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483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那么,在利

2、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摘编自王云岭儒家

3、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

4、“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

5、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摘编

6、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材料三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

7、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

8、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C材料三中“能动性”

9、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

10、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D“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4分)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

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庄子:一个飞翔的人朱以撒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

12、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飞翔。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

13、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蝴蝶、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

14、能够飞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也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笔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戴着江离、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

15、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

16、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B作者说他大学时,把庄子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但他觉得这些文字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由此可见,他更喜欢庄子,最重要的原因是庄子的文章更文采斐然。C文章在突出庄子本身具有与众不

17、同性情的同时,还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庄子的灵魂,庄子彰显了时代的精神。D文章谈的虽然是历史上庄子和屈原的“飞翔”,但是其目的是在于引起“今人”的思考,希望现代社会多一份宽松与自由,希望现代人多一份怡悦和浪漫。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一个会飞翔的人”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庄子的文章语言的特点和庄子的人格精神。B“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屈原所描摹的理想世界中附着着其不自由的色彩。C文章由鸟儿的飞翔想到庄子的“飞翔”,再想到屈原的“飞翔”,行文深入浅出,脉络自然清晰,内容丰富厚实。D本文充满意蕴,这得益于

18、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8文章题目是“庄子:一个飞翔的人”,但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屈原?(4分)9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

19、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袴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注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寝席上进食。漂:在水中冲洗衣物。蒲

20、伏:同“匍匐”,伏地而行。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B.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C.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D.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爵位名,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之一,五等爵位的第二等。B.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简朴,后借指平民。C.高祖,

21、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武帝。D.国,国家,也指战国时公卿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亦指国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他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D.韩信恩怨分明。他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赏赐千金;而只赏了南昌亭长百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召辱己之少

22、年令出袴下者以为楚中尉。(3分)(2)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3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14.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项羽陆游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和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却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

23、无敌的英雄形象。C第三句写出了虽然范增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在回答孔子的提问时,说希望通过三年努力达到的治国理想是“ , ”。(2)烛之武退秦师说出晋秦联合攻郑理由的句子是:“ , 。”(3)烛之武退秦师中,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 ”,“ ”一句表明一个人如果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

24、是不仁道的。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经过戏剧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中,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繁荣。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光阴,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

25、业创作者。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机缘 衰微 无可挽回 消耗B.机缘萧条无可奈何打发C.契机衰微无可奈何打发D.契机萧条无可挽回消耗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B.在戏剧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中,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繁荣。C.戏剧在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中,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走向了繁荣。D.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中,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

26、都达到了成熟。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知识分子不仅可能不再跻身仕途,而且社会地位变得很低下B.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C.不仅把知识分子贬到低下的地位,而且断绝了他们跻身仕途的可能D.不仅有效防止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由也为之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王坐于堂上C今急而求子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D可得闻与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22.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何以异C.

27、树之以桑 D. 臣未之闻也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讨厌B陈力就列 陈:施展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家:诸侯的封地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指用兵。24.下列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国君的自称还有“孤”“朕”等。B“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的地方。与今天的泛指不同,古时的“河”大多专指黄河;“江”大多专指长江。C“庠”和“序”都指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庠序”是地方乡学,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D元杂剧通常每本四折一楔子,剧本由“唱”“白”

28、“科”三部分组成。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

29、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五四讲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第一单元序言里的话,结合上面四则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可以综合材料,也可以组合材料;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内容充实。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题答案1C 解析:A项,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B项,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更”字的使用导致错误。原文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D项,曲解文意,“作为自

30、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表述错误。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点是错误的。2B 解析:B项错在对二者观点异同的判断。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这与材料二所倡导的“生命共同体”是一致的。3D 解析:D项,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选项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强调的是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4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辩证关系,从原因方面展开正面论述。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

31、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做法方面,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每点2分,共4分)5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每点2分,共6分)6B 解析:B项作者更喜欢庄子的主要原因是庄子的精神极少牵绊,能超越现实,庄子的文章能让他怡悦和自在一些。7A 解析;A项“拟人的手法”错,这里应该是拟物的手法。8因为屈原在生命状态上同庄子一样也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而屈原心灵的飞翔与庄子追求个性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灵飞翔有着很大的不

32、同。写屈原及他的心灵飞翔,能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通过比较屈原与庄子在思想追求上的相同与不同,也丰富了文章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每点2分,共4分)9运用对比、比喻手法,写出了古文人和今人的不同状态。表达了对以庄子、屈原为代表的古文人浪漫的情调、个性张扬、充满梦想的状态的景仰与向往、缅怀,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思想情感浮躁状态的叹惋和忧虑。(每点2分,共6分)10.B 解析:画线句子的大意是“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两腿之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头屈身,伏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下爬了过去”。“信能死”与“不能死”句式相同,表达两种结果,因此“信能

33、死”与“不能死”之后要断开,故排除A、D两项;“于是”是下一句的状语,应与前一句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11.C 解析:“高祖,刘邦的年号”错误,“高祖”是庙号。12.A解析:“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分析错误。根据“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可知是韩信自己离开的。13.(1)(韩信)召见侮辱自己、让自己从他两腿之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命他为楚中尉。解析:补出主语“韩信”;“少年令出袴下者”,定语后置句;“以为”,以之为,任命他为;各1分,共3分。(2)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我也没有什么名气,所以忍受住到今天(至今)才成功。解析:“方”,当;宁”,难道;“就”,成,成功

