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445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底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这些举措A.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 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 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量入为出”的经济原则,其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满足争霸或统一战争的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逐步形成,并不是成熟阶段,排除B项;监督制度并未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

2、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均财节用”“量入为出”等信息不相符合,排除D项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演变说明东汉A. 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B. 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C. 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D. 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答案】C【解析】察举制以“孝、廉”为选官依据,这体现了儒学的地位,“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并不能说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故A错误;察举之士“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B错误;“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体现了对选拔官员的才学和能力的考查,说明当时官吏

3、选拔重视德才兼备,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士族门阀遭到抑制,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授试以职参加考试”,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对选拔官员的才学和能力的考查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 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C. 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 商品经济的发

4、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可以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被迫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管理制度,故选D;A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排除B;C材料不能反映,排除。4.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A. 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 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C. 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D. 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答案】D【解析】【详解】A

5、选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民族工业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此时为18世纪,故错误;B选项逻辑错误,是在妄自尊大心理的影响下,我们才有了上述的政策,因此B选项颠倒因果错误;C选项不符合史实,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是虎门销烟而非闭关锁国政策;D选项符合史实,上述政策为闭关锁国,阻隔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限制了中国的市场开拓和资本积累,也阻隔了中外的科技联系,也让中国迟滞了近代化的进程。5.19世纪末,梁启超在康有为“以群为体,以便为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西方国家影响比较大的“群”有三类,国群为议院,商群为公司,士群为学会,“而议院、公司,其识记业艺,罔不由学”“故学会者,又二者之母也”。对此解释合理的

6、是A. 救亡图存已经让位于思想启蒙B. 西学东渐开始成为时代潮流C. 制度变革应以思想解放为先导D. 民主共和的社会影响力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而议院公司,其识记业艺罔不由学”“故学会者,又二者之母也”可知,梁启超强调学会对思想的解放是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前提,说明制度变革应以思想解放为先,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前提是思想解放,没有强调救亡图存已经让位于思想,A项错误;B项中“开始之说材料无从体现,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而不是主张民主共和,并且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相关的史实,D项错误。6.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

7、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C.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 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可知,这时期社会主要的力量来自于新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体现了社会的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即该学者强调五四运动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并且材料

8、内容没有强调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五四运动后新兴知识分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没有涉及民主秩序问题,B项错误;五四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是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C项错误。7.由于中共旅欧党、团员的加入,国民党旅欧支部人数急增。为了更好地管理旅欧的国民党员,国民党中央决定在巴黎成立通讯处,任命周恩来为通讯处筹备员。这一事件从侧面反映出A.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B. 国共两党共同反帝反封建C. 国民大革命潜伏失败危机D. 全民族抗战成为时代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任命周恩来为通讯处筹备员,为其管理旅欧党员,从侧

9、面反映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两党共同反帝反封的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时,没有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A项错误;共产党员在巴黎为国民党发展、管理党员不能说明大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C选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周恩来负责国共谈判事宜,不是在巴黎做国民党通讯处筹备员为其管理、发展党员,D选项错误。8.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 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 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 带动

10、内地同步发展D. 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9.公元前5世纪前期,古代希腊戈田法典规定:只要父亲在世,儿子无权出卖父亲的财产,同样,父亲也不能出卖或抵押其子女的财产,丈夫不能出卖或抵押妻子的财产,儿子不能出卖或抵押母亲的财产。这一规

11、定A. 反映了依法治国的理念B. 消弭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C. 体现了一定的人文精神D. 维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说父亲无权出卖或抵押子女的财产,儿子也无权出卖父亲的财产,这体现了古希腊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强调的是对个体的尊重,这说明其法律条文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故选C;材料只是说了法律的规定,却没有说明执行的情况,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所述情形与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且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也无法消弭,排除B;古希腊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而不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排除D。10.1933年初,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书中写道:共产主义提供着人类文明得以维持的

