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原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 下面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答案】B【解析】掌握图中信息是关键。从图中能发现地方机构中有“路”“州”“县”“知州”“通判”等字样,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该图反映的应是宋代地方机构示意图。故答案应选 B。2.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 重文轻武B. 强化皇权C. 分权制约D. 控制地方【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
2、“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说明了宋朝的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是政治机制注重预防和制约,结合所学不难得出宋朝政治制度强化分化事权,故C项正确。重文轻武不符合材料主旨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分散官职职权,不是强化皇权,故B项将错误。控制地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3. 葛兆光先生说:“世界上唯有我们的祖先将一个国叫做国家,国是公有的,家是私有的,原本应泾渭分明,但古人却将其混同。”对此影响最大的早期政治制度是A. 世袭制B. 礼乐制C. 宗法制D. 君主制【答案】C【解析】【详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
3、起。故答案为C项。世袭制是依据血缘关系继承政治地位的制度;礼乐制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规则和仪式,以区分等级的制度;君主制是由世袭的君主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制度,均与材料中的“古人却将其混同”等信息无关,排除A、B、D项。【点睛】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通过宗法制首先确定在家族内的地位,这种地位延伸到政治领域以此分配政治权力,就是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4.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项中关于罗马法在当时政治上的作用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4、使平民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提高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并且规范从政激发和调动罗马公民爱国热情与参政积极性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罗马法以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使平民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有利于激发和调动罗马公民爱国热情与参政积极性,正确;罗马法缓和了社会矛盾,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正确;罗马法规范了官吏从政,提高了办事效率,正确;正确,故选D;ABC不全面,排除。5. 针对裁判官自由判断的规定和实践,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指出:“你们(裁判官,行省总督)最好能够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名声,谁似乎
5、闪烁其辞,是否自相矛盾或显然的据实回答。”由此看出哈德良皇帝A. 主张去除公民法的形式主义倾向B. 主张司法实践中应体现理性精神C. 关注司法程序的合理性D. 认为罗马法不应带有歧视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哈德良皇帝的主张体现了对证人的重视,说明司法实践中应体现理性精神,故选B;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无从体现,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哈德良对证人的重视,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材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主要得益于A.
6、 贵族阶级的衰落B. 中产阶级的壮大C. 商品经济的发达D. 人文思想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要求政治自由化”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雅典政治由君主政体转向了民主政治,故选C;中产阶级的壮大不意味着贵族阶级就必然衰落,因此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B项并非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并未提及有关人文思想的描述,排除D。7.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国王统而不治宰相对君主负责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
7、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下皇帝拥有国家大权,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故正确。国王统而不治属于英国特点,故错误。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故正确。故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相关知识,学生应该注意抓住“特点”一词,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内容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8.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 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希腊雅典所有公
8、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无须推选,说法错误,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参加公民大会说法错误,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准确地理解材料中雅典民主政治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包括妇女和儿童,更不可能包括为数众多的奴隶,是少数人的民主,是维护农奴主阶级利益的政体9.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A.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 科
9、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可以看出该事件实质上反映了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本质问题;C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能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10.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 联邦议会主
10、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德意志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主要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立宪制和专制相结合,“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的信息体现“民主性”较浓厚一些,更符合“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一概念,尽管18711919年间的德国专制是实、民主是虚,故D项正确;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宰相同时是“联邦
11、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向欧洲大陆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11.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说明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内容
12、进行了革新,故B项正确;“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 万民法继续公民法的主要是一些原则、思想,更多地是吸收了其他各民族和地中海地区的一些法律规范,故A项错误; “万民法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些内容的调整从侧面证明了公民法没有“忽略”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故C项错误;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从适用范围、内容侧重点、存在时期等方面都不相同,所以公民法不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希腊和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12. 十二铜表法规定家父出卖其子三次就会丧失家父权;后来法律又规定严禁买卖子女.禁止将子女作为人质扣押给债权人.违者对债
13、权人处以流刑。这表明罗马法A. 具有野蛮落后的基本特征B. 维护了帝国的社会秩序C. 限制父亲在社会中的地位D. 受到了伦理观念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十二铜表法中关于限制子女买卖的规定及相关的处罚措施体现了对父亲关爱子女的伦理义务的维护,D项正确;限制子女买卖的规定说明罗马法的人性化,排除A项;此时罗马处于共和国而非帝国时期,排除B项;题干规并未限制父亲在社会中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13.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
14、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 英国经济上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 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 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可知,材料指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可得出,材料说明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殖民
