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有色金属原料丰富廉价水电经济发达,基础好科技发达廉价水运A B C D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解
2、析第1题,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无结冰期。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河中上游地区锡、钨、铝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大量水电站且内河航运便利。第3题,本区域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量大增及浪费、水污染严重相关。答案1.C2.A3.D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B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C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D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5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调节气候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f
3、c、eb都是直接注入干流的,因此都属于一级支流;bc河段多水利枢纽,说明该段落差大,但海拔不一定高;bc段的梯级开发与fc段灌溉农业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该流域东部铝矿资源丰富,而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如果进行西电东送,将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第5题,该河下游地区的流域范围狭小,这最可能是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被带到下游沉积导致的,故在该流域内植树造林,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4.C5.C澜沧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据此回答67题。6下列关于澜沧江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叙述,可行的是()A大力进行河流梯级开发,发展内河航运B以开发水
4、电为核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C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D开发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解析澜沧江落差大,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A错误;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治理应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为核心,B错误;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有利于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C正确;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不利于区域环境治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D错误。答案C7下列关于澜沧江流域开发对下游地区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污染加剧,流域生态环境破坏B河流水位降低,灌溉水源受到影响C泥沙淤积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D水沙变化与季节无关解析流域开发必然会修建众多梯级电站,工
5、程建设、发电等都可能会对下游地区造成水污染,破坏流域生态环境,A正确;修建水库后,能对河流流量起到调节作用,如冬季下游水量减小时,可通过水库进行调节,抬高下游水位,因此河流下游地区水位并不一定降低,B错误;泥沙淤积可能减少,但河口三角洲面积不会缩小,只是扩张速度减缓,C错误;澜沧江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沙变化受降水量影响较大,与季节有关,D错误。答案A8下图是兰州至黄河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和流量变化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河段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河段总长度之比。读图,回答下题。图中龙门至旧孟津段兴修了多个水利工程,其首要功能是()。A发电 B防洪 C引水灌溉 D航
6、运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黄河在该段的年径流量较大,因此防洪是这些工程的首要功能。答案B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At1 Bt2Ct1之前 Dt2之前10读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C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进水流量线与出水流量线关系,可知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
7、是在进水流量等于出水流量并开始低于出水流量时,即t2时。第10题,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小。答案9.B10.A11读X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下题。耕地草地荒地林地其他1980年55.0%4.9%15.4%19.8%4.9%2010年40.2%6.2%1.3%44.1%8.2%该表表明19802010年X河流域()。A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B径流季节变化变大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层变薄解析该表反映X河流域的林地、草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减小,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因此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C12下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图。a河干流两岸人口稠密、经
8、济发达,在梯级开发中共建有19个水坝,其中18个为低坝。与高坝相比,低坝的优点有()。淹没农田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鱼类洄游的困难较小溃坝的威胁小A B C D解析据图可知a河流是法国的罗讷河,多低坝,分析可知低坝蓄水量小,淹没的农田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也较小;由于水位低、水量小,溃坝的威胁也小。故B选项正确。答案B13下图为我国渭河流域图。若在图中A处建一水电站,则对渭河的影响有()。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加快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水量减小A BC D解析建水电站的位置在渭河的下游地区,水电站的建设会使渭河的流速减慢,同时泥沙淤积加快,泥沙的淤积会使河床抬升,水位升高。答案A14右图为我国某区域
9、图,如果在A河段建设大型水电工程,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影响是()。A河流的年径流量明显减小B河流的泥沙下泄量显著增大C库区地下水位降低D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减小解析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与流域的补给水源有关,故A选项错误;水库的建设会使库区的地下水位上升,故C选项错误;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有可能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故D选项错误。答案B15读下图,回答下题。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B河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水能可实现阶梯式开发解析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由于其流经区主
10、要是平原,水能不能实现阶梯式开发,故A、D选项错误;河流域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故C选项错误;河流是澜沧江,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阶梯,注入太平洋,因此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答案B二、综合题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河,B_河,C_湖,D_山脉,E_(城市)。(2)试从地形、降水两方面分析B河易洪水泛滥的原因。(3)试分析B河水能丰富的原因。(4)图示国家对B河的治理与开发经验,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由海陆轮廓及河流流向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美国南部地区。(2)B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从径流量与落差分析。(3)对比B河与我国
11、河流,提取对我国有价值、可行的措施。答案(1)密西西比田纳西密歇根阿巴拉契亚新奥尔良(2)B河是田纳西河,上中游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区,下游流经密西西比平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下游汇水量大,而且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3)B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径流量大;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主要流经山区,在平原汇入密西西比河,河流落差大。(4)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等经验对我国的河流治理与开发作用重大。17调查研究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既是一条
12、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所以,对黄河的开发,应把自然与人文资源统一起来,尽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2010年某大学几个家乡位于黄河流域的同学,利用假期对黄河进行了综合调查,下面是他们通过调查得到的资料,分析调查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含沙量站名吉迈贵德兰州河口镇三门峡花园口洛口利津含沙量(kg/m3)0.12.52.76.842.827.52524材料二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材料三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北麓,河口镇和旧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从青海省的东部起
13、,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地形地质条件好,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70%;黄河流出青铜峡后,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流平稳。(1)黄河中游自_站至_站含沙量陡增,这对下游地区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中游应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是_。(2)根据材料三,说明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哪些?(3)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如果要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泥沙含量大会造成泥沙淤积,不利于通航和防汛,中游地区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以治理;黄河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是开发的重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主要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两方面采取措施。答案(1)河口镇三门峡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和航运植树种草,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2)水能(的梯级)开发。(3)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