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18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考纲点击】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构建知识体系】考点一区域经济发展典例1(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生活
3、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解析第(1)题,陕北高原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水土流失严重,过去种粮必然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使得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同时加剧该地的干旱状况,造成水资源短缺,使生态环境恶化。第(2)题,分析该地种植苹果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四个方面去分析。结合陕北高原的区域特征分析其优势条件,如塬面宽阔;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河流作灌溉水源等。第(3)题,本题针对果业的发展中出现的
4、环境污染,结合农村生活用能短缺问题,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从果草畜牧沼气果草这一思路去分析,既能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燃料、饲料、肥料之间的矛盾,又能减轻农村环境污染。1 农业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区开发)的分析思路(1)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2)常见农业区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
5、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牧区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只采不育、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对策特别提示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1)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以增强抗
6、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2)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答案(1)B(2)A解析第(1)题,A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C项说法错误,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施;D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
7、品配套加工业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第(2)题,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考点二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典例2(2013江苏地理)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
8、主要影响有(双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答案(1)AC(2)BD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滇池的流域面积小,入湖径流量小;水体总量大,但是进出水量小,湖泊水与外界水的交换极其缓慢,所以更新周期长。第(2)题,通过跨流域调水可以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并且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分析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9、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调入区与调出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2 产业转移(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初期) (中期)(后期)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地区)。(2)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10、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特别提醒(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3)对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般要从转出地和转入地两个地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钢铁工业 B
11、制鞋业C石化工业 D软件制造业(2)从图中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原料 B市场C技术 D劳动力价格(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a区域转移到b区域再到c区域,而不是直接由a区域转移到c区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劳动力价格 B国家政策C交通运输 D技术答案(1)B(2)D(3)B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首先判断出a、b、c、d的大致区位,a是欧洲西部,b是日本,c是中国东南沿海,d是东南亚,该产业部门的转移方向为从欧洲西部转移到日本,又从日本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最后到东南亚,推断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第(2)题,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转移方向为向劳
12、动力价格较低的地区转移。第(3)题,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了改革开放。考点三无图考图题的突破典例3(2013浙江文综)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A同时出现日落B经过太阳直射点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答案A解析首先要明确两点:(1)晨昏圈上任意两点存在3种情况,即同时日出,同时日落,或者一个点日出,一个点日落;(2)晨昏线上的点都在同一个大圆上,相邻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就是这两点间的晨昏线上的劣弧。由题可知,晨昏圈上5个等分点中的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说明与该点不相邻的两点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即晨昏线的劣弧)不
13、可能经过太阳直射点,排除B项;晨昏线不可能与纬线重合,排除C项;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应是经线,其中一条是0时经线,另一条是180经线,此时0时经线正好与12时经线相对,因而“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不可能与0时经线重合,也不可能与180经线重合,排除D项;由于晨昏圈上任意两点存在3种情况,即同时日出,同时日落,或者一个点日出,一个点日落。因此,存在A项“同时出现日落”的可能,故正确答案选A项。1 “无图考图”题的特征(1)“无图考图”题多为考查区域判断、分析的选择题。一般要求学生根据文字信息想象、再现与试题相关的地图。“无图考图”题中缺少直观的图像信息,而文字叙述又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
14、此,这类试题更具抽象性,区域分析的难度也更大。(2)“无图考图”题改变了地理信息的呈现方式。“无图考图”题目的信息呈现只有文字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要相应地改变思维过程。例如同样是考查区域分布和特征的题目,读图分析题呈现的是图文信息,解题过程应当是“读图判断区域分析区域特征”;而“无图考图”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思路是“阅读文字(某些区域特征)判断区域推断该区域其他地理特征”。2 “无图考图”题的突破策略(1)心理地图再现法“无图考图”题最终还是要“考图”,解题过程离不开地图,而多数同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一部分地图,成为“心理地图”。因此,在解题时,可以只认真读题,采用回忆、想象等方法,力争再
15、现与题意相关的“心理地图”,在“胸中有图”的前提下分析和解答问题。(2)辅助图像法当有些题目包含的信息较多,运用心理地图再现法解题,难以同时想出众多的图像信息。解题时,不妨边读、边想、边绘制简图,尽可能准确地绘出题目文字所表示的经纬线(网)、图形轮廓等,以弥补想象力的不足,并减少不必要的失误。(3)相对位置比较法有些题目只给出某些地点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除了一些特殊地点,解题时很难准确判断这些经纬度所对应的具体地点。因此,解题时应更加注重“相对位置”的运用和分析。熟悉地点参照法。用自己熟悉的、有意义的经线或纬线、地点或区域作为参照物。根据它们与题目所示地点的方法关系,判断待求地点的大概位
16、置。扩点为面分析法。将题目中给定经纬度位置的地点,扩展成范围较大且可能满足解题需要的面(区域)。经过地心的线段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甲点位于(37N,118E)。据此回答(1)(2)题。(1)甲点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2)乙点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A混合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种植园农业答案(1)A(2)C解析(1)可以用北京(40N,116E)和35N作为参照物,甲点在北京的东南方向,35N大致是我国东部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故甲点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暖温带区域内。(2)先根据对跖点的经纬度关系
17、,推出乙点地理坐标为(37S,62W);然后结合南美洲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推断出该点所在的区域(面)南美洲东南部的潘帕斯草原,可判断出选项C正确。若不能确定乙点在南美洲的大概位置,可借助选项中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推理:若在南美洲西岸,37S处于地中海气候区,选项中无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若在东岸,当地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如果不了解对跖点的经纬度关系,可以根据题意,绘制简图辅助分析(如右图。)知识专题练一、选择题来源:学|科|网Z|X|X|K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 对近三十多年来新疆产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的产值持续下降B第三产业比
