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质量调研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完成15题,共19分)材料一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
2、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独特优势和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
3、作出贡献。”(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材料二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
4、“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融合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症型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温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温疫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
5、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白剑峰的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材料三3月18日,中国第
6、二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抵达意大利,其中中医专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有中医的医疗专家组驰援海外战“疫”。中医专家将向海外讲述中西医结合战“疫”的中国经验,并为当地侨胞提供诊疗咨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中国确诊病例超过90%。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全
7、球战“疫”,中医大有可为。然而,受文化传统差异和各国法律政策影响,在参与世界各国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中医和中医药依然面临重重阻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人类共同考题,疗效是最佳答案。中医出海,和西医强强联合,势必为世界彻底战胜疫情注入一剂“强心针”。(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侨胞为何对中医战“疫”充满信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药方剂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情转重,其疗效体现了国际临床评价关键指标要求。B.中医药传到并且受到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保护,说明其已迈出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C.西医中医各有千秋,并且作用互补,这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疫病的重要原
8、因。D.中医药已得到世卫组织的肯定,标志着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专家对新冠肺炎的属性判断及各种中药方剂的使用,真正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B.只要找到致病原因,无论是何种疾病,中医都能从中医经典中得到答案,制定出诊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病魔。C.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专著,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D.尽管文化传统差异和法律政策影响给中医药参与海外救治带来阻碍,但中医专家仍驰援海外帮助各国战胜疫情。3.下列中医谚语中,与材料二论述的中医诊疗原则不相符的一
9、项是(3分)( )A.“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B.“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C.“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D.“治病求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4.材料二客观理性地论证了中医的实力,试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这种客观理性是如何体现的。(4分)5.中医专家能够参与驰援海外战“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出 警 弋舟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
10、。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情绪我也有过。直到今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位退休
11、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趴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查的事。老查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
12、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查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说是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几天后老查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查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老猿猴。这回,老查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了。走的时候,老查送了送我。
13、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上。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查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查点名要我去。这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查竟然找上门来。他一拐到我前面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时,他的脸上竟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幸福感。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
14、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老查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
15、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其实弥漫着“我”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B.“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虽然不做英雄梦了,但还是想托举别人的英雄梦,这个细节表现了“我”的善意。C.“老查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幸福不是靠物质充裕就能得来的,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也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迈孤独的老人来说。D.“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查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
16、”,本身可能都包含一点试探小吕的成分,结果都让“我”很满意。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6分)8.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查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完成文言文阅读912题(本题共4小题,18分)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
17、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
18、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B.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C.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D.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
19、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狱掾,秦汉县级行政机构的属吏,辅佐县令主管刑法,位在狱史上。B.河南,古代所指地域不同,文中指与河北相对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C.亚父,意思是仅次于父亲,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他坐在最尊席位。D.为寿,古代祝颂辞,意为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祈祝他健康长寿。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少有大志,不屑小事。青少年时代他不愿认真学习识字和剑术;在他看来识字只能记姓名,剑术只能胜一人,他要学习万人敌。B.项羽豪气纵横,以勇自恃。秦始皇巡游浙江时,他渡过浙江准备袭击秦始皇并取而代之;凭借这份勇力与才气,让吴中子弟敬畏。C.
