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623KB ,
资源ID:7689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68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诗()A 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B 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C 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D 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2.下面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3.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

2、号飞钱。”这表明()A 具有商业交易凭证功能B 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C 具有货币兑换凭证功能D 提高了商贾的社会地位4.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应该到元朝的 ()A 杭州B 大都C 泉州D 扬州5.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 走合作化道路B 没收为国营企业C 全行业公私合营D 资本家自愿捐献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 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

3、量B 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C 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D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7.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A 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B 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C 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D 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8.下面材料节选自顾准1959年的日记,反映了当时()A 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 “大跃进”取得了重大进展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 自然灾害是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9.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4部汉代蜀锦织机模型,结构复杂精巧,一些部件上还残存有丝线和染料。织机四周散落有不同身姿和书写有不同铭文的十多件彩绘木俑。这是

4、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下列相关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 证明了当时成都纺织技术领先全国B 不存在墓主是私营手工业者的可能C 陶俑或许代表了不同工种或者工序D 将我国丝织业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10.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B 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C 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D 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11.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

5、隶贸易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A B C D 1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素称发达的是官营手工业B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C 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D 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13.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B 井田制的确立C 均田制的实行D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14.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城市经

6、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 15.1881年,广东南海知易徐赓陛下令:“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安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并以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材料表明()A 政府努力规范商办企业B 政府保护商办企业的发展C 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D 政府淘汰不良企业16.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 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17.下表是18951911年近代中国铁

7、路修筑状况图。它反映出()A 交通改善离不开外资输入B 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没有兴趣C 中国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D 中国铁路修筑权的大量丧失18.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这表现在( )人们对银行的信任恢复联邦政府的影响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相当数量的社会弱势群体成员首次享有了法定的经济保护A B C D 19.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反对过度干预经济,英国实行“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这表明()A 凯恩斯主义盛行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B 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经济发展艰难C 西方国家对逐渐失效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调整D 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2

8、0.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 “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 “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C “人力车夫讨厌马车”D “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21.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A 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B 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C 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D 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22.“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

9、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赫鲁晓夫改革23.经济大危机的初期,美国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根据这一政策,请判断当时的美国政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A 政府对经济彻底放任自流B 政府操纵经济发展的“方向盘”C 政府严格干预经济发展D 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24.在美国,不同的业界,不同的人士,对“新经济”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他们有着共同的一点,即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新的技术革命特别是目前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着新的影响。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重要内涵B 对“新经济

10、”的理解因人而异C “新经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美国问世的D “新经济”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25.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世界经济的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32%;社会主义苏联占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5%。”对形成上述统计数据的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A 殖民掠夺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B 斯大林模式加快了苏联工业化进程C 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的优势D 自由放任主义维持了西方的领先地位26.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

11、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A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 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27.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 苏联政局动荡C 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8.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

12、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29.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A 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B 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 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D 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30.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

13、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A 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括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B 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 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材料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材料三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材料四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

14、来经济发展的特点。(3)我国全面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试说明理由。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

15、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

16、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效果怎样?(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征。(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这种观点与前两则材料有何联系?34(15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

17、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引文为晚唐诗人陆龟蒙写的秘色越器, 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本题的解题关键为这首诗作于唐代,故A项正确。唐代诗人不可能歌颂宋代青瓷,B项错。至今所知最早的青花瓷为元代制造,C项错误。更无所谓明清,D项错误。2.【答案】A【解析】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得益于清政府

18、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推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故A项正确;列强放松对华侵略只是第二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原因,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开始兴起,只是第一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原因,不符合第二次热潮,故C项错误;图片时间范围内自然经济还没有完全解体,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飞钱只是并未应用于商业交易,仅具有货币兑换功能,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唐代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可知,飞钱具有货币兑换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中飞钱的出现,不能说明商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泉州是元朝重要的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19、。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走的是合作化道路,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和平“赎买”的方式,而不是没收,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信息可知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故C项正确;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没有采用资本家自愿捐献的方式,故D项错误。6.【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本身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开展的自救运动,结果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A项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0、的入侵一直存在,且并未有效抵制,故B项错误;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是洋务运动的措施之一,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故D项错误。7.【答案】C【解析】图示中体现的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方法出现在西汉时期农耕发达的中原地区。图示展现的是魏晋时期的嘉峪关地区,说明了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8.【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认识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不能说是客观认识,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大跃进”的相关内容,不能把“大跃进”等同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认为“劳动队是天堂”,这样的政策是正确的,仍然受到“左”