18、重持续上升C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D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2 影响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政策导向 B科技进步C气候变化 D资源开发答案3.D4.C解析第1题,第一产业的产值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图中没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信息。第2题,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特别是气候变化影响较小。(2013上海地理)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34题。2000年2008年2009年农业人口(万人)25.4012.5011.70耕地(万公顷)28.5920.5020.23农业产值(亿元)216.50280.35283.15种植业
19、(亿元)61.84106.07114.29牧业(亿元)80.7563.5060.04渔业(亿元)36.5355.2351.39农业服务业(亿元)8.208.493 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渔业产值有增有减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农业人口持续减少A BC D4 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耕地面积保持稳定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从业人口有所减少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A BC D答案3.A4.B解析第3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分析: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农业产值却呈现上升
20、趋势。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第4题,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分析,上海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将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农业产值的增长低于二次产业产值的增长,所以农业产值的比例下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56题。5 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
21、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6 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答案5.B6.A解析第5题,A选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C选项中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
22、施;D选项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第6题,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完成78题。7 1990年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8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偏高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答案7.C8.A解析第7题,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慢慢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
23、一个过程。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短缺,没有经历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阶段。第8题,腹地即服务范围。对于珠江三角洲来说,国内腹地的扩展受到了地形的影响,也就是北部、西部地区由于南岭的阻挡,辐射范围的扩张受到影响。下图为“我国两种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 设计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消费市场C工资水平 D国家政策10两种资源调入区的共同环境问题是()A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B环境污染、水土流失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答案9. B10.D解析结合经纬网可以判断两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分别是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第9题,设计西气东输主干管线
24、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消费市场。第10题,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的调入区分别为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地区;由于两地区社会经济发达,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同时环境质量较低,所以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2010年是我国的“扩大开放年”,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期。结合下表,回答1113题。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投资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水平环保门槛珠三角某市5 000万元30万元左右2 500元左右禁引污染企业粤北某市5 000万元2万元左右1 500元左右免征排污费11. 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需
25、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12结合珠三角的做法分析,对于东南部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占有中西部蓬勃发展的市场A B C D13中西部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要鼓励引进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要降低“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A B C D答案11.A12.D13.D解析第11题,通过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招商门槛和环保门槛高,会将生产规模小和环境污染重的产业转移到粤北地区;土地价格和平均工资高,会将占用土地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转
26、移到粤北地区。第12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南部地区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将原有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后,既扩大了市场,又可以集中资金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第13题,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应提高引进产业的选择标准,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转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综合题14(2013浙江文综)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27、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材料二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_、_。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_、_、_。(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3)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答案(1)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可任答三点)(2)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
28、、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3)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解析(1)空气质量居前列应从废气排放和净化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应从舟山群岛的旅游资源入手分析。(2)应从位置、港口条件和商品运输方式等方面分析。(3)变化特点可从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与2007年相比,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陕西南部地
29、区图材料二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政府于2008年10月04日前规划的、预计在2015年全部建成的调水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工程供水范围为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每年可从汉江向渭河调水15亿立方米,将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引汉济渭需要开凿出64.9公里长,直径为7米的隧道,因隧洞过长、大埋深的特点无法改变,同国内外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隧道相比,在难度上均有超越之处。另外,隧道因过深过长的特点,施工期间如何通风成为该工程的制约性问题;而秦岭地质环境复杂,岩石种类繁多,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然涌水、失稳、围岩大
30、变形、热害等问题;在施工运输和排水保障上,成本较高,对工程进度和安全性的影响大,其复杂程度超过其他隧道工程。(1)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特征及分析原因。(2)分析并比较图中河流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3)评价图中引汉济渭工程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答案(1)沿河流分布;地势平坦开阔,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2)汉江纬度低,且受秦岭阻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于0,而渭河冬季气温低于0,所以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受秦岭影响汉江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渭河位于背风坡,所以汉江径流量大,渭河径流量小。(3)合理。可调水量大,供水范围大,可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不合理。引水线路通过秦岭要开凿过深过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成本高。解析第(1)题,图中城市的分布主要在河流两岸,主要是河谷地带地形较为平坦、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等原因造成的。第(2)题,汉江和渭河分别位于秦岭南北,秦岭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同时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并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第(3)题,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