20、项羽豪爽率直,胸无城府。面对沛公拜见时的一番拉拢和试探,他很直率地说出曹无伤是告密者,并且还盛情挽留沛公与自己饮酒。D.项羽自信自负,坚持己见。范增暗示杀掉沛公以绝后患,他不认同范增;他凭借自己的判断行事,没有意识到沛公是他未来的敌手。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4分)(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5分)四、古代诗歌鉴赏,完成第1314题(共2小题,9分)望海潮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
2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注】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n):意为大山上之小山。 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运用铺张的手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面貌,钱塘江的壮阔景象,湖山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非常出色,读此能使人留下难忘的印象。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C.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
22、的婉约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D.据考证此词是柳永在杭州时给时任资政殿学士、知杭州的孙沔的赠作,柳永写作此词意在向他表明自己饱览风景之后即将归隐的心愿。1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6分)五、15、理解性默写(共8分)(1)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点明了登高的地点时令;如今六朝旧事随流水消逝,“_”。(3)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4)游园开头两句“ , 。
23、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六、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共21分。“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甲】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 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
24、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乙】这落下的 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丙】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丁】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 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16.文中标注【甲】【乙】【丙
25、】【丁】前面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甲】顿号 B. 【乙】句号 C. 【丙】冒号 D. 【丁】括号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自然而然 决不是 包涵 B. 自然而然 决不是 饱含C. 顺理成章 绝不是 包含 D. 自然而然 绝不是 饱含18.本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中,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引用 对比 排比 B. 借代 对偶 排比C. 引用 对偶 对比 D. 拟人 借代 对比19.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
26、的文学名著。B.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C.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人物众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都真实而细腻。20.阅读红楼梦
27、,对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一判词暗示了薛宝钗虽有才能终被埋没的命运。B.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倍感伤心,不禁感怀身世,于暮春时节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写下了充满抑郁不平之气的葬花吟。C.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孤僻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懦弱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暗示了她们不幸的命运。D.宝玉挨打后,第一个来探望的是薛宝钗,手里托着丸药,吩咐袭人晚上为宝玉敷治,颇为镇静、安详;但也差点说出“心疼”二字,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意。21、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给下面三段文字各加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
28、0个字。(6分) 人久坐以后很难保持正确的坐姿,常会出现弯腰弓背坐或蜷缩在沙发上的情况,此时腰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引起腰疼。久坐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概率,从而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经常听说有人打麻将时突然死亡,这与他们长时间坐着不动有关。久坐还会带来身体肥胖、机能退化等问题。远离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避免久坐,建议坐30-40分钟就要站立活动一会儿。可以伸伸懒腰或者轻微旋转腰部,最好能出去转上一圈。另外,要选择合适的坐具,尤其不要坐过低的座椅;必要时可在腰部增加腰垫,保持腰部的正直。 七、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前
29、正处于一个“信息碎片化”时代。阅读各种各样的碎片信息,成了很多人的日常行为,而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似乎日渐淡出他们的生活。关于读书,古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劝读良言,今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读书呐喊,而西方也有“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传世箴言。你曾经就读的某初中校刊奋斗举办“毕业寄语”征稿活动,向你征稿。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向初中的学弟学妹们,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礼嘉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 一 年级 语文
30、第二阶段质量调研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各3分,共19分)1. B “中医药传到并且受到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保护”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三“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只能看出中医药传到多数国家和地区,受到少数国家的法律保护。2. C “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错误,原文只是说“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并没有表明是在这部书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3. A 该选项只是对疫病的传染特
31、性和共同表征加以描述。而材料二中,中医治疗的原则是“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符合题干要求。4.对西医、中医的看病角度与治疗方法进行客观阐述,没有主观褒贬倾向。在陈述中医抗疫作用时,注重事实,言出有据,毫无对西医进行否定之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倡导中西医并重并用,没有厚此薄彼。 (答出2点即得4分) 【解析】材料二首先从不同医学体系和看待疾病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中西医的区别,并没有褒贬之态。然后结合抗击疫情的实际情况,展示了中医对疫情的治疗效果,并没有表现对西医的否定态度。接着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携手共进的态度,共
32、战疫情,不可厚此薄彼。根据以上信息,可提炼出本题答案。5. 中医拥有独特的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并在历史悠久的“抗疫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中医药在国内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中参与面广,参与度深,有效率高,成果显著。中医药在世界上传播较为广泛,并且已经参与到有关国家的抗疫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疗法已获得世卫组织、部分海外学者及国家政要的认同。 (每点2分,共6分)【解析】材料一用表明中医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并且用具体数据证明中医药在临床疗效的显著性。同时用具体示例证明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医的认可。材料二用事实证明中医在抗击疫情方面的独特性,以及从商朝开始积累的抗击疫病的丰富
