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模式的操作程序 费宏 武进市奔牛中学教科室 (213131)一 现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熟知教学理论常识。然而实际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的讲解和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整个教学,教师们化了大量的时间施行“褓姆式”的教学,教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地把教学内容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详详细细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只有被动地抄、写、听的权利,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余地,大部分学生陪小部分学生在读书,没有反馈,没有校正,久而久之,培养出一批思维懒汉,心甘情愿地等老师来灌,教学效果极差。教学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浪费时间的主体是教师,大批的差生是从课堂中分化出来的
2、。由于课堂效果差,往往只能通过加班加点,延时辅导并配有大量的课外作业和无休止的大考小考,甚至发展到一课一练,一课一考。一个学生每天要听6-7节主课,每节课都有配有一课一考,这样的课业负担学生能承担的了吗?素质教学能实施吗?二实验的启示 为了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笔者特意设计了三种教学模式:模式1:注入式(满堂灌)也即一堂课从头到尾由老师45分钟。模式2:老师仅提供自学内容和要求,一堂课全部由学生自学。模式3:这模式分三段进行,1.教师化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公布自学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自习15分钟。2.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讲解10分钟。3.根据教学目标,随堂训练15分钟后,针
3、对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5分钟。 初始条件:在我校高一的11个平行教学班随机抽取3 个班. 教学内容:高中物理(1)自由落体;(2)平抛物体运动;(3)分子运动论。 测量评估:根据教学大纲,对所学内容依据知识、能力和技能,由教研组集体讨论预先定好试题,课后闭卷测试。 测试结果:高一(5)班高一(6)班高一(8)班采用模式123231312平均成绩702703860692871690852702703 实验分析: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模式1和模式2效果相当,而且都比较差,相对地模式3效果较好,也就是说满堂灌(注入式)与教师不教是相当的.由此可知:“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的效率最低,教学的浪费最大.三教
4、学模式的设计与探索模式的操作程序训练总结启发讲解讨论答辩指导自学设疑激趣 为寻求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模式的可操作程序,笔者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摸索,先后对十几种当今流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比较、分析。从中优选出如下的教学模式:现把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分述如下:1 设疑激趣 这是该模式操作的最基本环节,该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或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有趣的物理史,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望。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时,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置置的研读,才能使他们获得好的效果。比如,讲“大气压”一节时,先用一只玻璃杯注满水,在水面上放一张硬纸片,慢慢地将
5、玻璃杯在竖直平面内旋转1800,纸片和水没有掉下来,此时学生惊呀!形成悬念,实验现象和学生的想象严重不符合,学生七嘴八舌,原因答不出来。接着教师指出:要了解现象的原因,请阅读“大气压强”一节。这样教师通过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2 指导自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学生自习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关于教师的主导行为: 1.这一过程教师必须提供有关易读、明了,能起到指导自习的提纲,提供实验器材,比如:“自由落体”的教学,自习提纲可设计为:要求学生做纸片和硬币同时的实验,变纸片为纸团再与硬币同时下落,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6、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其条件是什么?自由落体运动的实是什么?与学过的什么运动可以类比?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怎么求? 2.学生自习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督促学生自习,维护课堂秩序。督促的功能还有,及时的表扬,个别辅导,指出学生的不足。教师作巡回点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诱导启发,但不包办代替,主要是了解和调查自习情况。这段时间的调查很重要,即要对全体学生要进行“B超”调查要有广泛性,调查的重点是班内的中下等学生,暴露的问题越多越好,对暴露出问题,作详细分析,是主要问题,倾向性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抓主要问题,进行归纳,便于教师的讲解条理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二次备课。关于学生的主体行为: 学
7、生按照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独立地阅读教材,进行实验,细细地观察实验现象,有的放矢地,独立地思考,有序紧张地进行自主学习。3.讨论答辩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学生自学)学习效果的检验和升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要讨论的题目进行讨论,采用你讲讲我说说,我说说你评评,相互答辩,加深理解,使自学内容得到一次飞跃,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关于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题目不能过于简单,避免出现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也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使学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讨论的内容,估计到经学生反复动脑思考,能“跳一跳,摘桃子”为宜。讨论题目,要
8、有程序性,题目的安排要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步,讨论问题要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必定得到良好的发展。2.关于讨论的形式可采用分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教师参与讨论。讨论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尤其要特别重视中、下等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常有自愧不如上等生的想法,因而发言总是有顾虑,不像上等生那样有信心,发言比较主动,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和提出解答,鼓励他们,打消他们怕错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大面积地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水涨船高,水落石出”的道理。3.关于讨论时间,可根据讨论内容可长可短,一般不能少于5分钟,要保
9、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老师才给予适度、有力的帮助,予以指点、启发或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4.启发释疑 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这一过程一般要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要十分清楚明确所教的内容,教学生通过自学还有不理解的地方,疑难的问题,应该承认学生自学和讨论是有效果的,大部分的问题能自我解决,但也出现学生对物理概念、定律、规则等,内在联系、区别、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启发精讲,要象外科医生一样对症下刀,刀到病除,有效地帮助学生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必要时,可补充演示实验。解答学生自学和讨论中仍未解决的
10、遗留问题,着重于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让学生的“常见毛病”暴光,让学生说说“自已的毛病”通过开导仍然争取和鼓励由学生自己解决。特别注意防止不管学生是否弄懂,讲得过细,重新回到“满堂灌”的老路上去倾向。5.训练与总结 首先要保证训练时间,一般应不少于10分钟,时间少了难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注意侧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按时、独立、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选题要“小”、“精”、“活”,形式要多样化,练习的方式要讲究,学生独立练习和学生板演相结合,学生的板演主要是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强化校正。以教师标准、规范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格式作为示范,加深对物理
11、概念、公式、定律理解。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四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1 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和外因以事物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这一内在的根据而不起作用。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习、讨论、答辩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
12、动性。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又能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内地的积极性、主动性。2 心理学依据 (1)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认识的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并能保持较长时间。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尤其高中生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中学生的所有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具备初步的自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自习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初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也有了显著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已不满足老师的说教和课本现成的结论,喜欢追根
13、问底。到了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批判性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课本上一些现成的结论,往往会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见解和意见,有一定分析,批判能力,喜欢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与别人讨论问题时,希望对方能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他们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也常常经过反复思考去寻找比较充分的理由或有力论据,这一切都有为我们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提供可靠的依据。 (3)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就高中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