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新提升课后作业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关于固定化酶技术说法,正确的是()A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固定反应物,将酶依附着载体围绕反应物旋转的技术B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C固定化酶中的酶无法重复利用D固定化酶是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解析】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固定酶,将酶依附着载体使其能被反复利用的技术,A错误;固定化细胞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B错误;固定化酶中的酶可以重复利用,C错误;固定化酶是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D正确。【答案】D2目前,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属于酶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是()A酶对
2、高温不敏感,但对强酸、强碱非常敏感B加酶洗衣粉因为额外添加了酶制剂,比普通洗衣粉更易污染环境C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但在固定时可能会造成酶的损伤而影响活性D酶的催化功能很强,但需给以适当的营养物质才能较长时间维持其作用【解析】酶对高温、强酸、强碱都非常敏感,A错误;加酶洗衣粉因为额外添加了酶制剂,能减少N、P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B错误;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但在固定时可能会造成酶的损伤而影响活性,C正确;酶的催化功能很强,但需给以适宜的温度和PH等环境条件才能较长时间维持其作用,不需要提供营养物质,D错误。【答案】C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在应用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需要
3、一定的营养B固定化酶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共同点之一是酶都是在细胞外起作用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解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在应用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需要一定的营养,以维持活细胞代谢需要,A正确;固定化酶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B正确;固定化细胞的酶不一定都是在细胞外起作用,C错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D正确。【答案】C4试分析下图中,哪一种与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细胞相似()【解析】分析图形可知,A是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上,B是将酶相互连接起来,C是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里,D是将酶固定在凝胶颗粒内;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是需将
4、活的酵母细胞固定在凝胶颗粒内,所以选D。【答案】D5.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B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C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同D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解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A正确;某些反应产物可能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固定化酶实质上是将相应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定性,酶的各项特性(如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依然保持,C错
5、误;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催化反应,D错误。【答案】A6.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固定化酶进行酶解淀粉的实验,分组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固定化酶柱长度(cm)淀粉溶液的流速(mLmin1)甲100.3乙100.5丙150.3丁150.5A.固定化酶柱长度和淀粉溶液流速决定了酶柱中酶的含量B淀粉溶液流速过快会导致流出液中含有淀粉C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溶液浓度应相同D淀粉溶液的pH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解析】固定化酶柱长度决定了酶柱中酶的含量,A项错误。淀粉溶液流速过快,酶来不及催化反应发生,会导致流出液中
6、含有淀粉,B项正确。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C项正确。pH影响酶的活性,D项正确。【答案】A7.下列有关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向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的必须是已活化的酵母细胞B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细胞C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或者持续加热的方法D在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要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 【解析】向溶化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的是活化的酵母细胞,故A正确。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需要冷却到室温才能加入细胞,否则细胞可能失去活性,故B正确。溶解海藻酸钠需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故C错误。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需
7、要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故D正确。【答案】C8右图为某同学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结果,出现此结果的不可能原因有()A海藻酸钠浓度过高B酵母细胞已经死亡C注射器中的溶液推进速度过快D注射器距离CaCl2溶液液面太近【解析】图中凝胶珠不成球形,可能的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导致的,也可能是注射器距离CaCl2溶液液面太近或注射器中的溶液推进速度过快导致的,但是从图中无法看出酵母细胞的死活,故ACD正确。【答案】B9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步骤中不正确的是()A应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
8、的方法C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D将与酵母菌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注入CaCl2溶液,形成球形或椭球形的凝胶珠【解析】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A正确;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防止焦糊,B正确;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需冷却后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C错误;将与酵母菌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注入CaCl2溶液,形成球形或椭球形的凝胶珠,D正确。【答案】C10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
9、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解析】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的是一系列酶,所以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故A正确;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但与溶解氧无关,因为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故B错;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磷农药,是酶促反应,没有生物参与,所以不需提供营养条件;故C错;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时,糖类等有机物都能作为反应底物外还是酵母细胞的能源物质;故D错。【答案】A二、非选择题11(12分)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
