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738.50KB ,
资源ID:76482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648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答案.docx

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真题示例考查角度设题情境学科素养热度预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020年1月,1,2分分封制以及神权与王权的结合通过诗经大雅祭祀乐歌印证西周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9年4月,1,2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名词、历史人物等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及古代思想史料实证2018年4月,1,2分国家制度与宗族血缘关系从学者观点角度切入理解早期政治制度历史解释2017年11月,1,2分早期政治权力的分配通过学者观点考查早期政治制度历史解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020年1月,4,2分唐朝三省六部制通过史料分析唐朝分散相权的措施历史解释2019年4月,27,2分秦汉时期

2、的监察制度通过史料记载理解分析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区别历史解释2018年11月,2,2分汉承秦制学者对秦汉制度的认识史料实证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2019年4月,7,2分宋代分割相权以学者观点为载体考查古代调整相权的举措历史解释2018年4月,5,2分元代行省制通过对元代疆域辽阔的描述,考查元实行行省制的目的历史解释2017年11月,7,2分宋代分割相权皇权与相权之争引起的制度变迁历史解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2020年1月,6,2分明代内阁通过人们对明朝历史的印象考查明代政治的变化历史解释专题解读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1.中国古代政

3、治制度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先秦时期)国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至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专制程度逐步加强。2.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概括为三条主要线索:一是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是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三是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3.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大矛盾,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这两大矛盾的发展结果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被废除;地方权力不断缩小,逐渐集权于中央。中央

4、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考情预测考查内容命题特点命题趋势重在考查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归纳,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郡县制的特点、汉承秦制的表现、实行行省制的目的等试题多以文献资料、学者研究成果切入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演变趋势从史学的教育功能角度入手,折射当今社会的制度建设,注重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及对史料文献的理解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020浙江1月选考,1,2分)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

5、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神权与王权结合“传贤”演化为“传子”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B.C.D.答案A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材料“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体现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正确,A项为正确选项。结合所学可知,“传贤”演变为“传子”体现的是夏朝的政治特点,不符合西周政治风格,故排除;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2019浙江4月选考,1,2分)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6、、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B.C.D.答案C根据题干时间“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及关键信息“分封制、宗法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并联系所学可知,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关系的明显影响,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通过关键信息“孔子、孟子、荀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题干提供的关键词无法体现,故排除。3.(2018浙江4月选考,1,2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

7、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本题考查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贵族政治而非官僚体制,排除A项;B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世袭的独立的统治权,会导致地方分权,不利于中央垂直管理,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昆弟甥舅”“王室至亲”可以判定D项正确。必备知识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基本内容分封对象王族、

8、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权力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初期封国燕(姬姓贵族)、鲁(姬姓贵族)、宋(商朝旧贵族)、齐、卫、晋等(2)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3)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宗法制含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目的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和统治秩序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意义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二、

9、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占卜决策)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家天下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统治权)轻巧识记早期政治制度注意: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都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都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关键能力1.时空定位法:通过历史地图,了解西周分封制下的主要封国位置,培养时空观念。2.漫画解读法:通过以下漫画,理解宗

10、法制的含义及其核心特点,增强历史解释的能力和史学素养。提示:划分大宗和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示意图法:绘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和联系分封制宗法制区别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制度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周王高高在上,诸侯臣属于周王,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分;周王与诸侯通过一系列权

11、力与义务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庭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区别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联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1.(2020浙江宁波11月适考)诗经云:“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

12、之渝,无敢驰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此篇最有可能出自风B.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C.主旨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D.西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答案D据材料“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可知,西周的宗法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解决了商朝时期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混乱局面,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D项。2.(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3月适考)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诸神中有帝或上帝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据此可知()A.商朝时原始宗教开始出现B.中国早期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C.皇权独尊的思想已经确立D.中央尚

13、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由材料“诸神中有帝或上帝”“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可知,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选择B项。A项中“开始”一词使用不当,排除;皇权独尊的思想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人的宗教观,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3.(2016浙江4月选考)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A.B.C.D.答案B是齐国,是鲁国,是燕国,是楚国,故选B。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9浙江4月选考,27,2分)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

14、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B.C.D.答案A根据材料“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秦代的监(御史)”,可见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正确;材料“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体现了君主对监察的重视,正确。“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说明秦代地方也有监察,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错误。故A