15、主义”,故B项排除;材料阐释的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C项排除;题干中没有体现“启蒙思想”,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影响【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基本历史理论。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与归纳能力,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先进的制度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找出两者的准确关系即可获取正确答案。这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能力型试题的解题训练,加大理论分析与归纳。14. 十二铜表法规定
16、,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A. 量刑程序不统一B. 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C. 受习惯法伸缩性的影响深远D. 崇尚秩序和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不同程度的刑罚上,审判的主体不同,体现了司法审判中的秩序和平衡,故D项正确。A项,材料反映的是审判主体的不同,并非量刑程序的不同,排除。B项,材料现象规定对公民不同程度刑罚的审判主体,未体现平民利益未得到保障,故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属于成文法,习惯法指依据某种社会权威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17、15. 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都颁布法律文献,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国家元首拥有绝对的权力B. 国家首脑都由议会选出C.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D. 行政与立法之间分权制衡【答案】C【解析】法国总统权力要受议会的制约,德国皇帝拥有绝对权力,故A错误;法国总统为议会选举产生,德国皇帝为世袭,故B错误;法国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德国行政、立法大权实际上均掌握在皇帝手中,故D错误;法国与德国的代议制属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C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法国与德国代议制的内容和特点的识记和比较。通过比较法国议会共和制和德国二元君主
18、立宪制,可知法国与德国的代议制属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1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了长期、曲折的历程,其主要原因是A. 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进行反扑B. 面临欧洲封建势力的干预C.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 资产阶级没有与人民群众并肩作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因此英国的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革命过程长期曲折,C正确;封建势力的反扑、欧洲封建势力的干预以及脱离群众都不是革命长期、曲折的主要原因,排除A、B、D。17. 2018年12月22日,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民主党议员未能就再拨款50亿美
19、元用于修建美墨边境墙问题达成共识,美国9个内阁级联邦机构宣告关闭。这体现了美国A. 分权制衡原则B. 政党制约原则C. 联邦共和原则D. 责任内阁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由“美国总统”和“反对党国会议员”的分歧,导致“内阁级联邦机构宣告关闭”,说明A项正确;政党制约不符合整个题意,B项错误;题目与美国联邦、共和的组织形式无关,C项错误;D项与美国实行总统制的史实不符。【点睛】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以1787年宪法为基础,二百多年来,美国的政治运行具有典型的三权分立与制约平衡特点。18.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两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但两国国情不同,具
20、体制度上也有所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是A. 国家元首是否拥有实权B. 是否实行责任内阁制C. 是否采用权力制衡体制D. 参众两院是否选举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都是国家元首,都拥有实权,A错误。法国实行了责任内阁制,美国没有,B正确。两国都有权力的制衡体制,C错误。两国的参众两院都是由选举产生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美国和法国的共和政体。本题较为简单,学生只需识记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9. 下列对英国1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A. B. C
21、.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项错误,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因此正确,故选D。考点:责任内阁制点评:18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上台组阁,党首自然成为首相。首相由议会产生,就政府事务对议会集体负责。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进入完善状态。20.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
22、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
23、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21. 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A. 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B. 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C. 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D. 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781年邦联条例生效,独立后的美国建立起了松散的联盟,即所谓的“邦联”,邦联议会只是各州的协调机关,几乎没有实权,所以无法
24、应对严重的国内外危机,A项说法不正确,邦联政府是当时各州意志的体现,所以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各州的分离倾向,所以D项不正确,所以选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邦联体制22.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发展到“自由投考、差额录用”,以考试成绩为取士标准进行选官的科举制度,推动了读书风尚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A选项符
25、合题意。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且世家在教育资源等方面拥有优势,B选项错误。科举制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不能保证其是最优秀的,C选项错误。科举制在鉴别官员道德水平方面并没有优势,D选项错误。23. 中国夏商之际的“方国”名称来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称呼这些诸侯部落或国家,它们与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构成一种政治联盟关系,而西周在广阔的疆域内授土授民,既封且分。这表明A. 夏商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统治B. 方国与夏商王朝政治关系平等C. 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D. 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答案】C【解析】【详解】夏商时期中原王朝和地方诸侯方国构成政治联盟,
26、到西周时期“授土授民、既封且分”建立诸侯国,形成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 表明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C项正确;夏商时期中原王朝与方国是政治联盟,还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A项错误;夏商王朝是各方国的“共主”,与方国不是平等关系,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不仅局限于边远地区的开发,D项错误。24. 在古代雅典,官员只有通过任职资格审查等程序才能正式就职。官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这一做法A. 扩大了公民参政权B. 保护了平民利益C. 防止了官员的腐败D. 维护了城邦体制【答案】D【
27、解析】【详解】古代雅典对官员进行任职资格审查是保证官员的公民身份,从而维护城邦体制,故选D;对官员进行资格审查并不能扩大公民参政权,也不一定能够保护平民利益和防止官员腐败,排除ABC。故选D。25. 据左传记载:“宣公三年,楚国兼并了陈国,就以陈为县;昭公二十八年,晋国魏献子当政时,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根据材料,以下对县制判断正确的是A. 县出现时间比郡的时间更早B. 春秋时期已经设立县管辖地方C. 以陈为县标志我国县制的开始D.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比较简单,抓
28、住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诸如“楚国以陈为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舍氏之田为三县”分析可知,当时应出现了郡县制度,故选B;A项不符合史实,没有依据;CD两项材料核心意思无从体现。【详解】26. 唐代安史之乱前,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如节度使、盐铁使等。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使职差遣迅速发展,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这一做法A. 破坏了中央集权的原则B. 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C.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 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等信息
2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中央统治机制的调整,即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中措施没有破坏中央集权的原则,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这时期唐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调整了中央统治机制,没有体现官僚制度的成熟,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可知,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临时官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选项错误。27.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
