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有人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企业家:“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位企业家的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答案C解析材料中“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去做、去行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说明了实践区别于认识的本质在于实践的直接现实性,C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2、A、B、D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故选C。2“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 C D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错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说法错误,
3、违背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故选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么?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A B C D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话强调了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纸上得来的属于认识,躬行是实践,近水和近山是实践,知鱼性和识鸟音是认识,故正确;强调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体现了实践检验认识,不符合题意。选C。4原来如此节目针对生活中的
4、科学疑点和困惑,通过科学实验、实际验证等方式,给出科学的解答,进而普及科学知识。这说明()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D解析原来如此节目通过科学实验、实际验证等方式对科学疑点和困惑给出科学解答,即通过实践去检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A不符合题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错误。选D。5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于2019年6月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
5、性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该方案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科学实验A B C D答案A解析该方案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符合题意。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于2019年6月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错误。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说法错误。选A。6习近平指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
6、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这体现了()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 C D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符合题意。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说法错误。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适应性活动,说法错误。故选C。72019年8月7日,嫦娥四号着陆
7、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第八个月昼工作,进入新一轮的月夜休眠。在第八个“工作日”期间,嫦娥四号上的各项科学载荷工作正常,获取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此期间按既定路线继续移动,完成对目标点的科学探测任务。这表明()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 B C D答案A解析“玉兔二号”巡视器按既定路线移动,完成对目标点的科学探测任务,获取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促进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错误。选A
8、。8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 C D答案C解析农民气象员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检验出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
9、雨不会到”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括展和向前推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故符合题意。错误,亲身实践的经验和他人实践的成果都是源于实践,不能片面强调谁更可靠。题中并未强调认识运用于实践,不符合题意。故选C。易错点一不能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9谷歌、维基百科、百度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方式。因此,有同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结论已经不适合互联网时代了。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因为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B是错误的,因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C是正确的,肯定了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D是错误的,否定了间接经验是获取认识的途径答案B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
10、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B正确且符合题意;A、C、D均表述错误。选B。易错警示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0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落成启用。其被应用于寻找和研究宇宙中的脉冲星等方面,将大大提升我国空间探测能力。FAST在许多领域领先全球,不仅在尺寸规模上创
11、造世界纪录,还在灵敏度和综合性能方面登上了世界巅峰。下列对材料的哲学认识正确的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水平各不相同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须通过科技成果来检验A B C D答案B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这一特征,不符合题意;科学家通过科研探索和发明创造为人类探测宇宙提供了新的工具,大大提升我国空间探测能力,说明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正确;之前空间探测能力不强,无法寻找和研究宇宙中的脉冲星等方面的领域,这一客观现
12、实推动着科学家不断探索研究,发明新的探测工具,表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正确;说法错误,因为认识必须通过实践,而不是科技成果,故排除。选B。易错警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掌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11(2017全国卷)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
13、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说明“零工经济”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符合题意;“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表明“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
14、展得益于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符合题意;直接经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认识,不能用一种认识检验另一种认识,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将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而不是将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错误。故选B。2019年12月,朱有勇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扶贫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能不能找到不用化学农药也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朱有勇从读研究生时便开始求索这个当时的世界难题。1986年,朱有勇在田间考察,偶然发现“当地农民用杂交稻和糯稻间种,稻田很少发生稻瘟病”。难道稻瘟病发病率跟水稻品种的多
15、样性有关?循着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研究。此后10多年,他边研究控病机理,边进行了近千次试验,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他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60%以上。2015年,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牵头挑起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重担。他创办院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推动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如发展冬季土豆,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把“冬闲田”变“致富田”;发展林下三七产业,采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防病害,种三七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每亩产
16、值可达10万元。扶贫的成果坚定了村民的信心,激励着村民将昔日污水横流的贫瘠山村,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富裕村寨。他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农民院士”。12朱有勇的生物多样性防控病虫害技术的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发展。为解决生态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难题而选择课题,深入田间考察,发现思路,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检验、完善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并获得成功。应用推广成功的技术,为我国和世界农作物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朱有勇的生物多样性防控病虫害技术的研发推广成功的原因,属于基础知识类题目的考查,需要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对应所给的材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