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34.50KB ,
资源ID:77314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731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二、王何必曰利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二、王何必曰利 WORD版含解析.doc

1、二、王何必曰利名句: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释义:人们互相认识,贵在能够相互了解。而人们相互了解,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运用:“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人民友好是中巴双边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上世纪80年代,巴西电视剧女奴风靡中国,伊佐拉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打动了亿万中国观众的心。巴西音乐和舞蹈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的喜爱。同时,在巴西中文热、中华文化热不断升温。巴西是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拉美国家,已经开设的七所孔子学院、两个孔子课堂学生众多,后续生源踊跃。双方应该持续推动人文交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年轻人交往,让中巴友谊世代传承。习近平弘扬传

2、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一、字音辨识弑其君(sh)宋 (kn)不王者(wn)孳孳(z) 蹠之徒也(zh)二、通假字愿闻其指“指”通“旨”,意旨三、一词多义1遗2遇3见4其5之6而四、词类活用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使动用法,使获利2苟为后义而先利意动用法,以为后;以为先3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使动用法,使停止4轲也请无问其详形容词作名词,详细的情况5不远千里而来意动用法,以为远6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名词作动词,服侍、侍奉五、古今异义1何以利吾家古义:卿大夫的采地食邑。今义:家庭。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义:这样而。今义:连词,表转折。六、特殊句式1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判断句2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句3然而不王者,

3、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4孟子遇于石丘状语后置句5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句6说之将何如宾语前置句七、熟语积累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八、名句积累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本课所选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的。孟子对“利”是极端厌恶的,他将因逐利而产生的危害阐述得具体而深刻。在利与义上,孟子极力主张“先义而后利”“重义轻利”,孟子的这种把仁义张扬在私利之上的价值观,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但可以启发我们审查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1为人臣者怀仁义

4、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赏析做臣下的存有仁义之心来侍奉自己的国君,做儿子的存有仁义之心来侍奉自己的父亲,做弟弟的存有仁义之心来侍奉自己的哥哥,这样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之间舍弃私利,怀着仁义之心来互相交往,这样却不成就王业的,还从未有过。孟子历来倡导人与人之间、任何群体之间都应该把“施仁义”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而极力反对谈及什么利害关系。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才能关系融洽,友好相处,社会各项事业也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强大。2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

5、也。赏析这样君和臣、父和子、兄和弟最终舍弃仁义,心里想着私利来相互交往,这样却不使国家灭亡的,还从未有过。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西都以“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竞争的社会,一些人把感情当作交易的砝码,虽赚到了许多钱,但心灵世界却空虚得一无所有。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赏析鸡叫就起来勤勉行善的人,跟舜是一类;鸡叫就起来一刻不停地求利的人,跟蹠是一类。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勤勉行善,他的德行就是高尚的,因此跻身于君子的行列,即“舜之徒也”;如果一个人一心追逐私利,其德行就难以提升,始终与人格卑下的人为伍,即“蹠之徒也”。因此在生活

6、中,不能过分关注“利”,更不能为了利不择手段。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应把践行正义、培养善德放在自身修养的第一位。1选文1,孟子列举王、大夫、士庶人的目的何在?明确列举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论证,从王到士庶人,代表整个国家。这些人都为了各自获利的话,国家也就危险了。2选文1中的“不夺不餍”一句有何含意?明确“夺”指夺取全部利益,“餍”指满足。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取利”的贪欲,暗示了国亡的结局。3选文3,为什么将舜与蹠对比?明确言明“行善”与“为利”的区别,表明自己“行善”的主张。4孟子认为“仁”“义”有何关系?明确孟子所谓的“义”,本质上也是一种“利”,它注重统治者长治久安的大利,反对的是不利于封

7、建统治的利。虽说如此,“仁”与“义”还是有些细微差别,具体表现在,一是“仁”强调动机,“义”强调效果。“仁内,义外。”遵仁而行是“义”,背仁而行是“不义”。“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二是“仁”强调人该做某行为,“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义”强调人不该做某行为,“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5你认为文中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有何危害?明确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完全忽视了“义”的要求,把求利作为终极目标,为了追求“利”的最大化,必然会使人不择手段而丧失对道义的关怀,不关爱、不体恤他人。如果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必将陷入无序状态,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6孟子对“仁义”持什么观点?你

