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师院附中22-23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0分钟100分选择题1.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不同墓葬的随葬品差别明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已处于旧石器时期B正值邦国形成阶段C开始产生成熟文字D文明分布多元一体2. 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时期则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A禅让制度得到推行B井田制度逐渐瓦解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华夏认同日渐加强3.秦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交通网。秦朝交通网的建设A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理念B加速了东方六国的灭亡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保障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2、4.相对而言,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以后,则凸显沉郁悲壮的情调。这反映了A社会变迁影响文学创作B皇帝喜好决定诗歌风格C艺术作品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落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立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行省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全盘照搬唐朝民族政策B巩固了大一统政治局面C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D适应了政权发展的需要6.清朝政府未在西藏地区设立行省,而是通过设置驻藏大臣和册封达赖、班禅,来管理该地区的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了清朝的边疆治理A比较重视订立盟约B具有因俗而治特点C以军事征服为依托D主要依靠和亲联姻7.清朝前期,部分
3、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如图),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A表明内阁决策权不断扩大B导致了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C标志着相权得到空前加强D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8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A考古发掘B史书记载C神话传说D学术论著9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A
4、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0宋史记载,许唐“尝拥高费(资产雄厚)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第1页令如此!因不复行贾(经商)”,后其子中举,许唐说“成吾志矣”。这反映了宋朝A科举制度影响较大B商品经济趋向没落C八股取士钳制思想D弃儒就贾渐成潮流11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不能反映A唐宋两朝中央都曾设置政事堂B宋代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C宋代政事堂与枢密院分掌大权D唐宋中央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2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汇总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5、序号内容出处1“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2“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3“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成大吴船录卷下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C民族交融加强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13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的户数占全国的591%,以北为409%。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北方有2处,南方有3处;5万户到10万户的州,北方有5处,南方有17处。南多北少的户口分布格局至此定型。据此判断,太平寰宇记成书于A秦代B汉代C隋代D宋代14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
6、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15明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低价购买大片空闲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利润颇丰。这体现了A生产方式更新B经营理念守旧C人身依附加强D小农经济解体16董仲舒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要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著作是A淮南子B春秋繁露C大学D四书集注17从春秋到战国,我国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周边各族A大量迁居黄河流域B生产方式迅速封建化C华夏认同不断发展D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1
7、8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汉朝的一组为A诸侯 井田制 甲骨文 青铜B皇帝 郡县制 车同轨 长城C刺史 察举制 五铢钱 丝绸D内阁 军机处 青花瓷 商帮19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王族子弟B促进民族交融C增加财政收入D削弱王国势力20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21北魏
8、孝文帝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A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B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22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23下图为“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帖”。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与此现象有关的制度是A刺史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4唐朝中期,韩愈等知识分子积极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
9、A魏晋玄学的挑战B佛、道思想的挑战C世俗观念的挑战D无神论思想的挑战25.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 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建立中央集权吞并六国北击匈奴焚书坑儒ABCD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满分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
10、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 异物。汉文帝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笞刑数目。 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材料二 下表内容为中国古代史上几个时期的政治状况时期政治状况秦末秦始皇大兴土木,漠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相互争斗;正直的士大夫抵制外戚宦官专权,出现“党锢之祸”;张角等发动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西晋后期晋惠帝缺乏理政能力,八位宗室藩王卷入宫廷政变,导致“八王之乱”;天灾频
11、发,流民和内迁诸民族的起义此起彼伏。唐末五代十国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藩镇割据,政局不稳,内乱频作;农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北方民族南下,政权更迭频繁;昏庸、残暴之主比比皆是。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写出该时期,并简要说明造成其政局动荡的原因。(6分)(3)从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
12、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
13、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4分)2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学科网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 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14、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
15、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0分)第4页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2022.09一、选择题(50分)1-25BCCADBDACADADBABCCDCCBDBA二、非选择题(50分)26.(16分)(1)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延续了汉
16、初与民休息的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皇帝倡导节俭,关爱百姓;在民族关系方面推行和平政策;广大人民辛勤劳动。(6分)(2)(6分)示例1:时期:秦末原因:统治者施行暴政;阶级矛盾尖锐;六国旧贵族对秦朝不满。示例2:时期:东汉后期原因:皇权暗弱;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朽黑暗;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土地兼并,百姓负担沉重。示例3:时期:西晋后期原因:皇权暗弱;实行分封,宗室内部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民族矛盾尖锐。示例4:时期:唐末五代十国原因:统治集团腐朽;地方割据势力强大,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争夺激烈;土地兼并,民不聊生;民族政权的影响。(3)应当提升执政者素质;国家治理要以民为本;应
17、注重加强廉政建设;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需要协调各方利益,缓和社会矛盾。(4分)27.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需要。(6分)28.(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为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0分)(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 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0分)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