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考查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上清三里去:到B第干燥无水 第:但C涧捣其西 捣:冲击D何以致之 致:表达谢意解析:选A。A项,去:距离。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无敢导者而耻学于师B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蚓无爪牙之利C后蛇伏以进作师说以贻之D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解析:选C。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表目的。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B项,都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都是代词。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西而东A而耻学于师B樵者腰镰C后蛇伏以进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解析:选B。例句与B项,都为名
2、词作动词。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C余岂能以身殉耶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解析:选B。B项,“驾”通“架”。5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水穷于下B妇之炊者停爂C循小溪至崖之西胁乱石间D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解析:选C。A项,状语后置句;B项,定语后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其东西裂隙,倶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
3、平。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倶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层石之下,涧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第不知昔何以涌
4、流,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穹下狭,高不见顶穹:隆起B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 束:狭窄C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 第:但D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也 解:明白解析:选A。A项,“穹”的意思是“高广”。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B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C其隘与低与前一辙D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解析:选B。B项,“横亘”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这里的意思是“贯通”。8下列对文段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霞客和他的随从二人先把脚探进洞中,然后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传递着火炬,转了很多个弯儿才到达麻
5、叶洞的洞底。B作者在洞中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用力翘起,才穿过这个里洞的第一关。C当作者过了第一关以后,发现那里的石头变化出千奇百怪的形态,纹理也顿时与先前看到的不同,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有灵性。D叠石的下面,涧底通向南面,覆盖的石头压得很低,仅仅一尺来高;这以前是涧水流入的地方,现在已经干涸了。解析:选C。C项,“当作者过了第一关以后”表述不当,从下句描写的景物看,应是过了洞中的第二道关口。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译文:(2)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译文:答案:(1)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
6、贯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2)但干燥没水,不只是避免了涉水而过,而且避免了弄脏(衣服)。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徐霞客传清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名。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三千,手迹犹在其家。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东南佳山水,如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径山、天目,浙东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
7、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攫父为伴侣。儚儚粥粥,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鞶帨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扳绝磴上十数里,正德间白云、云外两僧团飘尚在。复上二十馀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
8、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坪,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繇终南背走峨眉,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归,过余山中,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二经,山川两戒,自记载来,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
9、:“譬如石间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注】博进:赌博所输的钱。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悬度绠汲:以悬索度山谷,攀绳登山,如绠之汲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B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C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D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解析:选B。原文为:母丧服阕
10、,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里社: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本处借指乡里。B服阕:守丧期满(古代三年之丧满)除服。阕终了。C质明:天刚亮的时候。质,正。是古代特定的记时方法。D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益、雍九州。解析:选C。C项,古代特定的记时方法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霞客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
11、他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儿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从文中的叙述看,徐霞客游览山水很大程度上是天性使然。B母亲让他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个支持儿子的母亲,她鼓励儿子出游,这对徐霞客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C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和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D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他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的东西。这些文字写出了徐
12、霞客孝敬父母、钟情山水、不畏艰险的精神品格。解析:选C。C项,“只带着一个奴仆和一个僧人”错,应是“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三千,手迹犹在其家。译文:(2)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译文:(3)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译文:解析:翻译时要抓住各句中的关键词语。(1)“尝”“以”“犹”。(2)“虽”“无以”。(3)“争奇逐胜”。答案:(1)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的家里。(2)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3)他和人争奇斗胜,想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徐霞客名弘祖,是
13、江阴梧塍里人。高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弊而被取消资格。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的家里。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儿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作常例。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
14、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把高峻的山岩当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当作伴侣。昏昧柔弱的样子,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
15、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走了三十里,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路,走了十多里,发现正德年间白云、云外两位高僧的圆形草屋还在。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开始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想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不久游览了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鲤湖;到了湖北,拜谒了武当山;向北游览了齐、鲁、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华山,下山经过青柯
16、坪,心中惊动想着回家,回家后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的东西。到了峨眉山下,正碰上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战争,只好返回。一个人带着炊具,寻访了塞外的恒山,走遍了北方险要的关塞。回来到我的拂水山庄拜访,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谈论手掌中的事。说从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抄袭附会。长江黄河两条经脉,山与水两
17、者之间的界限,从有记载以来,大多局限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四、语言表达14根据下面材料中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名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作和小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来换换脑筋。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科学家的文学成就,据此内容写一个总括性的句子即可。答案: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较高的文学造诣15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学兄:寄呈的大作收悉,
18、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顺祝夏安!弟2016年6月6日答:解析:本题考查应用类文体格式和语言得体等内容,本文属于书信,称谓和祝语都要顶格,用语要符合人物身份,语言要得体。“寄呈”“雅正”是敬辞,用于对别人。答案:称谓“学兄”(没有顶格)祝语“夏安”(没有顶格)“寄呈”(不得体)“雅正”(不得体)16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答:解析:本题是图文转换题。首先要注意要求: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还要认真观察图片:中间有山、水、太阳,外围是十环,体会它的象征意义。答案:(示例)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