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语言基础专练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惊骇,恐惧B无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端正D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解析:选C端:萌芽,发端。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若火之始然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D君子生非异也解析:选CA项,“内”同“纳”,结交;B项,“然”同“燃”,燃烧;D项,“生”同“性”,本性。3下列各句中的“要”,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北收要害之郡C张良出,要项伯D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解析:选CC项,同
2、“邀”,邀请;与例句相同。A项,求取;B项,险要;D项,重要。4下列各句中的“辞”,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辞让之心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C归去来兮辞D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解析:选AA项,推辞;与例句相同。B项,告别;C项,文体的一种;D项,言词,词句。5下列各句中的“之”,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B知皆扩而充之矣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由是观之解析:选A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例句相同。B项,代词,它们,指“四端”;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这种情况。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A由是观之无是非之心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自贼者也 贼其君者也解析:选DD项,贼:伤害。A项,代词,这;形容词,正确。B项,表否定判断,不是;形容词,错误。C项,介词,到;介词,向。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译文:(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译文:参考答案:(1)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2)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由人有不忍人之心,扩展到治理国家上,
4、他指出这样做的结果是:“,。”(2)孟子说“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而这种“怵惕恻隐之心”是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3)孟子指出“非人也”的具体表现是缺少“四心”,即:,。答案:(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3)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9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
5、栅栏。答:参考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
6、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有删改)注滕定公:滕国国君。世子:指滕文公。然友:滕文公的老师。宗国:鲁国的始封祖和滕
7、国的始封祖是兄弟,按照宗法制度,滕国尊称鲁国为宗国。歠(chu):饮,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B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C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D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解析:选B“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句式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A、C两项;“庶人”作“达”的宾语,故
8、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薨,古代专称诸侯死亡,后来也泛称有爵位的大官死去。B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这里指滕定公去世。C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间主持丧事的官员。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用“有司”来泛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解析:选C冢宰,官名,即太宰。殷商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让老师然友去向孟子请教办丧事的事情,然友回国报告后,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但父老官吏们对此不满。B太子担心处理不好实行三年丧礼的事情,于是再次派然友到邹国请教孟子
9、。孟子认为这件事处理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太子。C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官吏族人都认为太子知礼。下葬时,太子面容悲伤,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D从滕国太子丧父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尽孝的问题。解析:选D应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译文:(2)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译文:参考答案:(1)我们历代的君主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里却违反规矩,是不行的。(2)尊贵者的德行像风,卑微者的德行像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
10、1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答:解析:解答这道题,可从原文中寻找关键句子,然后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如从“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可知统治者的爱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风尚,在上位者的德行会影响百姓的德行等。参考答案:统治者(或管理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对下面的人有很大影响,统治者(或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参考译文:滕定公死了。太子对老师然友说:“从前在宋国的时候孟子和我谈了许多,我记在心里久久不忘。如今不幸父亲去世,我想请您先去请教孟子,然后再办丧事。”然友便到邹国,去向孟子请教。孟子说:“好得很啊!父母的丧事本来就应该尽心竭力。曾
11、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依照礼节安葬他们,依照礼节祭拜他们,就可以叫作孝了。诸侯的礼节,我不曾专门学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听说过。三年的丧期,穿着粗布做的孝服,喝稀粥,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的。”然友回国复命,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滕国的父老百官都不愿意,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没有这样实行过,我们历代的君主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里却违反规矩,是不行的。而且志上说过:丧礼、祭礼遵循祖先的成例。”他们又说:“我们是有所根据的。”太子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什么学问,喜欢跑马舞剑。现在父老百官都对我不满意,担心我不能办好丧事,请您再替我
12、去问问孟子吧!”然友再次到邹国请教孟子。孟子说:“是啊。但这是不能要求别人的。孔子说过:君王死了,太子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冢宰代理,自己每天喝稀粥,脸色深黑,就临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没有谁敢不悲哀,这是因为太子带了头。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一定就会喜好得更厉害。尊贵者的德行像风,卑微者的德行像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所以,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太子说:“是啊,这件事确实在我怎么做。”于是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政令。大小官吏和同族的人都很赞成,认为太子知礼。等到下葬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太子面容的悲伤,哭声的哀痛,使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