33、经验。材料三用事实和实践证明,中医药在世界上传播广泛,并且得到了相关机构和组织的认可。中西医结合疗法得到海外学者的肯定。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医专家才能够驰援海外战“疫”。二、现代文阅读(选择题3分,共15分)6. A “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曲解文意,文中的“我”对于普通的警察生活已经习惯,且看清了人世间种种凄凉情状,因此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愤懑”。 7. 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小吕当警察是为了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夜里冒着高温处理警情,并能触类旁通,悟出老校长报警的真实原因。有情融于法的善良心地。不顾奔波劳累,同情谎报警情的老校长并替他说情。(6分) 【解析】 “在小吕心目中,
34、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小吕有正义感,有远大的理想;“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趴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可见小吕为了工作不惧艰难,在五十度高温处埋伏半天,有职业素养;听说老查的事后“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能从老查的案件中悟出老校长报假案的情况,有敏感的职业性;“算了,我教
35、育过他了。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可见,小吕尽管被老校长的假案折腾得来回奔波,可却能够融情于法,有一颗善良的心。8. “老查的故事”穿插其中,既避免对“老校长的故事”平铺直叙,又为小吕破解案情提供契机,使情节更曲折有致;两则故事相互映衬,既表现老查和老校长的孤寂,也表现“我”和小吕认真工作的态度,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两则故事悲喜交织,既引发读者对空巢老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更赞颂公安民警热心为民的精神,使主题更丰富深刻。(6分)【解析】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主要作用有:插
36、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本题可从插叙内容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和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角度分析。“老校长的故事”没什么出奇,但通过“老查”的故事穿插,一则再度强调了警察生涯的枯燥与警察们尽职尽责为民考虑的形象,二则两个同样因为孤独报假案的老人相互映衬,既能推动情节发展(让小吕找到老校长报案的真正原因),又能提示人们思考老人孤独的现状,深化了文章主题。三、文言文阅读(选择题各3分,共18分)9. D “每有”是常用句式,“每”后一般接地点名词,“有”是动词,后接名词作宾语;再从“项梁”是人名,应在句中作主语来判断,“项梁常为主办”结构完整,
37、故应在“项梁”前断开,可排除AC项。“以”在句中为介词,后应接名词“兵法”作其宾语,然后整个结构应放在动词“部勒”前作句子的状语,因此不能在“兵法”后断开,故排除B项。10. C “亚父坐在最尊席位”错误,应是“项羽坐在最尊席位”。古代室内宴席座次以西为尊、以北为次、以南为再次、以东为最次。11. B “渡过浙江准备袭击秦始皇”有误,原文“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没有准备袭击的意思。12. 翻译(1)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灭族的!”项梁因此而认为项籍很不一般(奇特、与众不同)。(毋妄言、族、以此、奇 各1分)翻译(2
38、)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座位上。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刘邦)所俘虏。” (因、于坐、若属、且、为所 各1分)参考译文: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
39、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第二天一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侍从人马来见项王,到达鸿门,向项王赔罪说:“我跟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却没想到我能先入关攻破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现在是有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项王
40、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凭什么这样做呢!”项王当日就让沛公留下一起喝酒。项王、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亚父也就是范增。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范增多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刘邦所俘虏。”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
41、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四、诗歌鉴赏。(选择题3分,共9分)13D【试题分析】 尾句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14(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3)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6分,每点2分,概括1分,解说1分。任意答对三点给全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2、。)【诗歌参考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43、五、理解性默写。(8分)15、(1).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 正故国晚秋 但寒烟衰草凝绿(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六、语言知识运用(选择题各3分,共21分)16. B 【乙】处前面的句号位置错误,应紧跟在“木叶下”后面,后引号的里面。此处内容是完整的引用。17. D 第一处,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此处强调“木叶”与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的关系,是没有外力作用的,因此使用“自然而然”恰当。第二处,决不:表示一定不、决心不、坚决不,(表示
44、坚决否定的主观愿望)。决不是:表示一定不是。绝不是:绝对不是,指不会怎么怎么样。此处不含有主观愿望,只是有绝对的意思,因此应使用“绝不是”。第三处,包涵:一指宽容、原谅,二指包容、含有、包括。包含:里边含有。饱含:充满。此处后面与“水分”搭配,用“饱含”恰当。18. C 文段中没有出现“借代”“排比”“拟人”等修辞。“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此句引用曹植的诗句,用的是引用的修辞。“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
45、黄叶”两处用的是对比。“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以及诗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用的是对偶。19、C“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错误。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围绕着爱情婚姻悲剧,同时铺开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展示渐趋崩溃的社会的真实内幕。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它与封建主义冲突所造成的
46、悲剧,生动地表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使读者预感到这个社会已日暮途穷,走向灭亡。当时的人们很少有这样的认识的,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厌恶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20.D A、这一判词还写了林黛玉的命运。B、黛玉葬花在前,宝玉挨打在后。 C、懦弱的贾迎春、孤僻的贾惜春。21. (示例)久坐为什么会引起腰疼?久坐还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共6分。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作文(60分)【审题指导】作文材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指出“信息碎片化”时代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状况堪忧;第二层引用古今中外的三则读书名言,强调了读书(读整本书)的重要价值。材料突出
47、“整本书”这一读书问题,而不是泛指一般的碎片化阅读问题。题目设置了写作情境,布置了多重具体任务。写作身份是毕业生,也就是学校的学长,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行文应吻合毕业生的身份特点。写作对象是学弟学妹们,“我”要给他们送上劝勉、激励、祝福、期待、叮嘱、建议等。文章用途是向校刊奋斗“毕业寄语”征稿活动投稿,文中应体现出“毕业寄语”的特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寄语是“传话,转告话语”。写作内容是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读过的“一本书”(非一篇文章,或某位作家),可以谈阅读这本书内容的启示,也可以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方法的启示。行文时应出现具体的书名,且考虑受众对象,选择书籍的内容应积极向上。要求“谈谈读这本书的感受与思考”,更适合写成议论文,也可以穿插叙事或抒情。总而言之,考生须围绕“读书(读整本书)”这一核心话题,给学弟学妹送上“毕业寄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