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专用】2015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一)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石 假 山 记朱模新安山水,天下之奇观也。休宁当其中,一州清淑之气于是焉。其民雅驯,其俗简易,官于此土者,无争辨文书之繁,而有登眺嬉游之乐。其解而去也,往往得书最,籍称能官,故凡宦游于东南者,皆以吾徽为乐土,而尤有取于休宁也。壬辰以来,则兵革之事作矣。自井邑以至于山谷间,荡然无复民居,而生理殆将泯焉。为民上者,虽有山川之胜,岂能乐之哉?越七年,今钱侯来长是邑,慨然以民物为己任,扶伤救绝,修废举坠,汲汲焉,遑遑焉,不敢少暇。又明年,政孚俗还,境内向治,谓侯可以适
2、意于山水之乐矣。侯曾不以是而废民事也,于颓基败址间,得石假山,以十数列而置诸庭中。凿石为池,注泉灌木,外为扶栏,以障之,复取所藏云山图,悬诸堂上。公退,则鸣琴读书其中。凭阑,则石峰累乎吾前;升堂,则云山出没乎吾后。若不知松萝之为近,黄山之为远也。已而散若惊尘,去若飘风,是山也。得如铜驰石马,凄凉于荆棘中者,不已幸乎。况谓其登君子之堂,一厕迹于琴书几案间。朝吟而暮咏之,视夫前日宾客壶觞之盛者,相去远矣。嗟夫!一物之微,而盛衰兴废相率于无穷,则夫休宁之民丧亡困苦之极,安知天不以仁侯惠吾民,而复兴其治于今日乎?出涂炭而登衽席者,将不止于一物之得其所而已,是则吾民之望,而亦侯之所乐闻者,于是乎书。(选
3、自四库全书新安文献志卷十六,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官于此土者官:做官B.虽有山川之胜胜:胜利C.境内向治治:安定D.政孚俗还孚:使信服,引申为政令畅通【解析】选B。“胜”在这个句子中的意思是“优美(风景、景色),美好(风景、景色)”。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生理殆将泯焉殆:差不多B.以十数列而置诸庭中置:放置C.而盛衰兴废相率于无穷无穷:没有尽头D.是则吾民之望望:责怪【解析】选D。望:名词,希望。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 D.【解析】选C。C项,均为介词,在。
4、A项,介词,在/介词,对。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D项,指示代词,那/代词,我。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解而去也,往往得书最,籍称能官,故凡宦游于东南者,皆以吾徽为乐土,而尤有取于休宁也。(5分)译文: (2)慨然以民物为己任,扶伤救绝,修废举坠,汲汲焉,遑遑焉,不敢少暇。(5分)译文: 答案:(1)他们解职离开,往往写的书最多,凭借这被称为有能力的官员,所以凡是在东南一带做官的人,都认为我们徽州是一块乐土,而休宁更是他们首取之地。(“解”“籍”“称”“宦游”“取”各1分,共5分。意思相近,语句通顺即可)(2)慷慨地把百姓的种种事情当作自己的责任,
5、照顾受伤的人,抢救生命垂危的人,整修荒芜的事业,兴办坠落的事业,心情急切,努力追求,非常勤勉,不敢有一点懈怠。(“然”“扶”“修”“焉”“少暇”各1分,共5分。意思相近,语句通顺即可)附【译文】新安的山水景色,是天下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色。休宁县处在新安地区,全州清秀、美丽的气象都在这里。这里的民众文雅不俗,这里的风俗简单容易,在这块乐土做官,没有争辩文书的烦恼,而有登高眺远嬉戏游玩的快乐。他们解职离开,往往写的书最多,凭借这被称为有能力的官员,所以凡是在东南一带做官的人,都认为我们徽州是一块乐土,而休宁更是他们首取之地。壬辰年以来,战乱就兴起了。从繁华的城镇一直到偏僻的山村间,全都不再有民众
6、百姓居住,而生计差不多将失去了。作为百姓上面的人,即使拥有山川的美景,哪里能有快乐呢?过了七年,现在钱侯来担任这个县的县令,慷慨地把百姓的种种事情当作自己的责任,照顾受伤的人,抢救生命垂危的人,整修荒芜的事业,兴办坠落的事业,心情急切,努力追求,非常勤勉,不敢有一点懈怠。又过了两年,这里政令畅通,民俗恢复,新安境内逐渐走向太平,说钱侯可以享受到游山玩水的快乐了。钱侯并不认为这样做就是荒废百姓的事情,在颓废、破败的地方,发现一座假山,按照十数排列放置在庭院里。凿开石头作为水池,注入泉水灌溉花草树木,外面修建扶栏,用来围住它,又取出所收藏的云山图,悬挂在厅堂上。办公回家后,就在那里弹琴读书。靠着栏
7、杆,那高高的石峰就在我们眼前;坐在厅堂,那云山就在我们的身后出没。却不知道松萝是近的,黄山是远的。一会儿散若惊尘,去若飘风,这就是山。能够像铜驰石马一样,在荆棘中凄凉孤单的,是不幸的吗?何况说踏足君子所在的堂屋,置身在琴书几案间。早晚吟咏它,跟那前日宾客壶觞的浩大声势相比,其间距离很远了。唉!微小的事物兴废盛衰无穷无尽,休宁的百姓民众丧亡困苦到了极点,怎么知道上天不因为仁爱的钱侯给我们百姓恩惠而在今日复兴它的太平呢?把危难中的人们解救出来,将不在一个事物得到其合适的地方就停止罢了,这就是我们百姓民众的希望,而也是钱侯所乐于听说的事情,在这里写下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6分)菱
8、 溪 石 记欧阳修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傍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为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所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
9、散为编民,尚有居溪傍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图与经皆不载按:依照B.淮人为讳其嫌名讳:避讳C.奇木异草与此石称称:号称D.亭负城而近负:依仗【解析】选B。A.查看;C.相称,配得上
10、;D.背靠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 D.【解析】选A。均为介词,因为。B.副词,竟然/动词,是。C.代词,它/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D.介词,在/介词,被。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5分)译文: (2)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5分)译文: 答案:(1)难道不是他身处乱世,功成名就,在大富大贵之后的奢欲骄纵让他这样做的吗?(关键点:“遭逢”“骄”“佚欲”“然”“邪”,各1分)(2)那些喜欢奇异事物的人,听说了这块石头,也就可以来欣赏一下得
