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讲 技巧类熟知技法,辨析效果 核心知识思维导图 关键能力靶向突破【典例剖析】1.(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秋 江 送 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 柴 侍 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答:【高分攻略】细析表达效果“两扣”1.紧扣诗歌本身赏效果。(1)紧扣表达目的赏效果。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
2、、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运用这种技巧,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使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绘了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 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技巧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对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赏得具体、细致、深入。(2)紧扣位置赏效果。效果就是作用,所赏析的语言片段在古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试以句子为例。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
3、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的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2.紧扣技巧本身赏效果。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得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巧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必要的“标签”有时还是要贴的。
4、【满分展示】比较 意象 空间 抒情方式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秋江送别 诗作将“秋江”等意象隐于句内。由“一水”到“两乡”,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以议论直 接表达,意尽句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御 诗人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由“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入手,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答案: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
5、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面问题。(6分)江 城 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作:纵使。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6、,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6分)答:【高分攻略】【满分展示】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秦观 江城子 秦观词运用暗喻,抒发的是离别之苦。“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李煜 虞美人 李煜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答案: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不同点:李煜词运用明喻和拟人的手法,秦观词运用暗喻;李煜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观
7、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6 分)余 杭 四 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高分攻略】【满分展示】诗 联表现手法分析作用朱樱 青豆酒,绿草 白鹅村。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颈联中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互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闲
8、适之情。颔联运用了列锦的表现手法。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自在的情怀。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互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自在的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6分)二 砺 宋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
9、戛商音。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注】梁父吟:乐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陆沉:比喻国士沦陷于敌手。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高分攻略】【满分展示】诗联 分析手法 思想感情 首联“梁父吟”、“戛商音”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愁闷悲凉的 愁闷悲凉 颔联“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运用典故,想学勾践和包胥,立志报国的情怀 立志报国 颈联“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用秋
10、雁哀鸣和饥虎白昼咬人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亡国之痛和对敌人的痛恨并想复仇的决心 亡国之痛和对敌人的痛恨并想复仇的决心 尾联“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发下比海深的誓愿,用夸张的手法,“神州竟陆沉”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复国杀敌的决心 复国杀敌的决心 答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和矢志报国的爱国情怀。主要从三方面表达:颔联用典,用勾践复国,包胥救楚的典故,表达了立志救国的意愿。巧借意象抒情。诗人借秋雁悲鸣表达亡国之痛,借饿虎表达向敌人复仇的决心。尾联用夸张和比喻。写在心中立下誓愿,不容许祖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表达了复国杀敌的决心。一、(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
11、题。(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素养提升类题精练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首联中“”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过”后面“龙武李将军书斋”,再联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可知,应为“拜访、造访”。联系杜甫“朱门酒肉臭”,再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朱门”一词体现李将军的地位。答案:造访 朱门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的鉴赏,答题时注意题干要求“
12、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包括动作、语言、神态的正面刻画,也有环境、人物的侧面烘托。答案: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 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9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北宋期间,
13、苏轼由于朝党之争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儋州(在今海南),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本诗即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味深长。B.诗中星移、月明、海澄之景呼应了诗题的时间与地点,视野开阔,意境清明。C.本诗所描写的景物既是作者渡海途中所见,又有其隐含的深层含义,指向人生的哲理。D.尾联乃反语,作者说不悔恨,并说这次游历平生奇绝,借此表达遭贬蛮荒的困顿和失
14、意。【解析】选D。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D 项,“尾联乃反语”错误。尾联并非反语,作者的旷达是真旷达,他确实从屡遭贬谪、起落沉浮的人生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故选D。2.如何理解颈联的两个典故?请结合诗句及苏轼生平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本题具体为理解诗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鲁叟乘桴”,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我的治国大道不能实行于天下了,不如乘着木筏,泛舟远洋,去天涯海角做个隐士
15、。反面表达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理想执着追求的济世情怀。一个“空”字,表明作者壮志难酬的失落。其中“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就有这种情感。“轩辕奏乐”,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把世间万物都融在笛声中了。作者此处用这个典故,表现了他历经磨难后的通达,感悟到人生建功立业不是唯一,可以有其他方面的意义。答案:孔子的典故,表现了孔子积极推行自己主张的济世情怀,而作者一生中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没能实现,所以他说空有与孔子一样的“乘桴意”。庄子的典故,是说天地间有一种与造化合一的音乐,作者说大约体会到了一点这样的音乐,意为他在建功立业不成之后,换一个角度理解了人生的另一方面的精义。
16、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他能够超脱荣辱,旷达自适。三、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9分)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注】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吴中健儿驾驭龙舟,在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场面。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B.“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
17、定”一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色。C.词的上片四句着重写人事,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以此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D.“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句中“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解析】选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C 项,“以此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错误,整首词从热烈欢快渐趋恬静宁谧,成功地表达出一个悠闲的耋耄老人所独有的心理状态,而非孤独寂寞。故选C。2.“中庭月色正清
18、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以写景工绝著称,请简要赏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准确把握景物特点,结合文本分析所用手法。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写热闹之后的静谧幽美的夜景,一动一静,互相对应,表现词人对动之美与静之美皆能欣赏的豁达情怀。“无影”言杨花小而轻,实为突出庭院的寂静无声,动中有静,以动衬静。白日、夜晚的不同景象,寓情于景,表现出词人节日的快乐;对庭院夜景的描写表现出恬淡、清明的意境和词人闲适、平和的心境。答案: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动静结合。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别具一种朦胧之美,令人玩味。寓情于景。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词人告别了白日的喧闹,回到了自家的庭院,可以享受一下月光下的静谧。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