5、图展示出: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大,说明土壤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易误点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的人口稠密区位于高原、山区,而不是分布于平原上。主要是受气温、降水、疟蚊等因素的影响,说明了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复杂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社会经济因素(1)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2)影响最显著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3)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4)历史因素: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如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特别提醒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随着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原始采集渔猎文明
6、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社会经济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2在社会经济因素中,政府政策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3在干旱地区,水源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提示:1.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2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显著。3在干旱地区,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三、案例: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1位置: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腾
7、冲之间的连线。2人口分布状况(1)此线东南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96%,土地面积约占全国36%(1935年)。(2)此线西北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4%,土地面积约占全国64%(1935年)。3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1)揭示了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2)揭示了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由此线东南半壁向西北半壁,从风光秀美变成景色壮美,从青山绿水变成雪山大漠。(3)揭示经济发展东西差异:由此线东南半壁向西北半壁,从农耕区逐渐过渡到牧业区。名师点拨胡焕庸线反映了我国人口的分布差异。该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形成这种“不可破”的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自然环境。
8、微思考胡焕庸线与我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大体一致?提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4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埃及,其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问题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提示:亚洲的人口分布密集区主要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欧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在西欧。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问
9、题2(区域认知)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提示:7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最主要的气候特征。问题3 (综合思维)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南极大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不均衡性,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布分析如下: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
10、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资源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密集,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我国东北肥沃的黑土分布地区,人口密度高矿产资源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
11、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生产方式农业社会,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占主导,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发展历史较长,历史悠久政治、文化、军事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下列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中低纬度B多濒临海
12、洋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形(2)图中四地人口稀少,关于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湿热B干热C干旱 D高寒(1)C(2)D第(1)题,世界人口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所以A、B、D三项正确;其中分别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分别是西欧和美国东北部,是发达国家(地区)。所以C项的描述不正确。第(2)题,是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炎热干旱;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是南极大陆,寒冷干燥;是青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带。根据分析,本题的答案应该是D项。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
13、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问题1(区域认知)胡焕庸线东部和西部的人口分布有何差异?提示: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问题2(区域认知)从自然角度,试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提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3(综合思维)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更加突出?提示: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较先进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14、迅速,吸引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人口总量大大增加。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对比法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1)引起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地形 D河流(2)下列关于图中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1)B(2)A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的知识及读图分析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黄河的形状、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大致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
15、线相吻合,故影响其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的差异。第(2)题,图中显示的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综合思维:人类大陆的形成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美国地理学家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人类大陆图隐去了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人类大陆示意读部分世界人类大陆图,回答(1)(3)题。(1)关于乙处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条件优越C城市发展水平高 D工业发展较早(2)图中丁处只形成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
16、类大陆的原因是()A地处沿海,气候湿热,人烟稀少B环境条件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C水稻种植业发达,形成人口孤岛D自然条件优越,形成人口孤岛(3)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C现代社会,自然因素已不再影响人口分布D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1)B(2)B(3)B根据轮廓和位置可判断甲处位于欧洲,乙处位于南亚,丙处位于东亚和东南亚,丁处位于亚洲内部。第(1)题,南亚形成人类大陆和其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第(2)题,丁处形成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该处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环境条件
17、较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第(3)题,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本题组以人类大陆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1.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不均衡性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趋向于城镇地区。2.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森林、矿产等。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
18、方习俗等。4.以胡焕庸线为界,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部地区,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部地区。题组1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15%的陆地上B东亚、东南亚、西欧及拉丁美洲是人口稠密区C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至今尚无人定居D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人口非常稀疏2关于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B沿海地带往往人口稠密,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通常人口稀疏C世界人口
19、分布趋向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少D世界人口绝大部分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1C2D第1题,目前世界上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就区域而言,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而高原和山地则人口较稠密。第2题,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稠密带。题组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34题。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4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
20、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适宜文化单一地势平坦水力资源丰富ABC D3B4D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临大西洋,所以A、D两项错误;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所以B项正确,C项错误。第4题,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地形平坦,加之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因而开发较早,形成人口密集区。题组3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图中黑河腾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中国人口地理的分界线B也叫“胡焕庸线”C此线东南部人口约占全
21、国96%D此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36%6影响图中甲、乙两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甲气候B乙地形C甲矿产资源 D乙水资源5D6D第5题,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此界线东南部地区,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部地区。第6题,图中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乙地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教材P2问题提示:灯光遥感图反映出该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其中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平原及沿海地区人口稠密,高纬度地区以及山区和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人口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矿产等自然
22、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教材P4活动提示: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地理分布不均衡,具体如下表所示:东西差距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自然差距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交通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民族方面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人口少教材P6活动1提示: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各大岛的沿海平原,山区和雨林地带人口稀少。2提示:例如:泰国人口主要分布在湄南河三角
23、洲,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发达。印度尼西亚5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爪哇岛上,原因是火山灰周期性对土地加肥,土壤非常肥沃。教材P9活动1提示: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等的走向大体一致。2提示:在胡焕庸线西北部,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少,分布稀疏;东南部多且分布密集。除了兰州、包头、乌鲁木齐三个城市在该线西北部外,其他都位于东南部。3提示:(1)人口分布格局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不同,因此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一定是人口分布不合理。(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形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多荒漠,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都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居住,只能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等,西北地区人口会有所增加,但地广人稀的人口分布现状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