11、到满足,为什么一定要取走(占为己有)离开呢。(关键点:“闻”“赏”“足”“去”“哉”,各1分)附【译文】菱溪的奇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被人取走了;一块稍微小一点但形状特别奇异,也藏在老百姓家里;最大的一块仰面躺在溪边,因为它难以移动,所以能够独自存留下来。每年天寒霜降,溪水干涸而露出了石头,溪旁住的人见它形状怪异,常常把它作为神灵祭祀。菱溪,查看各类图册经籍都没有记载。唐代会昌年间,刺史李写了一篇荇溪记,说荇溪水出永阳岭,向西从皇道山下经过。从地理上寻找,现在没有称为“荇溪”的河流。问滁州人荇溪在什么地方,他们回答说这条河就是荇溪。杨行密占据淮南的时候,淮南人为了避讳他的名字,把“荇”改为“菱”
12、;从道理上说也许就是这样。溪旁好像有一处遗址,听说是以前将军刘金的住宅,奇石就是刘金的。刘金,是五代十国中吴国的大将,和杨行密同时在合肥举事,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本来是一个剽悍武夫,却也知道喜欢、欣赏奇异的事物,有了像小孩子一样的爱好,难道不是他身处乱世,功成名就,在大富大贵之后的奢欲骄纵让他这样做的吗?遥想这宅院当年的水池台榭、奇木异草,和这些石很相称,也是一时的盛事!现在刘金的后人,散居为平民,还有住在溪两岸的。我感叹于那些人与物的兴盛与衰废,尤其可惜这块大石让人喜爱却反而遭到遗弃,就用三头牛拖出来,放置于幽谷之中;又寻找那块稍微小一点的,在白塔的老百姓朱某家得到了它
13、,就将它们立在丰乐亭的南北。丰乐亭靠城路近,可以作为滁州人每年游玩的好去处。那些奇异的事物,把它们弃置在僻远的地方则可惜,把它们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则喜欢它的人免不了会将它取了去。唉!刘金虽然不值一提,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勇猛的人,他平生的理想志向,也称得上远大了。可是到了他的后辈,衰败零落,以至于子孙没落而不知是谁,何况是要想长久地占有这块石头呢?通过它可以作为那些富贵者的警诫。而那些喜欢奇异事物的人,听说了这块石头,也就可以来欣赏一下得到满足,为什么一定要取走(占为己有)离开呢。【加固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14、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15、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晋书祖逖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遑:闲暇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遇:碰上C.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滋:滋长,发展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报:回复【解析】选B。“遇”应解释为
16、“对,对待”。可参照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解题指南】对多义实词,一方面依靠积累,另一方面需要置入语境、观照搭配,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其含义。常用的方法有:语法分析、语意代入、字形推测、联想迁移。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避地:迁地以避祸患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部曲:私家军队C.遂受逖节度节度:节度使,官名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任子:任官的子弟【解析】选C。节度应解释为“部署,调度”。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旦日飨士卒,为击破
17、沛公军C.因起舞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解析】选C。C项,“因起舞”中的“因”是连词,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是介词,依靠,凭借。A项两句中的“虽”均为连词,即使;B项两句中的“为”均为介词,替;D项两句中的“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4.翻译下面语句。(6分)(1)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3分)译文: (2)子弟耕耘,负担樵薪。(3分)译文:答案:(1)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放出)使祖逖知道。(关键词:异谋:特别的谋划;辄:总是,就;以闻:“使听到”或“使知道”。)(2)他的子弟辈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关键词
18、:耕耘:动词,耕田锄草;负:担负;樵:动词,砍柴,打柴。)附【译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簿,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舞剑。等到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
19、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返。”他言辞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当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都运用欺诈等手段相互攻击,祖逖派使者调和他们的矛盾,告诉他们互相攻击的坏处和和解的好处,于是他们都接受祖逖的指挥。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黄河上原有一些堡主的任官的子弟在胡地做人质,所以既听东晋的话,也听胡人的话。祖逖时不时
