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课后练习题.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7172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课后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课后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课后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课后练习题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夸父与日逐走(走:) 北饮大泽(北:) 道渴而死(道:) 文首(文:) 以堙于东海(以:) 四极废(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2.理解翻译下面的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 未至,道渴而死。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3.夸父逐日反映了远古我国劳动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4.女娲补天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性形象? 5.夸父、精卫、女娲这三个形象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理由。 二、同步解读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是炎帝之少女(是:) 溺而不返(溺:) 7.文中有三个其,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其上多柘木() 其状如乌() 其鸣自詨() 8.这则神话表现了什么? 三、美文赏读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