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4. A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题中主要明确关键信息:宗法制本质是一种私法制度,这主要表现为血缘团体领袖对成员有管理权和处置权。题干要求是“直接说明”,B项是题干的引申意义,C项强调宗法制的结果,D项说法错误,因此只能选择A项。25. A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题中关键信息是“汉初,私人经营盐、铁,垄断民生行业,造成国家财政困难;汉武帝时期一改前期政策,实行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这说明汉武帝时期通过国家经济干预方式调整商业,以保障国家财政所需。选项B、C两项并列,均是材料的结果,而D项则指政治举措,均不符合题意,因此
2、只能选择A项。26. 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的法制思想。材料关键信息明确指出:国家和法律起源的“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因此只能选择C项。B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未直接体现材料,A项仅是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未涵盖全部意思,因此不选。27. 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材料关键信息指出:希腊城邦行政官制的特色是行政官员未联合组成为统一政府,由相应机构选出,并各自独立对相应机构负责。由此可以得出行政官制之间的权力制约的特征,因此C项表述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B、D两项材料无从体现。28.B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对外贸易近代国际茶业
3、市场结构的变化:19世纪60年代印度、日本等国茶叶出口大规模兴起以前,中国一直独霸国际茶叶出口市场。为适应近代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英国等政府对茶业市场进行积极的干预。印度政府作为英国控制的殖民地政府,大力压低茶叶的出口成本,以提高印度茶叶出口的竞争力。而清政府则缺少引导和扶持措施,只管征税,致使华茶出口开始衰落。图表中直接呈现出19世纪80年代后,在英国扶持下,印度茶叶出口对华茶出口造成巨大的威胁,使华茶出口的优势地位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选项中A、C材料没有涉及,D项表述准确,但不是图表直接呈现的关键信息,因此只能选择B项。29.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思潮的相关知识
4、。材料关键信息指出:黄克武先生指出,士大夫之所以能顺利借鉴西方民主制,不是由于西方民主多么优越,而是因为西方民主与士大夫们多年的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产生共鸣。选项A、B材料未涉及,D项表述错误,因此选C。30.B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材料指出:针对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混乱,梁启超提出由“能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来改变混乱政局;章士钊也提出“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意即精英政治,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31.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外交内容。材料反映的关键信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代表与清政府就关税问题的不同认识,由此得出清政
5、府固守“天朝上国”观念,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即使被迫步入近代化历程,但转型还是非常艰难的。因此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与材料信息背离,不选。32.B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相关内容。材料关键信息是:借助于牛顿科学方法的一次全面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本意。33.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知识。材料关键信息指出:针对1873年某妇女提出的“妇女从事法律工作可享有宪法优惠保护”的要求,美国最高法院予以拒绝。这说明女权诉求并没有得到国家最高法院的认可和支持,因此C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
6、B、D两项范围太大,是C项的引申意思。最符合题意的是C项。34.B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相关知识。材料关键信息指出:二战后,关贸总协定要求降低关税,建立自由贸易机制,但由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对峙,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展开经济封锁,背离了战后贸易体系的要求,因此只能选择B项,A、C、D三项表述有误。35.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的相关知识。材料关键信息是: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提出“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二者兼顾,但重点是发展生产”的思想,因此只能选择A项。B项材料未体现,C、D两项表述正确,但从属于A项。40.(
7、25分)(1)列强攫取利润的冲动(列强获得在华修路权);镇江发展的短板;镇江的区位优势;工业革命的影响。(8分)(2)原因:国人对铁路认可的滞后;国内局势的影响;民族矛盾的上升;传统思想的干扰;城市之间的竞争。(10分)影响:推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农耕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区域贸易中心被改变;影响城市的发展进程;便利了列强的侵略。(任意3点得7分)41.(12分)评分标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采用SOLO评分法。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
8、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5.(15分)(1)原因: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日俄战争失败动摇沙皇政府的根基;1905年革命加剧统治危机;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6分)内容:破坏村社,扶持富农经济,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3分)(2)特点:依托法律推进改革;服务于帝国统治;与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继续;“扶强抑弱”。(任意3点得6分) 46.(15分)(1)主张: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主张渐进的推行君主立宪制。(2分)评价:康有为注意到了中国专制主义传统深厚等特殊国情,加之其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因
9、而其主张具有合理性,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宪政建设。(6分)(2)相同之处:都倡导资产阶级民权,主张实行民主政治;都注意到中国国民素质较低的国情,主张逐步实现民主。(4分)启示:必须以宪政民主为目标;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路径模式。稳步推进民主;必须将世界潮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任意2点得3分)47.(15分)(1)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政治:一战后,列强的侵略引发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思想: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6分)(2)抗战胜利,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政治前
10、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民主建设,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工业内迁,推动了工业布局的调整;抗战时期,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文化的传播等,有利于现代化。(任意4点得9分)48.(15分)(1)趋势:1875年以前,信奉儒家经典,思想保守,顽固排斥新兴事物;1875年以后开始热衷洋务,逐渐转变成积极倡导近代化运动的新政领袖。(2分)原因:民族危机的深重;洋务运动的影响;西学广泛传播;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士大夫的积极探索。(任意3点得5分)(2)筹设“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利于阻止白银外流,带动苏沪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工业化;开启了清末改革的先声,引发了其后轰轰烈烈的立宪风潮和革命运动的到来;推动了军事近代化;倡导西学,改革教育,推动教育走向近代化;客观上推动了西学的广泛传播。(任意4点得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