20、派兵假装攻击他们,表明他们没有归附自己,诸堡主感谢祖逖,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放出)使祖逖知道。先后取胜也有这一原因。有功劳的人,奖赏不拖到第二天。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祭奠死去的人,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
21、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
22、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貌瘕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
23、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不及周岁。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宋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属:连缀,写作B.煜辞以疾辞:推辞,拒绝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贻:赠送D.擢拜左谏议大夫擢:提拔【解析】选C。应为“遗留”。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滞论:积滞
24、的案件B.江南亦谓其言诚实诚实:实在C.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同知:共同执掌D.奸猾无所假贷奸猾:诡诈狡猾【解析】选D。“奸猾”在文中是名词,指“奸佞狡猾之徒”。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子所得皆精理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窃为大王不取也D.穆国之良臣句读之不知【解析】选A。A项均为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B.介词,凭身份/介词,用;C.介词,表被动/动词,认为;D.助词,“的”/助词,宾语提前标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
25、命,坐免。(3分)译文:(2)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4分)译文:(3)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3分)译文:答案:(1)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关键词:“阙”“即”“坐”。)(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关键词:“端直”“临事”“以”“易”,“仁而有勇者也”是判断句式。)(3)(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关键词:“非”“斯”“之”“乃”。)附【译文】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遗物,一
26、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李生将来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延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在前朝的职务。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李穆与卢多逊曾同门受业
27、,太祖曾对卢多逊说:“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学识之外,没有他喜欢的。”卢多逊回答说:“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太祖说:“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当时将要进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于是就先征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李穆说:“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江南人也
28、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太平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获赐衣带、银器、缯彩。太平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昵,又因为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太平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五月,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借贷,因此豪门大族敛迹,权贵不敢以私干政,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十一月,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之后,回家为母亲守丧,不久,服丧未满即官复原职。李穆多次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然而皇上下诏坚持要他复职,李穆更加哀痛忧伤,竭尽礼仪。太平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后正准备上朝,癫痫发作猝死,享年五十七岁。李穆自降职授予员外郎到恢复中书舍人,入朝任翰林学士,再担任参知政事,直到猝死,不到一年时间。皇上听说他去世,哭着对近臣说:“李穆是国家的良臣,我正要倚重任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追赠他工部尚书。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