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16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在金沙江中游的横断山区,各民族百姓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创造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溜索(下图),这是周边群众出行的必需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这种交通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此完成12题。1.当地人修建溜索的主要目的是()A.创造旅游景观B.横跨深山峡谷C.保护生态环境D.节约耕地资源2.近年来,溜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A.当地人口越来越少B.当地自给程度提高C.通信与商业的发展D.水电站和桥梁修建答案:1.B2.D解析:第1题,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河谷两岸虽然直线距离很短,但交通联系困难,当地人们创造出了溜索这一独特的交通方式。
2、故选B。第2题,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这种交通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水电站和桥梁的修建,河谷两岸的交通联系得以畅通,人们就不必再冒险走溜索了。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当地人口近年来不会越来越少;当地自给程度提高和通信与商业的发展对溜索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太大的影响。故选D。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留存了不少木质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面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和廊桥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当地采伐与晾干木材的季节分别
3、是()A.夏季、春季B.冬季、春季C.夏季、秋季D.冬季、秋季4.与甲处相比,在乙处重建廊桥并能够保留至今最可能的原因是()A.流域内植被增多,洪涝灾害减弱B.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C.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平稳D.所选木材质地坚硬,耐侵蚀冲击答案:3.C4.C解析:第3题,山区交通不便,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流流至桥址;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C正确。第4题,图中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体冲击大;乙处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较平稳,对桥体冲击较小。C正确。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
4、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56题。5.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A.祁连山后退B.河流侵蚀作用减弱C.祁连山上升D.河流搬运作用减弱6.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气候凉爽B.降水丰富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答案:5.D6.C解析:第5题,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说明冲(洪)积扇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
5、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提前。第6题,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水源缺乏,水源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据图可知,酒泉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形成聚落。地形、气候影响较小,该地降水不丰富。7.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其成因。(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答案:(1)背斜。依据: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而形成低地。(3)绘图略。(4)原则: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成因为背斜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应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