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1)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
2、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
3、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
4、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 (6)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7)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 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6分)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 (3分) ,并概括雪景的特征(3分)。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
5、分) 二、阅读文段,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 )其( )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 )市,而( )忘操( )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及( )反( ),市罢,遂( )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 )剑自舟中坠于水。遽( )契( )其(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 )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 )前狼又至。
6、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屠大窘,恐( )前后受其( )敌( )。顾( )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 )蔽( )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 ),眈眈( )相向( )。 少时,一狼径( )去,其一犬( )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 )暇( )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 )将隧( )入以攻其( )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作文等待,是一种智慧,一样胸怀,一缕情思 等待,是一份无奈,一丝焦虑
7、,一种渴求 等待,是一种潜伏,一种积累,一个过程 生活中,有过无数次等待;等待中,有无数个等待的理由 亲爱的同学,你经历过等待吗?你思考过等待吗? 请以“等待”为题,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类文章。1听落雪的碎玉之声;多次爬出被窝看雪;梦中的雪景。2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特色”3分,其中“手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由近及远”1分。“特征”3分,“洁净”“辽阔”“宁静”各1分)3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照应题目;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4分,每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