34、;各1分,共3分。三、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解析:“所以”,原因;“者也”,判断,是;“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各1分,共4分。14.韩信认为这个人是个壮士,有爱惜之意;韩信当初虽一时受辱,却并无刻骨怨恨,并且杀他名不正言不顺;如今功成名就,给少年封官,突显了韩信胸怀大度;在某种程度上,少年的行为促成了韩信的功业。(每点2分,两点即可,共4分)【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作为平民时,贫穷没有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也不会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跟着别人蹭吃蹭喝,人们大多厌恶他。他曾经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蹭饭吃,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厌恶

35、他,就早上烧火做饭,在寝席上进食。开饭的时候,韩信来了,不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知道他们的用意,很生气,最后和他们断绝关系离开了。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水中冲洗衣物,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饭吃。直到几十天后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有办法来重重地报答您。”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怜悯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心里其实很胆怯。”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两腿之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头屈身,伏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下

36、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项羽被打败后,高祖乘其不备夺取了齐王的军权。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召见曾经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赐给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他百钱,说:“您,是小人,施恩惠有始无终。”(韩信)召见侮辱自己、让自己从他两腿之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命他为楚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我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忍受住到今天(至今)才成功。”15.A 解析:“对比”错,没有形成对比,这里是用数据

37、写出项羽军事实力的强大。16.诗的前两句通过对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等到项羽败退乌江,后悔已晚,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每点3分,情感2分,分析1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前两句对项羽形象的描述寄寓着诗人的敬佩之情;后两句则语带批判,并对项羽的匹夫之勇表达了不满,对其不能任用贤人完成自己的事业而深感惋惜。结合陆游本人的经历,我们应该看出他的英雄情结,以及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白话译文】项羽将军身高八尺,身跨日行千里的乌骓马,力能拔山抗鼎不足为奇。范

38、增虽尽心尽力,纵有神机妙术也无处施展,走投无路、兵败乌江你应该深知原因。【诗歌赏析】前两句运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描写了将军项羽的身高、他的日行千里的乌骓马,还有他力大无比,不足称奇。语句虽然简单,但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驰骋千里,所向披靡、威猛无比的英雄形象。这两句语气平淡,具体描写、叙事,对项羽的英雄形象进行具体地描述,寄寓了作者的仰慕、敬佩之情。后两句则是感叹之句,虽然范增尽心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项羽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纵使范增再有才能,无处也无法发挥他的聪明才智。项羽最终兵败乌江畔,落得个乌江自刎!悲剧的原因他也应该知道。即使是一世英雄,做事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若一意孤行,必

39、定是自吞苦果。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在敬仰英雄的同时,更多的则是对英雄项羽不能唯贤是用,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剧的感叹、惋惜、批判之情。17.(每空1分,共6分)(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朝济而夕设版焉 因人之力而敝之 18.C 解析:“契机”,事物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机缘”,机会和缘分。第一处选“契机”。“衰微”,(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第二处选“衰微”。“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无可挽回”,无法使已成的局面好转或恢复原状。第三处选“无可奈何”。“打发”,消磨(时间、日子)。“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

40、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第四处选“打发”。19.A 解析:B项,缺主语,“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与“繁荣”搭配不当。C项,“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与“繁荣”搭配不当。D项,“经过中”句式杂糅。20.B 解析:A项,从上下文看,句子的主语是“元统治者”,A项以“知识分子”为主语,填入原文中,则是偷换主语。C项,根据冒号后面的内容可知,“把知识分子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一分句应放在紧挨着冒号的位置,排除C项。D项,根据文意,不是“有效防止”,而是“断绝”,排除D项。21.DA.介词,给,替/动词,治。B.介词,从/介词,在。C.连词,顺承,才/连词,表修饰。D.均为语气助词,可译为“吗”。22.C解析:

41、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桑树之”。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23.C 解析:C项,“家”是指卿大夫的封地,“国”是诸侯的封地。24.C 解析:应是商代叫“序”,周代叫“庠”。25.【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四个独立语段构成,材料子路代表了年轻一代敢拼敢闯的精神和勇气。材料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其本质就是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材料表现的是樊哙与主公生死与共、患难同当的忠心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勇气。材料是新时代领路人习总书记对青年所讲的话,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青年应肩负时代的责任,有担当,要做有为青年,不负时代。综合分析上面几则材料,不难看出,主要想表达的是青年、理想与时

42、代的话题,所以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勇于担当,创造未来。以青春之我,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敢于拼搏,不懈奋斗。纵使时代变迁,但不变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植家国情怀,用奉献书写青春华章。【补充资料】“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这种高尚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既利国利民又利人利己。 这样的情怀首先体现在充满爱民之情。当年,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

43、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惦念之情。这样的热爱,就是联系国家好、民族好与人民好之间的血脉纽带。 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恪尽兴国之责。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精忠报国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今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以主人翁姿态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要把对理想执著的追求,落实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上。要讲道德,知荣辱,讲诚信,重责任,有作为。 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饱含

44、奉献精神。为了国家好民族好,奉献和牺牲有时在所难免。“正是有了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付出、拼搏和牺牲,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参考例文】深植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总书记的赞扬,是殷殷期望,更是光明未来。自古以来,我华夏青年都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中流砥柱。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

45、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和勇气,越是艰难,越要勇往向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1949年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来势汹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考验、新挑战,无数青年无畏无惧,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成为抗疫大军的中坚力量,彰显着抗疫战场的青年担当。综观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都能看到广大青年挺身而出的身影,那些曾经带着朝露的蓓蕾,在疫情防控战场绽放出绚烂的青春之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守护祖国、守护民族的重任,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一曲

46、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主要是讲实行仁政,兴办学校,注重教育和伦理教化,就可以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而我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广大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放眼神州大地,无数怀揣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的青年正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脱贫攻坚战场,他们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一往无前的执着,肩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书写伟大时代的青春华章。“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