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后习题: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28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后习题: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后习题: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后习题: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后习题: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后习题: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男)”“你耕田来我织布(女)”。据此完成第12题。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史前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解析第1题,由歌词中灌溉、耕作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等,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出现了局部的

2、环境问题。答案1.B2.C读下图,完成第34题。3.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衰竭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4.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生物污染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答案3.D4.A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第56题。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B.C.D.6.图中字母表示

3、的含义分别是()A.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B. 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人的管理调控C. 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D. 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人的管理调控解析第5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第6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为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答案5.D6.C7.(研究性学习)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世界环境日”当天,整理出了两则材料,刊登在校报上,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共鸣。材料一关于鱼类的漫画。

4、材料二由美国和加拿大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科学小组,历时4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报告警告世人,若按照目前人们的行为继续下去,到2048年,目前可食用的海洋鱼类和贝壳类中有90%会完全消失,大海将变得死气沉沉。(1)材料一中,图1、图2各反映了什么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2)针对图1中老汉的做法,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怎样的政策?(3)材料二中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信?我们应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解析第(1)题,由图中两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不难得出答案。第(2)题,图1中老汉的做法是过度捕捞,我国政府已制

5、定并实施了休渔政策。第(3)题,当前人们的过度捕捞行为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发展养殖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措施来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发展。答案(1)图1反映了过度捕捞,违背了公平性原则;由小孩的担心还可以看出这种做法也违背了持续性原则。图2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违背了公平性原则。(2)部分海域的季节性休渔政策。(3)可信。措施: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实行休渔政策;禁止向海洋中排放工业废水等污染物。能力提升“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除林区农民传统的烧荒种植外,大量棕榈

6、油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是造成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两大主要原因。据此完成第12题。1.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林区农民烧荒种植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B.C.D.2.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A.B.C.D.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林区农民烧荒种植、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造成印度尼西亚

7、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第2题,热带雨林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破坏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破坏,会使沙尘暴增加,风沙危害严重,而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不易产生风沙危害;热带雨林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盐碱化现象不明显。答案1.A2.C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气候变暖4.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3题,由图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4题,

8、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答案3.C4.A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第56题。5.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B.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C.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6.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三个地区的霾日数差异最大。第6题,河北霾

9、日数季节差异较大,冬季霾日数明显比夏季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燃煤取暖。答案5.C6.D7.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10 g/m3。下表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采样点采样点环境状况PM2.5/(gm-3)甲学校:东、北、西约1 000 m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140乙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 000 m是煤矿,北邻车流量较大的公路160丙步行街

10、: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70丁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 m有一热电厂170戊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340(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公路”“热电厂”和“煤化工”信息可归纳答案。第(2)题,从气温、风速、降水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角度分析大气中的PM2.5

11、浓度。第(3)题,应从气温、降水、能见度等方面去分析大气中的PM2.5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第(4)题,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采取的措施主要从降低排放量和吸收污染物两个角度去分析。答案(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严格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