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目二项羽之死平“语”近人习大大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习近平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经典释义典出:礼记中庸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解读:传统儒家哲学认为,人一生下来便秉承了天命之性,性中存有善根,遇事便生发出来,如恻隐、如好恶。但这种善心萌动,又往往在最隐微处,只有自己知道。很多贪腐官员在忏悔书中提到,第一次受贿时,内心总觉不安,这不安便是善根。如果此时能及时克制住贪欲
2、,护持善心,也不至于滑向深渊。所谓“慎独”,就是要人前人后一个样,就是要时时叩问自己良心是否有愧。国学经典修身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赏读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赏读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3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赏读饱食伤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诗海拾贝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任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所写的一首咏史诗。诗人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正确总结失败的教
3、训,至死不悟,叹惜他的“英雄”业绩归于覆灭,同时富有讽刺意味。诗人认为项羽如能采纳忠言,重返江东的话,那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可惜他太刚愎自用了。诗人在惋惜、讽刺、批判项羽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宣扬了一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年少时,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成年后,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乎遍布全国,这些考察见闻
4、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因史记未完成而忍辱负重【作品】 史记【评价】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二、背景探寻项羽,中国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在吴中举兵反秦。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进入关中后,与刘邦明争暗斗,鸿门宴上双方暂时和解,项羽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项羽死后,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三、相关知识纪传体史书的一
5、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史论,包括卷首序和卷后论,大多是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或交代所叙内容的由来与宗旨。四、积累名句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
6、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诵读第1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项王军壁垓下壁:_(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夜:_楚歌:_(3)项王则夜起 夜:_(4)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于是:_乃:_慷慨:_(5)美人和之 和:_(6)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泣:_左右:_莫:_明确(1)本指军垒,此处名词用作动词,设营驻守(2)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名词用作动词,唱楚歌(3)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4)在这种情况下就古今
7、异义词,古义指情绪激昂;今义指大方的(5)应和(6)第一个“泣”是名词,眼泪;第二个“泣”是动词,哭泣古今异义词,古义指身边的侍从、护卫;今义多指方位名词没有人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译文:(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文:明确(1)有一位美人名字叫虞,一直受到(项王)宠爱而跟随(他)。(被动句,“幸”意念表被动;省略句,应为“常幸从之”)(2)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失去了奔驰的雄姿!骓马不能奔驰啊可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将你怎么安排呢!(固定结构,“奈何”“奈何”都译为“怎么办”“
8、把怎么办”)赏析文意3下列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为渲染英雄末路提供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B面对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独白语言揭示人物内心,加之一问一叹,突出项羽当时疑惑、叹息的矛盾心理,其实项羽的心理更是将士的心理。在这里以点及面,以小见大。C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悲愁、无可奈何。连续运用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尤其“泣”字,值得深味。D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
9、的大丈夫,在四面楚歌之时,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在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所以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这也体现出男人最柔情的一面。明确选D。D项,“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错,他所关心的还有江东子弟,下文不愿独自过江就是证明。二、诵读第2、3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直夜溃围南出直:_南:_(2)田父绐曰“左”绐:_左:_(3)以故汉追及之以:_及:_(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引:_东:_(5)乃有二十八骑乃:_(6)项王自度不得脱度:_(7)身七十余战身:_(8)未尝败北败北:_(9)此天之亡我亡:_(10)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为:_(11)期山东
10、为三处期:_山东:_(12)辟易数里辟易:_(13)骑皆伏曰伏:_明确(1)当名词用作状语,向南(2)欺骗名词用作动词,向左走(3)介词,因赶上(4)带领名词用作动词,向东突围(5)仅仅(6)估计(7)名词用作动词,亲身(参加)(8)战败(9)使动用法,使灭亡(10)把分为(11)约定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山的东面;今义是省名(12)退避,这里指惊吓后退(13)通假字,通“服”,心服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译文:(2)左,乃陷大泽中。()译文:(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译文:明确(1)于是项王上马独骑,部下壮士八百多
11、人骑马跟在后面。(定语后置句)(2)(项王带人)向左走,陷进了大沼泽地中。(省略句)(3)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被动句,判断句)赏析文意6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从军事力量上显现项羽已经深陷绝境。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最后“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以数字说话,兵力反差极大,这里以反差对比,透视出了深陷绝境的项羽。B“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说明项羽失民心;同时文中项羽一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
12、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里也能看出司马迁的批评的态度,全面中肯地去写人。C从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但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疏忽了一个细节刈旗,文中没有写这一事件。D“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从这几句,依然能看出项羽的军事才华,虽身陷重围,临大敌而不乱,指挥若定,司马迁还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镇定的英雄项羽。明确选C。C项,“司马迁在写的时
13、候还是疏忽了一个细节刈旗,文中没有写这一事件”错,这是司马迁的有意保留,旗是一个军队灵魂的象征,旗在,军队气势在,旗倒,军队气势衰。当时何等形势?项羽再勇武,又怎么能轻易做到?这一细节正反映了司马迁要塑造的是一个神勇而真实的项羽。三、诵读第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地方:_王:_(2)汉军至,无以渡无以:_(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且:_西:_(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父兄:_王:_(5)吾知公长者长者:_(6)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_创:_(7)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_(8)马童面之面:_(9)邑万户邑:_明确(1
14、)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地域名词用作动词,称王(2)没有用来的办法(3)况且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挺进(4)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父老兄弟;今义是父亲和哥哥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5)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性情谨厚之人;今义是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6)受伤(7)回头(8)名词用作动词,面对(9)名词用作动词,封地8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译文:明确(1)上天要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宾语前置句,即“渡何”)(2)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固定