30、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详解】亲属等差递“减”制度体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嫡长子地位最高然后依次递减,并且嫡长子继承制还能避免因权力争夺而带来的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故B正确;材料不涉及世官制,故A不正确;材料未体现分封制,故C不正确;周王朝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不正确。28.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
31、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并非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故选D。29.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宗法血缘关系B. 家国同构观念C. 中央集权意识D. 安土重迁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
32、母官”、“爱民如子”等信息可知,这说明传统中国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密切结合,“家”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其本质就是家庭、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即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错误;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的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0. 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
33、读正确的是A. 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B. 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弱C. 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D. 元朝相对于唐宋实现了皇权独尊【答案】A【解析】从唐朝宰相之间的相互牵制发展到了元朝的只有一个中书省,说明了元朝时相权是相对集中的,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加强而非削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皇权一直是独尊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二、综合题3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
34、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入关前便设立理藩院专司其事。入关以后,随着边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廊尔喀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侍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宣政院
35、和理藩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答案】(1)相同点:都逛法定的中央机构;都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点:宣政院与中书省同级,理藩院与六部间级;宣政院统领宗教亊务,理藩院管辅部分外交谋务;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理藩院管辖边规地区少数民族事务。(2)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交流、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加强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念。【解析】【详解】(1)相同点:结合材料“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及材料“理藩院级同六部”可知可知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都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元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与吐蕃地区军民之政,清理藩院管理回部、番部(藏族)
36、事务,及与俄罗斯、廊尔喀的外交事务,因而两者都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点:由材料“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及材料“理藩院级同六部”可知在机构级别上,宣政院与中书省同级,理藩院与六部同级:由材料中元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与吐蕃地区军民之政,清理藩院管理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廊尔喀的外交事务,可知在职责与管理事务不同。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宣政院和理藩院的设立,都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民族事务的重视,其设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交流、交往与交融、同时也有利于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等回答。【点睛】近几
37、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雷兴长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受其综合国力变化的影响。说明:美国建国初,经济发展仍很落后,国内矛盾复杂,为了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美国迫切需要一个良好外交环境,奉行独立自保的“孤立主义”政策。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
38、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增长,历经“合伙主义”“国际主义”“遏制战略”等外交政策,逐步走向世界,并最终确立起称霸世界的战略。综上,美国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是其不同时期综合国力变化的结果。【解析】【详解】看法:根据题干所列的不同时期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举措可以看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受其综合国力变化的影响。说明:根据材料所列不同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容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论证美国综合国力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例如:美国建国初,经济发展仍很落后,国内矛盾复杂,为了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美国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奉行独立自保的“孤立主义”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
3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增长,历经“合伙主义”“国际主义”“遏制战略”等外交政策,逐步走向世界,并最终确立起称霸世界的战略。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得出美国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是其不同时期综合国力变化的结果。33. 法制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罗马的“自然法之父”指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材料二 (在制宪会议上)6月29日,艾尔斯沃斯正式提出他的调节方案。第一院实行比例制,符合国家原则,保障了大邦;第二院实行平等制,符合联盟
40、原则,保障了小邦。7月16日,大会一开始就对两院席位进行了表决。制宪会议终于达成妥协。据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整理请回答:(1)材料一中古罗马的“自然法之父”是谁?概括自然法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提出的主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艾尔斯沃斯“调节方案”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体现,并分析该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答案】(1)西塞罗。自然平等。(人人生而平等)这种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2)比例制:众议院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平等制:参议院每州两名。意义: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这部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所
41、谓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使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析】【详解】(1)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自然法之父是西塞罗。核心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法的核心是自然平等。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法精神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2)体现:比例制:根据材料“第一院实行比例制,符合国家原则,保障了大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众议院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平等制:根据材料“第二院实行平等制,符合联盟原则,保障了小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议院每州两名。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所谓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使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从长远利益看,美国1787年宪法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