8、受到什么启迪?明确(1)孟子认为,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实行仁义,这样才能建立亲近、礼让、关爱、和谐、融洽的关系,就可以成就王业。(2)当今社会,我们会不可避免地关注财利。但是如果过分关注“利”,甚至为了利而不择手段,那么,我们的人格会变得卑下,人与人之间也就没有了关爱。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应该把践行正义、培养善德放在自身修养的第一位。7孟子是如何阐述“利害”与“战争”“和平”之间的关系的?应该怎样评价孟子的这一思想主张?明确(1)关系:在孟子看来,和平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也非常支持宋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行为。但和平的前提是仁义,而不是利害关系。如果用利害关系去换得一时的和平,

9、早晚也会失去和平。因为基于利害关系的和平,实际上隐伏着很多不和平的因素,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都以利害关系相互对待,一旦因为利害关系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争斗,失去稳定与和平。相反,如果以仁义为前提赢得和平,则会保持长久的稳定与发展,不仅不会失去和平,而且还会使天下人心归服,安定统一。这是因为基于仁义的和平,使人与人之间都以仁义道德相互对待,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人人忠诚谦让,仁爱正义,不会有什么战争的危机。(2)评价:从理论上说,孟子的这一思想主张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

10、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就更没有这种可能。8孟子在文章中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说理,试举例分析。明确在“宋将之楚”一文中,孟子在分析如何说服秦王和楚王罢兵时,采用了鲜明的对比方法:(1)“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然而如果臣下以怀利之心事君,儿子以怀利之心事父,弟以怀利之心事兄,全是为利益而交往,这样国家不灭亡,是没有过的。(2)“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这样臣下就怀仁义而事君,儿子怀仁义而事父,弟怀仁义而事兄,这样却不成王业

11、的,是没有过的。通过对比“怀利”与“怀仁义”两种做法的不同结果,直接而具体地完成了对“利”与“义”的选择,何去何从,使人一目了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孟子说得有没有道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明确(示例)古人云:“衣食足,则知荣辱。”在充满物欲诱惑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确太需要常常保持一份“知足”之心了。如果任性放纵,欲望勃发,无节制地摄取和占有,色情、抢劫、打杀等将会成为现代社会的“毒瘤”。我们的生命将会被吞噬。1.(孟子梁惠王上)2.(孟子告子下)3.(孟子尽心上)【经典传承】以“义”为先,以“义”统利孟子提倡义,反对利,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们以“义”为先,

12、以“义”统利,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政治原则,反对见利忘义、放弃仁义去追求物质利益。孟子对义利问题的关注,源于他对天下苍生命运的关怀。孟子把仁义弘扬为私利之上,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却可以启发我们省察唯利是图的社会价值观的弊害。【现实链接】海拔最高舞台上的“朗读者”13年的高海拔邮路生涯,次仁曲巴从没丢过一封信、一个包裹,他走过的邮路共计20多万公里,想想自己以前把信件送到时,乡民们经常让他大声朗读信件的情景,幸福感油然而生。尽管工作很平凡,但让他自豪的是,他曾经做过这世界上海拔最高舞台上的“朗读者”。运用评点13年,20多万公里,海拔数千米;从一个健康的小伙子,到高原病缠身的“大叔

13、”;从彻夜爬山只为让学生尽快收到录取通知书,到为乡民引进淘宝加大自身的工作量乡邮员次仁曲巴将崎岖的邮路走成了海拔最高的舞台,把自己对乡民的那份爱挥洒在山水之间。为爱坚守,甘愿付出,这种朴素而伟大的幸福哲学,或许是“静化”浮躁的最好解药。美文舍小利以谋远近日“可持续”一词频现诸多媒体报端,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成员都努力谋求“可持续发展”,(1)也就是长远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寻求改变。我们应“舍小利以谋远”,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来谋求可持续发展。同样,这种“舍小利以谋远”的态度也适用于方方面面,不失为一条良好的人生准则。丹麦人钓鱼时会拿把尺子量量钓到的鱼,将尺寸不够的放归河

14、中。有人或许会对这一做法生疑,辛苦钓到的鱼为何还要放回去,多可惜!但其实,这却是丹麦人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钓得到更多的大鱼。(2)我想,这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体现吧。不局限于眼前的“所得”而是思虑日后的保障,这才能得到日后的大丰收。就像孟子说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一味去捕捉小鱼,以后就可能无鱼可求。唯有暂释眼前的小利,方能成就日后的满载。日本的养鱼业有过这么一个事件。过去北海道渔场资源丰饶,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临海居民都肆意捕捞,不光金枪鱼等品种数量锐减,还威胁到了鲸和海豚的生存。因此,日本政府下决心整顿渔业,规范捕鱼制度,特别加强对鲸和海豚等品种的捕杀控制,