15、结构,独乎:难道吗)(3)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千金,邑万户购我头”)赏析文意9下列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本部分在二人对话当中,也表现了项羽的矛盾心理,这体现在一个字“欲”。B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又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人格不屈。C赠马这一细节,乌骓是项羽勇武的符号,精神的象征,对乌骓英雄式的赞美,情感上的保护,更见项羽之性格,更显其悲壮。D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
16、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知情重义。明确选D。D项,“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知情重义”错,这是再次表现项羽的视死如归,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被别人取走,但可以自己处置,这就是项羽,这就是司马迁笔下的悲剧英雄。词类活用(一)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一、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是指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名词临时转用为别类词。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一般有四种情况: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一)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可以直接修饰谓语动词,构成“名动词(谓语)”现象,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名词作状语。具体判断方法是名词
17、用在动词前,不作主语,因为这个名词前有主语,那这个名词就用作状语。类型举例翻译表状态其一犬坐于前;天下云集响应;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翻译为“像一样”的形式表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翻译为“像对待一样”的形式表工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翻译为“用(以)”的形式,“用(以)”有时也可以省略表处所廷见相如;面刺寡人之过者翻译为“在(当)”的形式表频率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日饮食得无衰乎;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翻译为“每(天、月、年等)”的形式表层递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削月割;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翻译为“日益”的形式(二)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18、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类型举例翻译名名(代)冠切云之崔嵬;左右欲刃相如翻译为相应的动词,有时也可以附带上相关的状语,“冠”译为“戴着”,“刃”译为“用刀杀死”能愿动词名词云青青兮欲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能官能民翻译为相应恰当、得体的动词,“雨”译为“下雨”,“水”译为“游泳”,“官、民”译为“做官、为民”所名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为相应恰当、准确的动词,“罾”本意为“网”,这里是“用网捕(的)”的意思副名失时不雨,民且狼顾;不翼而飞;不毛之地翻译为相应恰当、准确的动词,“雨”译为“下雨”,“翼”译为“长翅膀”,“毛”译为“生长(草木)”(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即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
19、人或物,简而言之,就是“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翻译为“使(让)(怎么样)”。“病”译为“使病态”,“王”译为“让为王”。(四)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物。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翻译为“认为(怎么样)”或“把当成(什么)”。“宾客”译为“把当成宾客(款待)”,“粪土”译为“把看成粪土”。二、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20、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原本是形容词,这里作“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解,处在宾语的位置。再如:1义不杀少而杀众。(公输)少,很少的人;众,很多的人。2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贤主嘉宾。(二)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或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作“跟交好”解,用作动词。又如:1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多、少:都用作动词,出产很多,出产很少。2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明:照明。(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
21、性质或状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使(江南岸)返绿”。再如:1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着急。2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例如:1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2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羞之:把这样的事当作羞耻。【考题印证】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
22、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问诗书学问:学习B常与寒士角 角:号角C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病:祸害解析:选B。“角”,是名词作动词,应解释为“比赛,较量”。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有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
23、害。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词语活用类型。(1)曾祖避五代乱乱:_(2)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奇:_(3)遂知亳州知:_(4)部勒骁锐士部:_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战乱(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3)名词作动词,做知州(4)名词作动词,率领,部署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
24、乱,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以他为奇,说:“先生有辅才。”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州知州。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派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让派出的士兵全部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巡游示众。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5、,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译文:(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译文:解析:(1)句中的前一个“衣”“冠”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戴着”。(2)注意“贵”“恶”“厚”“患”等词语的翻译。答案:(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2)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
26、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吊丧,莫非是有什么要指教的?”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越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建
27、议用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然今卒困于此B辟易数里C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D乌江亭长船待解析:选A。B项,辟避;C项,伏服;D项,舣。2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B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C期山东为三处 期:期待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唯独E若非吾故人乎 若:如果直夜溃围南出 直:当解析:选B。A.幸:受宠幸;C.期:约定;D.独:难道;E.若:你。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B项王
28、乃复引兵而东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则夜起D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解析:选C。C.名作状,在夜里;A.名作动/名作状;B.名作动/名作状;D.名作动/使动。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吾骑此马五岁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吾知公长者D骓不逝兮可奈何 汉军皆披靡解析:选D。A.山的东面/情绪激昂;B.土地方圆/五年;C.身边侍从/忠厚长者。5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此天之亡我 汉军乃觉之B虞兮虞兮奈若何 吾为若德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项王瞋目而叱之D平明,汉军乃觉之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解析:
29、选B。B.你。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C.表顺承/表修饰;D.才/只。6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两项是()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然今卒困于此/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不忍杀之,以赐公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解析:选AB。A.判断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定语后置。B.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以(之)为/省略句,以(之)赐公。C.省略句,乃陷(于)大泽中/省略句,壁(于)垓下;固定结构,何为/定语后置。D.省略句及状语后置,(以
30、)千金购我头/省略句,饮(于)帐中;状语后置/固定结构,无以。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B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C项羽面对汉军的重重包围,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杀死数十上百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论断。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
31、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跟着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解析:选A。“沉溺声色”不妥。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译文:(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译文:答案:(1)项王便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两,封万户侯征求我的脑袋,我送给你个人情吧。”(2)但是现在却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画横线部分的句式,使之与前文句式一致,语气一致。(字数可增减,标点可改变)司马迁在受宫刑
32、之后写给他的朋友那封著名的报任安书中,讲述了他受刑的原因,受刑后痛苦的内心,支持他顽强生活下去的信念和追求。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信中说,他之所以忍辱偷生,是因为在他看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如果伏法受诛抗争圣上的戏弄,回击流俗的讪笑,岂不是“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须知著述“草创未就”,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决不可就此轻生。况且那些留下传世之作的圣贤人物,都经历过厄运。答: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画线句之前的句式为反问句,画线句要与前文句式一致的话也必须改成反问句。答案:须知著述“草创未就”,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怎能就此轻生?况且那些留下传世
33、之作的圣贤人物,哪个没有经历过厄运呢?10请仿照画线句,以司马迁为对象再写一个句子。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答:解析:这是一道并列关系的类举型仿写题。仿写的句式,必须符合:如果没有没有他哪里会有。内容是说明谁经过怎样的努力取得怎样的成绩。本题要求以司马迁为对象。答案:如果没有司马迁实地考察,搜集史料,没有他忍辱负重的坚持不懈,发奋著述,哪里会有史家绝唱史记的流传!1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三个人物,按要求写一段文字。荆轲刺秦王里
34、的荆轲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廉颇项羽之死中的项羽要求:(1)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且要用到上面提到的三个人物。(2)对人物形象做出合理的分析概括,且使用因果或假设分析。(3)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本题题干限制较多,因而审清题意尤为重要。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就意味着“人性是有缺点的”是中心句,所写的内容必须围绕这一点而展开;要求对人物形象做出合理的分析概括,就意味着要熟悉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荆轲、廉颇、项羽的人性缺点。其他的要求如因果或假设分析、排比的修辞手法等也要正
35、确运用。答案:人性是有缺点的,纵其功高盖世,也无法遮掩白璧上的微瑕。荆轲虽然谋略周详又忠心耿耿,但他鲁莽草率,自己所约之人未至,恐太子丹见疑,便草草入秦,以致事业未成;廉颇虽然武力高强又战功显赫,但他心胸狭窄,想与蔺相如比功劳比地位,若非闻蔺相如一言,恐怕两虎共斗,势不俱生;项羽虽然英勇过人又所向披靡,却刚愎自用,最终丢失霸业,乌江自刎。人性的弱点,人皆有之,我们不能苛求完美,但要将人性的弱点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就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在做事时尽力摆脱这些弱点,不被其左右,方能成功。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
36、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至咸阳请事。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约共攻秦?此孰与身伏斧锧,妻子为戮,袍泽为屠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
37、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再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卒多奴虏使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38、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B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C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D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解析:选B。根据文意断句即可。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B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袍泽”引申为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C上将军
39、: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 D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作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解析:选D。“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错。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赵国大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却被杀害的前车之鉴和赵高可能谋害章邯的现实情况来劝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犹豫和疑惧。 B赵高心怀鬼胎,担心秦国兵败,自己会被二世追责,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准备用章邯来做替罪羊,解脱自己的困境。 C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且慑于楚军强大的军力,屡败之后,恰好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因而最终率军归降楚军。
40、D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的秦兵多被诸侯联军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谋举事,被项羽的将领发觉,项羽担心兵变,坑杀了这些降卒。 解析:选A。B.“章邯早有反意”原文无据。C.“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错,是章邯主动联系项羽。D.“密谋举事”错。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译文:(2)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译文:答案:(1)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在阳周被杀害。这是为什么呢?(2)楚军在夜晚于新安城南把秦军二十多万人击杀坑埋。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
41、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三天,赵高不接见他,有不信任的意思。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逃回棘原军中,赵高派人追赶,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如果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赵国的大将陈馀也给章邯写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在阳周被杀害。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能予以相应的封赏,所以就从
42、法律上找借口杀了他们。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要以十万为单位计算,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借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将军您为什么不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南面称王,订立和约一起攻秦?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战友兄弟们被杀相比,哪个结果更好呢?”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汙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
43、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相约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于是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军中,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前锋。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在秦中驻守,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现在秦军投降了,诸侯军的官兵经常像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把这些议论报告了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于是,楚军在夜晚于新安城南把秦军二十多万人击杀坑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