21、倾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外,当时错误的经济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能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为自然灾害,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材料“这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不能说明当时成都纺织技术领先全国,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讲述蜀锦织机模型,无法判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故B项错误;材料“织机四周散落有不同身姿和书写有不同铭文的十多件彩绘木俑”,说明这些陶俑或许代表了不同工种或者工序,故C项正确;我国丝织技术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

22、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同时抑制土地兼并,北魏实行均田制,唐朝沿用,故A项正确;实行土地国有不是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实行均田制,地主的利益并未受到损害,故C项错误;改革基层行政属于政治层面,均田制是经济层面,故D项错误。11.【答案】D【解析】早期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所以资本扩张具有进步性的一面,不应全面否定。12.【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中国古代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瓷器最先由中国烧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3、;蚕丝的纺织以中国为最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不是自然经济出现的原因,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出现的封建土地国有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4.【答案】B【解析】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15.【答案】C【解析】广东地方政府查封各处缫丝厂的理由,都是其阻止商办企业发展的借口,并非出于规范的目的,故A项错误;因此可见政府法令阻碍

24、了商办企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往往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推断这些企业是否为不良企业,故D项错误。16.【答案】C【解析】斯大林模式开创了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17.【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见,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最大。中国人没有外资输入也修筑了自己的铁路,故A项错误;同时也表明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有兴趣,故B项错误;从表中数据没法推测1895年之前是否修筑铁路,中国交通近代化之前是否已经起步,故C项错误;列强争夺铁路修筑权,导致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

25、,故D项正确。18.【答案】A【解析】是财政金融方面;强调了政府对生活的影响,体现了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措施,这些都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19.【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而不是发展艰难,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反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日渐受到重视,故A项错误。政府用大规模消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开始调整二战以来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选择C项正确;D项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属于外交层面,不属于经济层面,故排除。20.【答案】B【解析】20世纪30年代能游览观光的应属于富人,马车专门为富人而发,不能体现出社会进步,

26、故A项错误;“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体现平等,是社会进步表现,故B项正确;马车是富人、有地位的人乘坐,“人力车夫讨厌马车”反映社会地位不平等,故C项错误;“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明显是不平等现象,故D项错误。21.【答案】C【解析】苏联的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体制有问题,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戈尔巴乔夫没有涉及体制问题,即没有对症下药,故A项错误;苏联的改革在赫鲁晓夫时期已经开始,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没有涉及到体制问题,即没有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故C项正确;中国“大跃进”在20世纪50年代,而且很不成功,戈尔巴乔夫不可能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

27、,故D项错误。2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该政策引起了政治经济危机,影响了工人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故选A项。23.【答案】D【解析】自由放任政策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相对立,排除B、C;A项太绝对;故D项正确。24.【答案】C【解析】“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问世的,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25.【答案】D【解析】19361938年,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表述不正确。26.【答案】A【解析】兴修水利直接可以缓解就业问题。2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指的是D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

28、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最根本的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28.【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能看出苏联农副产品的价格低,但是没有体现质量差,故A项错误;农产品的价格低是因为苏联实行“义务交售”,压低了价格,并不是因为产品过剩,故B项错误;该时期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从材料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苏联发展工业的方法是利用农产品与工业品的剪刀差,压低农产品价格,牺牲了农民利益,故D项正确。29.【答案】A【解析】倡导轮流工作、“邻居互助计划”体现道德力量,故A正确;B项是

29、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措施,C项不全面,D项说法绝对。30.【答案】D【解析】由材料“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可知,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成为模式的制定者之一,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所以D项最符合题意。31.【答案】(1)变化:19521956年,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19782006年,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联

30、系日益密切;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世界地位日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3)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偏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单位GDP能耗偏高;经济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1952年到1956年、1978年到2006年的经济成分变化来归纳;原因则需结合19521956年、19782006年这两个时期的国际形势及重大决策去归纳。第一次主要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第二次主要是改革开放,特别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第(2)问,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产业结

31、构日趋合理,材料三主要体现了经济总量增加、国际贸易往来频繁,材料四体现单位GDP能耗降低,说明经济管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第(3)问,结合以上信息,从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比如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单位GDP能耗相对较高等方面回答即可。32.【答案】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以概括要点的方式在材料一中找出促进工业发展的因素如圈地运动、科技推广、工业革命等。33.【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

32、得成功,但较早被停止。(2)特征: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观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可判断出建设社会主义无经验可借鉴。探索和效果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课本和材料进行回答。第(3)问围绕市场经济和生产力两个方面概括观点。对三则材料综合分析,不难看出,邓小平提出的观点主要是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4.【答案】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 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 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分配制度上: 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解析】根据材料“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配制度上: 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