15、不能为了餐桌,损害了生灵,也隔绝了后代与自然的接触。(3)同样,这也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表现。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因为太多的无限制的索取,危害到了自然应有的平衡,唯有重拾这份和谐,才能长远、可持续地生存发展下去。舍小利以谋远,关键在一个“舍”字,只有舍得,才能获得。可是急功近利的做法依旧屡见不鲜。股市的急转直下,潮起潮落,让一些人顿失方向;楼市的风起云涌,水涨船高,让一些人倾囊赴火。许多人在追逐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不能预料到日后长远的行动方向,因此常常“因小失大”。股神巴菲特在谈到自己“滚雪球”盈利的时候,就谈及过在最初投资阶段的不如意,但他面对不顺心,面对蝇头小利却不动心。舍小利以谋远,终成伟

16、业。(4)舍小利以谋远,懂得舍得,谋求长远利益,才是发展之道。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正是提倡人们关注自然更长久的发展,不因急于发展经济而忘却谋远,不为未来更进一步考虑。丹麦人将小鱼放回河中,不就是这样一种可持续的理念的体现?舍小利,方能谋远。时代发展,物欲横流,必然会伴随着功利的心态。但请学会“舍小利以谋远”,宁得此时的一份释然与平衡,为今后人生蓝图插上腾飞的双翅。赏析(1)开头从现实热点入手,一上来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自然得出“舍小利以谋远”的观点,并由此进行推广,筑实中心论点。(2)丹麦人捕鱼留大放小,舍弃眼前的利益,是为了长远的利益,有力地支撑了论点。(3)丹麦人一开始就放眼长远利益,日本人是面

17、对严峻的形式,痛下决心控制捕捞,也进一步说明了“舍小利以谋远”的重要性。(4)本段从反面论证论点,与上文形成了对比。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可以使论证更加全面有力。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谋取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遇:契合,投合C怀利以相接 接:交接、交往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徒:弟子解析:选D。徒: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何必曰利C先生将何之 D何以利吾家解析:选C。A项,“然而”,这样却;B项,“何必”,为什么一定;D项,“家”,古代卿大夫的采地食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

18、用现象的一项是()A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B不远千里而来C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选C。A.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B.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远。D.名词活用为动词。成王业,做王。4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先生将何之B秦、楚之王悦于利C孟子见梁惠王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选A。A项与例句均是宾语前置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正常语序。D项为状语后置句。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孟子遇于石丘秦、楚之王悦于利B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 何以利吾家C以罢三军之师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D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苟为后义而先

19、利解析:选C。A.介词,在;介词,对。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C.均为结构助词,的。D.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20、叟,不远千里而来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B上下交征利 征:索取C弑其君者 弑:杀害D苟为后义而先利 苟:苟且解析:选D。D项中的“苟”意为“如果”。7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A不远千里而来 B亦将有以利吾国乎C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D王何必曰利解析:选D。A项,意动用法,以为远;B项,使动用法,使获利;C项,意动用法,以为后。8下列关于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建议梁惠王绝对不要考虑利,只要做到仁义就可以了。B孟子的关于“仁义”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C孟子的“仁义”思想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

21、有很好的指导作用。D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形象地说明用仁义治国安身有很大好处。解析:选A。A项中“绝对不要考虑”说法错误。9如何理解文中“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这两句话的含意?答:答案:这是孟子对“利”对国家的危害的阐述。孟子认为,如果给卿大夫太多的财利,就会使他们产生无尽的贪欲,有了贪欲就会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财利。所以,虽然拥有了国君的十分之一的财利,也会试图杀害国君,并夺取国君全部的财利。(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

22、,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吾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

23、: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也,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24、选自孟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B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C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D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解析:选B。根据文段中介宾短语和“曰”“而”等标志性词语的用法来断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本指老而失偶者,用来称无夫的妇人,后来也指“寡德之人”,古代帝王以之作为谦称。B“采薪之忧”指连木柴都不能砍了的忧虑。干不了这种活计了,就表明有

25、病了,所以用此语婉称自己有病。C“爵”指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D“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解析:选A。A项,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1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君王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C本文的可读性强

26、,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解析:选B。“是君王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于文无据。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译文:(2)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译文:解析:(1)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是”“何足”等,还要注意句中的省略句式与状语后置句式,或补全成分,或调整语序。(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就”“是”“有为”等。答案:(1)(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

27、,(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2)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那就不值得同他共事。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来让我见见您呢?”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堂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病,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召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堂去。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堂去了,不

28、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堂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氏家去歇宿。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敬重齐王。”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

29、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诏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是曾子随便说说的么,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的罢。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那就不值得同他共事。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或不用辛劳)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或不用辛劳)就称霸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子,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子。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