15、项正确。2.(2018浙江11月选考,2,2分)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答案A由材料可知,这项制度表面上与秦制不同,但实质上却有相同之处,且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而郡国并行制最符合题意。既分封诸侯王,与秦制不同,又有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A正确。建立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也是加强汉朝中央集权的措施,但与秦制无关,故B、D错误;建立“中朝”决策机制加强的是君

16、主的权力,不能体现“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故C错误。3.(2017浙江4月选考,2,2分)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A皇帝制与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汉代依然沿用,故A项正确。刺史制始于汉武帝时期,故B、D两项错误;秦朝并未实行封国制,故C项错误。必备知识一、秦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2.过程:相继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秦朝疆域的拓展北方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岭南

17、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在岭南置郡。岭南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西南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4.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1.郡县制(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2)建立内容“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郡守、

18、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作用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3)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加巩固。2.皇帝制度的建立(1)形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

19、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制度。(2)特点:皇权独尊;皇帝至上;皇位世袭。(3)认识: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皇权下的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关键能力1.时空定位法:通过下面秦朝形势图,了解秦朝的统治范围和郡县制,认识秦王朝多元一体的格局以及对中国疆域版图的历史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2.示意图法:通过示意图,辨析历史概念之间的区别,加深对历史概念含义的解读与运用。(1)“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的区别(2)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与秦朝官僚政治一、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地方

20、权力诸侯爵位可以世袭;拥有封地;在封地内有行政权和土地管理权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只有俸禄,无封地;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与中央关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地方诸侯国有较强的独立性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共性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影响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

21、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了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的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由皇帝任免。 1.(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创制“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

22、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这反映出当时()实行三公九卿制有较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实行皇位世袭制设置了多种系统处理国事A.B.C.D.答案D从材料可知,秦始皇时期针对不同的国家事务使用不同的玉玺,说明当时有较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故正确;材料信息与三公九卿制、皇位世袭制无关,排除;材料中“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说明当时设置了多种系统处理国事,故正确,选D项。2.(2019浙江温州2月选考测试)西汉武帝元封年间全国有108个郡国一级政区,这些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为了加强中央对

23、这些政区的管理,汉武帝创建了()A.中朝制度B.刺史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三司制度答案B中朝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削弱三公九卿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创建了刺史制度,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建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三司制度有两种,一是宋代为了削弱宰相的财政权、加强君权而实行的制度,二是明代为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创建的制度,故D项错误。3.(2016浙江10月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

24、官制答案C根据题干中“秦汉史事与制度”可以排除A、B两项;根据“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分析,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否定分封制,故C项正确。D项是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主题一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呈现 史料1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史料2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

25、僖公二十三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语 史料3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故曰:“祖迁于上,宗则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为其子孙。祖继别者,各自为宗。东汉班固白虎通义读史指导史料1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的情况。受封者包括:功臣,如师尚父;古代帝王的后代,如神农、黄帝、尧、舜、禹之后裔;王族,如武王之弟管叔、蔡叔、周公等史料2体现了分封后由于

26、血缘关系,同姓不可通婚的历史现象史料3该史料是东汉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抓住“大宗”和“小宗”进行理解。“大宗”与“小宗”往往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提示特点分封对象的多元化。主要有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维系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层层封授。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历史影响积极方面:通过分封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

27、及全国的交通网络,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奴隶制强国。消极方面: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说明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2)史料2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婚姻观念?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请结合相关史实,指出秦燕、鲁宋、晋燕是否可以通婚。提示同姓不婚。鲁晋不可通婚,因为鲁晋和燕一样都是姬姓贵族。而秦、宋为异姓。故秦燕、鲁宋可以通婚,晋燕不可以通婚。(3)结合所学知识和史料3,概括宗法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提示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具有

28、严格的大宗、小宗之别,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宗法等级。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结合。主题二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史料呈现 史料1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2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

29、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 史料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读史指导史料1“周文武所封子弟然后属疏远”指诸侯间亲缘关系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进一步揭示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史料2“天之变局”是指统治阶级在西周时期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大多出身布衣史料3“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揭示出郡县制打破了官位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官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公天下”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提示从实行分封制到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

30、制度逐步确立。(2)综合以上史料,概括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的趋势。提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变化,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一、选择题1.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该材料反映了()世官制开始于西周,结束于秦王朝西周开始实行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西周分封制与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结合执政集团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A.B.C.D.答案D“皆世官位”并不能说明世官制开始于西周,故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

