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6994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期中考试是检验学生半学期所学知识的一次考试,成绩直接反应学生学习的水平。以下是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希望同学们可以考出好成绩!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1. -3的相反数是 ( )A. B.-3C. D.32. 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总投资约450亿元人民币,其中450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元A. B. C. D.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二次三项式 B. 不是单项式C. 的系数是 D. 的次数是64.3.14- |的值是 ( )A. 0 B.3.14- C. -3.14 D.

2、3.14+5. 若 与 是同类项,那么 ( )A. 0 B. 1 C. -1 D. -26.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a + b B.a + b C.a-b = 0 D.a-b07.计算 的值是 ( )A. B. C.0 D.8.减去 得 的式子为 ( )A. B. C. D.9. 若 ,则 的值是 ( )A. 3 B. 1 C. 2 D. -110.化简 的结果是 ( )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 .12.已知|x| =3, , 且xy 0,则x-y 的值是 .13. 观察一列数: , , , , ,

3、根据规律,请你写出第10个数是_14. 化简 的结果是_15. 规定一种新运算: , 如 ,则(-2)5=_16.已知 、b互为相反数,m 、n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2 ,计算 =_。17.计算: =_18.汽车向东行驶5千米记作+5千米,那么汽车向西行驶5千米记作_19.已知多项式 是关于x的四次三项式,那么m的值为_20.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输入x的值为1,则输出y的值为 .三、解答题(共60分)2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把下列各数用号连接起来(6分), -2, , , -(-5)22. 计算(12分)(1) (2)23. (10分) 先化简,再求值:(1) , (2) .其中

4、其中a=-224.(12分)已知一个三角形的第一条边长为(a+2b)厘米,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短(b-2)厘米,第三条边比第二条边短3厘米。(1)请用式子表示该三角形的周长(2)当a=2,b=3时,求此三角形的周长(3)当a=2, 三角形的周长为27时,求此三角形各边的长。25. (10分)有这样一道题当 时,求多项式 的值,马小虎做题时把 错抄成 ,王小真没抄错题,但他们做出的结果却都一样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26.(10分) 某儿童服装店以每件32元的价格购进30件连衣裙,针对不同的顾客,30件连衣裙的售价不完全相同。若以47元为标准,将超出的钱数记为正数,不足的钱数记为负数,

5、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售出件数(件)763545“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

6、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售价(元)+3+2+10-1-2(1)该服装店在售完这30件连衣裙后,赚了多少钱?(2)平均每件连衣裙赚了多少钱?(精确到0.01)“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这篇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