12、解决办法,而苏联则无限美好。该作家得出此结论主要是基于苏联A. 革命成功的经验B 避免了生产盲目性C. 优先发展重工业D. 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由材料中“1933年初”“共产主义提供着人类文明得以维持的解决办法,而苏联则无限美好”可知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盲目生产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大危机之中,该作家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看到解决生产盲目性的办法,故B项正确;该作家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而不是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C排除;当时苏联新经济政策已经被废除,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

13、紧扣材料信息“1933年初共产主义提供着人类文明得以维持的解决办法,而苏联则无限美好”,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1.18世纪后半期,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召集了一批知识分子编撰了一部涉及科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百科全书。当局曾在最高法院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其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这说明A. 科技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B. 百科全书派都是唯物主义者C. 理性思想冲击了法国旧社会D. 百科全书集启蒙运动之大成【答案】C【解析】【详解】百科全书派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他们主张理

14、性主义,受到了法国政府的公诉,说明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冲击了法国旧社会,遭到旧势力的压制,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分析科技对启蒙运动的推动作用,而是强调旧势力的反攻,A项错误;百科全书派“都是唯物主义者”说法绝对, B项错误;百科全书涉及科技等多个领域,不能说明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之“大成”, D项错误。12.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工业4.0”战略正式推出。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A. 兼顾到全球经

15、济的全面复苏B. 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C. 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D. 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来推动工业进行变革,突出的是信息革命的效用,D正确;材料是德国发展工业的策略,与全球经济全面复苏无关,A排除;德国在此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排除;挖掘德国经济潜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长期实施保护主义。据统计,17961845年间,英国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其中18201835年间曾出现增高,最高的年份达65%

16、。正是经济保护而不是自由贸易,培育了英国工业,使英国日趋强大。随着工业革命的高歌猛进,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护关税政策,实行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1846年以废除谷物法为标志,英国方才积极倡导并正式走上自由贸易之路。摘编自江涌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材料二 关于协定关税,虽然南京条约已开其端,但用的还只是“秉公议定则例”这样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1843年,中英在香港签订了第一个协定税则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这个税则上载列的进口货税目共48种,出口货税目共61种。从总体上看,进出口税率多在5%左右。英国对华输出的主要工业品棉织品的进口税率定为“每百两

17、抽银伍两”,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低的进口税率,比中国自主的粤海关实征税降低了约5879%。为英国棉织品占领中国市场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摘编自萧治致鸦片战争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走上自由贸易之路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降低关税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影响。【答案】(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增强;土地贵族日趋衰落;高关税推高了进口原料的价格,不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2)不同:英国主动降低关税;中国被动降低关税。影响:英国,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子障碍;加速了英国

18、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中国,瓦解了自然经济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中“随着工业革命的高歌猛进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护关税政策,实行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信息结合所学从英国经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实力变化、高关税不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地位等方面归纳原因。(2)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一中“英国方才积极倡导并正式走上自由贸易之路”及材料二中“中英在香港签订了第一个协定税则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是主动降低

19、关税,而中国是被动降低关税。影响:英国:依据材料一中“实行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信息结合所学从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说明英国降低关税产生的影响。中国:依据材料二中“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低的进口税率为英国棉织品占领中国市场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信息结合所学从瓦解了自然经济、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和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等方面说明中国降低关税产生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

20、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示例:论题:反对文化霸权,增强文化白信,推动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论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

21、形态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扩张。特别是冷战以来美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国力,竭力拓展世界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化霸权,将会使吸收该国文化的国家的政治文化不断被边缘化,进一步会引起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直至演化为国家政权的颠覆或国家主权的分裂。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积极应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扩大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22、,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驾驭能力。总之,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坚持反对文化霸权,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解析】【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可围绕考查全球化、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这个核心问题而设置论题。论证环节,要以全球化为大背景,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争相推销自己的文化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扩张是文化霸权的缘由,然后论述文化霸权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影响,最后以中国为例提出解决的方案。在论述中要注意言之有理,史论结合。(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