31、故正确;“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反映了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说明执政集团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故正确。D符合题意。2.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A.燕地B.鲁地C.宋地D.楚地答案C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可知部分商朝遗民被分封到宋地,故选C项。燕地是周王室召公奭的封地,排除A项;鲁地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排除B项;楚地是古代帝王颛顼的后代熊绎的封地,排除D项。3.(2019浙江绍兴3月选考)史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

32、争营丘”。据此并结合所学推断,“师尚父”的封国是()A.燕国B.鲁国C.宋国D.齐国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分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根据材料“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尚父是姜太公,营丘在今天的山东,故封国为齐国,D项符合题意。燕国是王族召公奭的封地,A项排除。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B项排除。宋国是殷商贵族微子的封地,C项排除。4.(2018浙江杭州质检)符合下图所反映的王朝政治特点的是()宗法制盛行分封制实施郡县制推行皇帝制确立A.B.C.D.答案B根据图片可知该王朝为西周,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故正确;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

33、内推行郡县制,故错误;秦始皇开创皇帝制,故错误。因此B项符合题意。5.(2018浙江台州期末)公元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姬括、少子姬戏一同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少子姬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该历史事件能够说明()A.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王B.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破坏了宗法制C.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D.周朝已经初步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答案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很大的世袭统治权,并不绝对服从周王,故A错误;材料中周王强令鲁国国君改立少子为鲁国太子,说明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故B正确;这个偶然事件不能说明社会等级发生逆

34、转,故C错误;周朝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故D错误。6.(2018浙江宁波十校期末)“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古人对秦实行的郡县制的评价。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C.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D.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答案B秦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直属于中央,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7.(2015浙江10月选考)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

35、主要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了天子与诸侯形成政治隶属关系。由此判断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为分封制,而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故A项正确。8.(2015浙江文综)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了分封制,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依托的,故A项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B项“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反映的是宗法制影响下的家谱意识;C项“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反映了统治权在家族内的继承,折

36、射出宗法制观念。“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反映了一种用人观念,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9.(2016浙江4月选考)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D.宁夏、陕西一带答案A“五尺道”是秦朝为统一西南地区而开辟的,故选A。10.(2013浙江文综)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A.B.C.D.答案D禅让制实行于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排除。周代世系略图体现了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世官制(贵族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37、世卿世禄)、宗法制(周天子是绝对的大宗,诸侯、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是大宗)。本题选D。11.(2020浙江温州11月选考适应性测试)三国志提到,某职官自汉季以来“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以往)司察之而已”。由此推断,该职官是()A.郡尉B.刺史C.三司使D.枢密使答案B材料“总统诸郡”,反映出东汉时期刺史取得地方大权,州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统领各郡,故选B项。郡尉掌握郡的行政权,不可能统领各郡,排除A项;三司使在中央掌握财政权,与统领各郡无关,排除C项;枢密使在中央掌握军政权,与统领各郡无关,排除D项。12.(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末)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

38、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的直接因素是当时()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B.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C.分封制转为郡县制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答案C科举制出现在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的逐渐普及促进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显然不是使得秦汉时期“化家为国”的直接因素,故B项错误;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正确;独尊儒术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举措,不是“化家为国”的直接因素,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并不“尊儒”,故D项错误。13.(2018浙江宁波十校期末)下列关于两汉“刺史”与“州”的说

39、法正确的是()汉武帝时设刺史刺史最初主要监察地方政治其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州在东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A.B.C.D.答案B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故正确;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从而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这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无关,故错误;西汉时州作为监察区,但到东汉时刺史权力增大,逐渐拥有行政权,使州在东汉后期演变成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14.(拓展题)(2018课标)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

40、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商汤见猎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去其三面”,显示了他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下。史记中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农业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夏商更替的主因,故D项错误。15.(拓展题)(2017课标)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

41、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材料中分封的卫、鲁和燕都位于周的东部,原属于殷商文化的分布区。周将王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推动了殷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这些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故选A项。周代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周王室并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早在夏商时期,贵族世袭特权就已经确立了,故D项表述不当,排除。二、非选择题16.(2017浙江4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

42、,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3、。(4分)答案(1)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17.(2011浙江文综)(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4 / 24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