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典型例题解析】例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点拨】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首先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旧的奴隶主阶级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正在确立中,随着奴隶制的解体,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剧烈分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如墨家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法国则代表了新兴地主的利益;道家是没落奴
2、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言者。所以诸子百家的观点,即不完全代表统治阶级利益,也不完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它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解答】B【总结】了解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解题的关键,这一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时期,理解社会各阶层思想活跃,并提出各自社会变革主张。变式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是A 生产力的发展B 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C 诸侯国的支持D 中国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B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学在官府的局面的改变科技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都正确 B都不正确C正确,不
3、正确 D正确,不正确D3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思想倍受统治者推崇 D阴阳家最受欢迎C例2联系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说明孟子“仁政”学说的社会根源,分析其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孟子的“仁政”学说与当前的“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点拨】本题分两层,第一问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结合孟子所处时代,结合当时经济政治状况,分析其政治学说产生的原因及其积极意义。第二问则结合现实体现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要注意要有自己的见解。【解答】(1)社会根源: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使社会生产飞跃发展,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
4、划时代的变革。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张民贵君轻。他继承了孔子的仁学观点,发展成“仁政”学说。(2)积极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利益,是一种民主性的精华。(3)认识:孟子的“仁政”学说,无疑打着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其中包含合理的成分。当前的“以德治国”是对孟子“仁政”学说的批判继承,是和“以法治国”相辅相承的,只有两者并举,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总结】本题在解答中要注意层次清晰,并与现实内容相结合。变式题1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仁政学说 B人性本善说 C“兼爱”“尚贤”说 D以法治国说A2在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上有着截然不同观点的两个思想家是 A老子与孔子 B孔子与孟子
5、 C孟子与荀子 D荀子与韩非子C3孟子认为国家有三件宝物,不包括下列哪一项所述 A土地 B人民 C君主 D政事C4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B例3韩非子的理论为何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有人认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含有现代社会的“法治”的积极因素,你的看法如何?【点拨】本题有三个层次,解答第一问要把韩非子理论的内容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结合。第二问属于比较型开放题,把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理解韩非子法治思想的本质,从而理解当今社会的法治。【解答】法家代表韩非子的变法思想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为建立中央集权
6、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备受推崇。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的概念截然不同,现代的“法治”是根据依照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性质是专制主义。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而韩非的“法治”显然不是为人民,完全是为了君主一人的利益。现代“法治”是否定任何特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则是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总之,韩非提倡的“法治”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其中并不含有现代“法治”的积极因素。
7、【总结】历史与现实相结合。1关于墨子思想主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它与孔子的“仁”的区别在于有无等级差别 B墨子主张“尚贤”,要求统治者任用有才之人,最高统治者的职位则是不可转让的 C认为“上天”和“鬼神”都是存在的,“兼爱”是上帝的意志 D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B2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A 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B 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C 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 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D3墨子一书中心:“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
8、,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以谓进贤者。”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 A倡导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规范 B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 C按照小生产者的愿意建立理想的国家 D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C4与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合的是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B例4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面两位思想家主张、观点相反的是 A老子和韩非子 B孟子和韩非子 C老子和孔子 D墨子和庄子【点拨】本题是比较型选择题,在掌握老子与韩非子思想主张的基础上,把二者关
9、系治理人民方法进行比较,老子主张治理国家和人民“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法、术、势力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解答】A【总结】学习历史要重视比较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变式题1法律问题是诸子百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B “德刑并用,以德去刑”C “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D “以天为法”、“循法而行”2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 B墨子主张选贤与能,深得天下支持 C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的壮大 D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C3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B用法律来确立
10、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C以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将法律奉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4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C5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墨子材料二:“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孟子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悉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
11、异。” 韩非子 回答:(1)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2)简评材料2、材料4的观点。(3)上述材料体现的观点,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5(1)材料1主张兼爱,兼爱则天下无争。材料2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材料3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材料4认为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而进行改革,不应教条地遵循前代的传统。(2)材料2的观点是为统治阶级辩护,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材料4的观点反对墨守成规,主张改革,是进步的观点,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3)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重大变革。6、阅读以下材料:(15分)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
12、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请回答:(1)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6分)(2)儒家思想是如何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的?(3分)(3)宋代理学对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2分)(4)试分析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4分)(1)核心内容:“仁”、“仁政”;强调“礼”,维护统治秩序;主张以德治民。(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学说,提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3)宋代理学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了佛教、道教
13、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核和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谐稳定发展,甚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材料四:“明王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
14、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法家主张人们应按现实需求进行革新,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实行严明的法度,符合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潮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在一个王朝的初期,由于战争破坏,经济凋敝,统治者以无为思想治理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原因:儒家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经世致用,主张社会的和谐与统一,维护等级制度,因此成为多年来拥有正统地位的思想流派。今天: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
15、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等思想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他便写下了解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 史记卷九十七材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
16、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四 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 中国新闻网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儒学为什么会受到重视?(2分)(2)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3)从材料四,你能得出哪些信息?(3分)(4)结合材料一、二、四,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1)儒学顺应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2分)(2)儒学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3分)(3)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备受后世推崇;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了标准像,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3分)(4)从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自明代起,儒家思想逐渐保守僵化,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4分)共5页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