23、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建国以来,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遵循集体保障、城乡有别的方针,分为定期定量救助和临时救助。前者主要是针对那些孤老病残人员和某些特殊救济对象,后者主要针对遭遇临时性、突发性变故致使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居民家庭。从大跃进运动开始,国民经济逐步遭到破坏,社会救助的相关款项也逐步停发。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救助工作遭到极大破坏,基本瘫痪。1978-1992年,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加快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步伐,社会救助方式、标准、财政运行等技术层面的规定不断补充和完善,救助对象的瞄准更加精准、科学,救助政策的可操作性越

24、来越强。1992-2007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获得全面实施,同时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住房救助等专项制度相应得到增加和发展。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颁行,使中国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社会救助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效,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救助政策变迁:历程、原因与趋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作用。【答案】(1)改革开放前:集体保障;城乡有别(或存在地区差异);针对不同的社会弱势群体实施不同的救助方式;政策一度停滞发展。改革开放后:逐步恢复发展

25、,渐进改革(或完善了社会救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面得到扩展;专项制度得到增加和发展(或社会救助项目增加);规范化、法制化。(2)作用:恢复了原有遭到破坏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社会公平【解析】【详解】(1)改革前特点:根据材料中“建国以来,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遵循集体保障、城乡有别的方针,分为定期定量救助和临时救助”,“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救助工作遭到极大破坏,基本瘫痪”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则、方针、方式和发展进程等方面,概括改革开放前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改革后特点:根据材料中“社会救助方式、标准、财政运行等技术层面的规定不断补充和完善”,“专项

26、制度相应得到增加和发展”,“助体系进一步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等信息,从体制、范围、项目、法制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分析改革开放后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2)作用:根据材料中“救助对象的瞄准更加精准、科学,救助政策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获得全面实施”,“ 社会救助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效,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进步等方面,简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作用。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

27、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实行国际共管,由于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明显有利于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强烈反对,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的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叙利亚等5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拉开了中东战争的序幕,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到1973年,阿以双方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其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结束了阿以之间30年的全面冲突状态。19

28、91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由美苏主持的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巴、以双边该判为核心的“马德里框架”,依照这一框架,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先后签署和平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叙利亚,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双边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摘编自青觉阿以民族冲突的现状及解决前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以冲突及升级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答案】(1)中东地区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对立;阿以双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归属争端;联合国的分治决议成为战争导火索;冷战影响和美苏大国介入。(2)特

29、点:大国从中主导和斡旋;以政治谈判为主要方式;进程具有复杂、曲折和艰难性。启示:和平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政治协商或妥协(或“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是解决地区国际争端的正确途径;中东的持久和平需要全面、公正、合理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建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思考作答)【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可知阿以双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归属争端;联合国的分治决议成为战争导火索;美苏大国介入。根据材

30、料时间“1947年”可知冷战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中东地区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对立。(2)特点:根据材料“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大国从中主导和斡旋;以政治谈判为主要方式;进程具有复杂、曲折和艰难性。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以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政治协商或妥协、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分析。17.材料: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 危机,聂荣臻

31、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要立足 中国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 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1)根据材料,

32、概括聂荣臻的国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聂荣臻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贡献。【答案】(1)思想: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尊重人才;侧重发展国防科技。背景:西方国家对华外交封锁;中苏关系交恶;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2)贡献:开创一条立足国情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道路;推动了新中国尖端武器的研发;推动了国家军事现代化。【解析】【详解】(1)思想:根据材料中“要立足中国国情”,“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等信息可知,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根据“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可知,聂荣臻主张自力更生;根据“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

33、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可知,聂荣臻具有“尊重人才”的思想;根据“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聂荣臻侧重发展国防科技。背景:根据材料中“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聂荣臻国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有,国际上,西方国家对华外交封锁,中苏关系交恶;国内,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2)贡献:根据材料中“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要立足中国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可知,聂荣臻开创一条立足国情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道路;“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指导科技攻关”,“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聂荣臻推动了新中国尖端武器的研发;根据材料出处“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联系聂荣臻的国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聂荣臻推动了国家军事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