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综合检测(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解析:选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C项错误;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D项正确。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种群所有基因中所占的比例
2、B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1C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解析:选B。在一个种群基因库,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为该基因的频率,A错。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1,B正确。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都会使基因频率改变,D错。3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1916年和2016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C.蝴蝶深、浅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解析:选
3、B。蝴蝶的体色与性别没有关系,与生活环境有关,一百年后中间体色的蝴蝶数量最多,说明此种体色的个体适应环境,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其他颜色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数量逐渐减少,而不是逐渐进化为中间体色个体。深体色和浅体色是蝴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两个类群之间没有生殖隔离。4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解析:选D。在段内,A
4、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是40%40%1/260%,A项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B项错误;在段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是20%40%1/240%,说明、段相比,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种群发生了进化,C项错误;在、段,AA个体数在减少,aa个体数在增加,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D项正确。5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
5、血症基因的携带者(Aa)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已知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94%BB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大于8%C变异的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产生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解析:选D。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是90%8%/294%,A正确;B地区流行疟疾,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Aa)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故B地区人群中的Aa基因型频率大于8%,B正确;变异是否有利和有害取决于环境,C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6某小岛上有两
6、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表示;另一种脚趾是连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解析:选B。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故A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一般是因为环境发生改变,故B正确。W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只能说明该生物发生进化,故C错误。基因库是该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
7、因,有可能基因突变也会产生其他的等位基因,故D错误。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解析:选D。不同物种之间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叫生殖隔离,A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共同
8、进化表现为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B错误;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但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表明豌豆没有进化,C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正确。8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些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
9、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选B。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甲、乙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频率无法进行比较,C错误;甲、丙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有明显差异,但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并不是完全不同的,D错误。9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华南沿海发现了两个牡蛎未定种,结合线粒体和基因组分析,命名其中一种为电白牡蛎,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它的闭壳肌痕很大。下列有关说
10、法错误的是()A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而存在生殖隔离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解析:选B。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项正确;电白牡蛎与长牡蛎在进化过程中,由于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的差异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存在,B项错误;基因控制性状,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C项正确;电白牡蛎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项正确。10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
11、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解析:选D。根据图解,开始时A、a的基因频率相等,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二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甲曲线表示自然选择对a基因有利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乙曲线表示自然选择对A基因有利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B错误;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甲曲线是淘汰显性个体(AA、Aa),所以a 的基因频率很快达
12、到1,而乙曲线表示环境淘汰的是隐性性状,在这个过程中杂合子Aa还可以存在,A达到1的时间很长,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D正确。11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长喙的蜂鸟与具有细长花茼的某凤梨科植物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猎豹与斑马的“生存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解析:选D。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环境选择生物推动生物进化,而生物又会影响环境的变化,猎豹与斑马、蜂鸟与某凤梨科植物都是典型的共同进化的实例;
13、捕食者一般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共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只是共同进化的一个方面。二、非选择题(共45分)12(10分)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_、_,b的实质变化是 _。(2)的存在说明了_。(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
14、、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约为_,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_。解析:(1)松鼠种群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两个种群,在不同的环境选择下进化,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差异性变化,直至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物种。(2)产生不同的性状,说明生物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3)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则原来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其基因型频率分别约为27.27%、54.55%、18.18%
15、,所以此时a的基因频率约为45.46%。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变异是不定向的(3)45.46%18.18%13(10分)如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外因是_,进化的实质是_。(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
16、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_。解析:(1)A物种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环境不同以及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使B物种不能与C物种自由交配,故B会形成新物种。(4)根据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0.10.11%, 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90.1100%18%, aa的基因型频率是0.90.910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将逐渐下降。答案:
17、(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1%18%81%逐渐下降14(12分)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下图为某海岛上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在1975到1978年之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1)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1 000个,导致数量下降的环境因素是_。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该调查中地雀具有多种不同形状的喙体现了生物的_多样性。(2)试分析地雀喙深度变化的因果关系:_
18、(排序号)。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气候变化导致雨量的变化种子的丰度的变化,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的变化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3)上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地雀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地雀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解析:(1)题图显示: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间,种子的丰度呈下降趋势,同时食物中大而硬的坚果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所以在此时间段,导致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的环境因素是:种子的丰度降低以及坚果大而硬的比例上升。喙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当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喙大的地雀
19、易获取食物,适应环境,因此有利变异是喙大。某海岛上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虽然存在差异,但仍为同一物种,所以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该地雀具有多种不同形状的喙体现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2)自然选择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某海岛上地雀的种群中,不同的个体间存在着喙的形状及深度的差异,即存在不定向的变异,气候、雨量的变化导致种子的丰度的改变以及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的变化,进而使食物组成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导致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并通过有性生殖使这种有利变异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使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综上所述,地雀喙深度变化的因果关系是:。(3)自
20、然选择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1)种子的丰度降低、坚果大而硬的比例上升 喙大遗传(2)(3)基因频率15(13分)螺旋蛆蝇是一种寄生在家畜上的动物。在实验室里,把螺旋蛆蝇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从图一看,使用杀虫剂处理一段时间后,螺旋蛆蝇个体数量逐渐上升。若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解释,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_,在杀虫剂作用下,_。(2)在电离辐射后,螺旋蛆蝇会产生如图二所示的情况,对图二进行分析,可知基因A的突变特点是_;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通过比较各种不同蝇的DNA序列,
21、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现有甲、乙、丙三种蝇,其编码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下图。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结果可推知: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水平的证据。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基因,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2)图二显示基因A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3)DNA分子水平的证据表明,两生物的DNA序列越相似,其亲缘关系越近。分析DNA碱基序列可知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丙。答案:(1)抗药性突变基因抗药性突变基因频率增大(2)不定向的是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丙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