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自然选择的证明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地球上的生物需要()地球的自转,而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生物钟来预测和适应昼夜变化。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分离出了一个调控生物钟的基因。他们苦心孤诣地观察细胞中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变化,鉴定其他相关蛋白所()的成分,揭示了果蝇生物钟的调控机制。由此,科学家们认为, ,也是生物适应外界环境而进化的结果,它调控着10%40%的基因表达。研究生物钟对了解人类生命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对治疗由于生物节律失常造成的人类疾病有着()的应用价值。 就我们人体而言,如果外部环境与生物钟发生冲突,
2、个体不良行为与生物内在节律(),那么,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时差综合征”。当乘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有时候即使我们感到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生物钟的正常工作对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继三位诺奖获得者开拓性的研究之后,生物钟生物学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适应包涵不可限量南辕北辙B适应包含不可估量背道而驰C适宜包涵不可估量背道而驰D适宜包含不可限量南辕北辙B第一空,适应:动词,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适宜:形容词,恰当的,不超过心理预期度的,与某事不冲突的,相吻合的。结合语境应选“适应”。第二空
3、,“包含”是“里边含有”的意思,“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有“包容、宽容”的意思。此处是强调“里面含有”,应选“包含”。第三空,不可限量:指前程远大,一般不做修饰语。不可估量:指数量大或程度深。这里强调的是价值很大,应选“不可估量”。第四空,南辕北辙:强调一个对象的行动和目的相悖。背道而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强调两个对象或行动间的相悖。文中是“个体不良行为”“生物内在节律”两个事物,所以选“背道而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有时候即使我们很疲惫,但是晚上还会失眠。B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的情况,有时候即使我们很疲惫,但是晚上还会失眠
4、。C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有时候我们虽然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D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的情况,有时候我们虽然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DA、C两项,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语。A、B两项,搭配不当,“即使”和“但是”不搭配。故选D。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_答案生物钟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现象指导着人们健康生活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嗅觉是什么?当气味分子刺激我们鼻子中的感觉细胞嗅觉神经元时,快速向大脑发出神经脉冲,因而使大脑处理这些信号并识别
5、气味,使我们闻到气味。虽然对气味非常敏感,仅仅几个气味分子就足以刺激一个嗅觉神经元,但气味闻习惯后会消失。当同一种气味持续刺激时,大脑会有“疲劳”感,适应这种气味,减少或停止接收这种气味刺激所产生的重复的信息。通过降低放电速率的方式,嗅觉神经元来适应气味的持续存在的刺激。_答案句,在“快速”前加“嗅觉神经元”。句,“因而”改为“从而”。句,在“虽然”后加“我们”。句,“气味的持续存在的”改为“持续存在的气味的”。5阅读物种起源绪论节选中的一段文字,概括“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的三条理由。当我在贝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
6、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_解析根据本段最后一句“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可以看出,“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的理由其实就是“我
7、”说明的“这些事”,“这些事”就是前文所说的“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答案经过五年的工作之后,专心思索问题并写出了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把简短笔记扩大为当时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纲要完成之后起直到现在,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6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式不整齐,请将其改为句式一致的整句。达尔文的脚边掉落了一粒普通的种子,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物种起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人们的耳边响
8、起了美妙的诗篇;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假说震惊了全世界。_解析整句指的是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字数大体相等;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要变散句为整句,首先要确定一个句子作为标准,然后以此为例进行变化。答案当一粒普通的种子掉落在达尔文的脚边,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物种起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美妙的诗篇传到了人们的耳边;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假说震惊了全世界。7请以下段文字的首句为论点,按照要求补写一个事例。要求:请从达尔文、苏武中选一人续写;紧扣
9、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事迹;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内容充实;60100字。 有坚持才会有奇迹。_答案(示例一)如果当初达尔文子承父业,那他后来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如果当初达尔文靠近神学,那他后来就是一名普通的牧师。还好他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坚持环球旅行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不然又怎会有轰动全球的 物种起源?(示例二)苏武手持一节旌节,游走在茫茫的草原,与羊群为伴,不恋富贵不怕艰苦,绝不背叛自己的国家,用19 年的孤独来坚守自己的承诺,最后终于回到了长安。如果没有这样的坚持,他又怎能一步步靠近梦中的故国?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达尔文的兰花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
10、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授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进化。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
11、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外形:它有又长又细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28.6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3.8厘米处才有花蜜。“什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猜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的喙能够伸到25厘米长!”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
12、的威力。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但到目前为止,在当地人们还没有发现细长的花距的花。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19
13、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Gene Kritsky)学达尔文做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其喙长达38厘米!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它的传粉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也许用不着再等41年,又会有一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8下列关于彗星兰进化成目前这种形状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使授粉者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能沾到更多花粉,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 B为了使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彗星兰的花距才进化成细长的奇怪形状。C彗星兰的花距越长,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后代彗星兰的花距
14、也就越来越长。D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是它和天蛾的喙长期互相竞赛,自然选择的结果。BB项,“为了使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错误,应该是为了传播花粉。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达尔文认为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他对于兰花的研究,很好地弥补了物种起源理论的缺陷。B喙长的天蛾,容易吸到花蜜,营养更充足,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于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天蛾的喙变成现在这样长。C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巴西亲自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证明了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D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但在野外已经绝迹了,这是因为现实中不存在喙长达38厘
15、米的大型蛾类。BA项,“弥补了物种起源理论的缺陷”错,原文是“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C项,“赫曼缪勒在巴西亲自抓到”错,原文是赫曼缪勒的哥哥抓到过;不能说“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应该说“是科学的”。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现实中不存在”的说法武断,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而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存在着这种未知的大型蛾类。10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马达加斯加那种喙长38厘米的未知大型蛾类能够依靠吸取其他花的花蜜而生存下来,那么,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变化,因而彗星兰的花距和天蛾的喙将会不停地竞争,不断
16、地增长下去。C生活在南非的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细长的喙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在那里应该有花距细长的花。D马达加斯加那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它是由花距长达28.6厘米的“一尺半”的彗星兰进化来的。CA项,“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的说法太绝对;B项,“不断地增长下去”的推断错误;D项,说法无根据。11文中是运用哪些事实依据来证明达尔文“大胆地猜测”的?_答案赫曼缪勒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着细长的喙的蛾类。在马达加斯加有一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基因克里茨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喙长达38厘米的大型蛾类。12有人认为:诞生天才的土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某物的崇敬心”。请结合本文中达尔文天才的预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答案在达尔文的眼里,无论是彗星兰还是“预测”天蛾,都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都是值得崇敬的伟大的生命。正是这种崇敬心,促使他潜心于对它们的研究,从而做出天才的预测。一些卓有成就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因为看重崇敬,所以执着专注,进而收获成功。(联系实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