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才之路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 5-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319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 5-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 5-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 5-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 5-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 5-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 5-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5 第1讲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D解析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二月革命后已经建立,A项错误;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项错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后,C项错误;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2右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2、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21年,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材料反映了在此背景下农民上访的情形。3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19511965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单位:%)年份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1951195510.811.313.1195619609.19.010.4196119658.56.68.6A.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B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C人民生活

3、水平迅速提高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表格信息的能力,依据表头、表格中的主语及表内的相关数字,通过对比分析可知B项符合;A、C两项不符合苏联的史实;D项从表中体现不出来。4下图反映了苏(俄)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ABC D答案A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为1941年爆发的苏联卫国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正确;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排除;苏联工业化的成就主要是在斯大林体制取

4、得的,与新经济政策也有关系但不是该政策的必然结果,排除。5(2011北京西城)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自留地占全国耕地的4%,但其产量却占苏联农产品总量的25%。这说明当时()A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B个体农业是苏联农业产量的支柱C苏联政府仍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D苏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占全国耕地面积96%的集体耕地生产的农产品仅占农产品总量的75%,这说明农业集体化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即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本题易错选C项。审题不清,尽管C项表述正确,但题干信息没有体现。6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

5、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可排除A、C两项,依据“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可排除D项。71937年,苏联农场要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产量却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3/4。造成这一悬殊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恶劣 B农业科技落后C经济体制束缚 D经营管理不善答案C解析1937年,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地压榨农业,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造成农场经济产量低。81921年10月,列宁在

6、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实行粮食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A BC D答案C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内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恢复和发展生产,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不属于恢复的“旧东西”,排除即可。91990年4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说:“在遏制之后等待着的是民主。”此话并不意味着()A美国强力推行“美式”民主B美国长期对苏联、东欧实行“冷战”政策C苏联、东欧实行政治多元化

7、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可以根据材料所给的时间进行判断。材料所给的时间是1990年,苏联是在1991年解体的,此时冷战尚未完全结束,故选D项。A、B、C三项都符合冷战时期的史实,均排除。10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及理解能力,属中等题。解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题意。“全国电

8、气化”说明了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所起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现代分册材料二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负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

9、主义改革材料三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严重的失败。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全集33卷材料四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这一政策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特

10、点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其中,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项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所取代?扼要分析其原因。(4)材料四中“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实施的?答案(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2)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3)新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4)剥夺农业,发展工业;斯大林。12(2011北京东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

11、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大批逐出家园使得关心社会的个别人极为恐惧,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为了摆脱危机和保障工业化计划的实现,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希望通过集体化达到增加产量,尤其是保证收购的目的。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

12、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但是,农业集体化确实起到了保证为国家提供粮食的作用,因为集体农庄是强制实行低价超额收购政策的强有力的工具。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

13、途径。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材料三这是个青山环抱、翠竹掩映的桥头小镇沿溪一条主要街道两旁,摆着一个紧挨一个的摊位,有七八百个。有谁能想到,从这里,去年有五十亿粒纽扣“走”向全国各地小小纽扣形成的大市场,像一块强磁体一样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和行将停业的商店。桐乡县有个生产金鱼扣的化工厂,由于产品积压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个厂和桥头纽扣市场挂钩以后,市场负责为其推销产品。“小金鱼”游向了全国各地,工厂迅速有了转机户办纽扣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桥头镇及邻近乡家庭纽扣厂年产值一千七百多万元。一业兴,百业旺。纽扣专业市场的兴盛,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两年桥头镇

14、新办起服装厂五十多家,旅馆、饮食店近百家,修理、运输、五金、电器等服务行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两三千人。王学孝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见闻,人民日报1985年12月请回答:(1)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快速工业化所带来的后果。(3)材料一、二中的英国和苏联与材料三中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的不同?(4)英国、前苏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前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用高积累、低消费的方法为

15、工业发展积累资金,快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已有工业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资金、劳动力、市场)继续国家工业化进程。(2)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后劲;严重挫伤农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国强民弱,社会矛盾不断累积,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政权。(3)苏联和英国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将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对立起来,依靠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市场经济,转变农村的生产方式,使乡镇工业异军突起。(4)工业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工业化的潮流不可阻挡。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必须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化解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解析(1)首先,从材料二中找出苏联农业集体化对工业的影响;其次,分析材料三中企业发展特点,回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整体特征回答。(2)从工农业建设的比例失凋、农民积极性的挫伤,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影响角度分析回答。(3)从材料可知,英国和苏联两国牺牲了农业发展工业;而中国在保证农民利益、农村稳定的前提下发展生产。从是否保障农民利益角度回答。(4)从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实现工业化应注意的问题等角度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