10、,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酶活力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_或产物的_来表示。(2)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_。(4)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次,酶活力明显下降。(5)固定小麦酯酶不仅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_。【解
11、析】(1)酶活力通常用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2)通过分析甲图可知,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此时酶活力最高。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因此酶活力较低。(4)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酶活力显著下降。(5)由于小麦酯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而是采用双重固定法。【答案】(1)减少量增加量(2)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3)3%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
12、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4)3(5)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12(13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来包埋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的活性和酶的数量)(1)从图1可以看出: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_。(2)从图2可以看出:海藻酸钠浓度为_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_。.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1)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
13、新恢复_状态。(2)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此步的操作应采用_,以防止发生焦糊现象。(3)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_。(4)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 min左右,目的是_。(5)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_(过低/过高)。(6)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_法,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是_。(7)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解析】通过分析图甲可知,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此时的酶活力最高,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
14、数量不足,因此酶活力较低。(1)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的状态。(2)固定化酵母菌的实验关键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为防止发生焦糊现象,需要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3)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高温导致酵母细胞死亡。(4)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 min左右,目的是使胶体聚沉。(5)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固定化细胞通常采用包埋法,其优点是可以重复使用。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答案】.(1)强(2)3%酶的数量不足. (1) 正常的
15、生活(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3)高温导致酵母细胞死亡(4)使胶体聚沉(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5)过低(6)包埋可以重复使用(7) 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13(14分)为了探究啤酒酵母固定化的最佳条件,科研人员研究了氯化钙浓度对固定化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1)与利用游离酵母生产啤酒相比,利用固定化酵母的优点有_。(2)本实验结果表明,随氯化钙浓度增大,凝胶珠机械强度增大,完整率_。(3)结合发酵性能分析,制备凝胶珠适宜的氯化钙浓度为_。当氯化钙浓度过高时,发酵液中的糖度升高,酒精度下降,发酵受到影响,原因是_。(4)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包埋酵母细胞
16、,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_的方法,以防发生焦糊。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_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若海藻酸钠浓度过低,会导致_,固定效果大大降低。【解析】(1)与游离酵母发酵相比,利用固定化酵母的优点有:可多次使用、便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等。(2)氯化钙可使海藻酸钠聚沉,形成多孔的含酵母菌的凝胶珠,随着氯化钙浓度增大,凝胶珠机械强度增大,完整率增加。(3)制备凝胶珠的适宜氯化钙浓度为2.0 mol/L,当氯化钙浓度过高时,凝胶柱机械强度大,通透性降低,影响糖进入颗粒内部。(4)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避免发生焦糊;融化后的海藻酸钠应冷却至室温后,再与已经活化的酵母
17、细胞充分混合;若海藻酸钠浓度过低,易导致酵母菌细胞从颗粒中漏出,固定效果降低。【答案】(1)可多次使用、便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等(2)增加(3)2.0 mol/L凝胶柱机械强度大,通透性降低,影响糖进入颗粒内部(4)小火间断加热冷却至室温酵母菌细胞从颗粒中漏出14(11分)固定化酶技术运用工业化生产前,需要获得酶的有关参数。如图:曲线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普通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在生产中的优点是_。(2)曲线中,35和80的数据点
18、是在_时测得的。通过本实验,你对酶的最适温度的认识是_。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_。(3)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下图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_、_。(4)在酶的活性不受抑制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画出加入甲物质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解析】(1)与普通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优点是:可以反复使用。(2)由于曲线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
19、,而酶的最适温度为80,因此曲线中数据均为80下的数据;结合曲线可知,酶的最适温度可以认为是既能使酶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温度;该酶的最适温度范围是6070。(3)观察两个模型可知,图A中抑制剂和底物都可以和酶结合,因此底物浓度的变化,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图B中抑制剂与酶结合后,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不能和底物结合,因此底物浓度升高,也不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故甲乙分别对应图A和图B中模型。(4)根据甲模型,加入抑制剂甲后,起始反应速率变小,但是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起始反应速率加快,但不能超过不加抑制剂时的起始反应速率。【答案】(1)可反复使用(2)80既能使酶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又能维持较长时间6070(3)AB(4)曲线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