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 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 课 标 解 读1.梳理教材知识,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2结合具体事例,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3结合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 时 空 坐 标 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 教 材 细 研 素 养 奠 基 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 知识点一 辽与西夏1辽的建立与辽宋
2、对峙(1)辽的建立契丹族的兴起: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_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辽的建立:916 年,契丹族首领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辽河耶律阿保机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6(2)辽宋对峙: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3)辽的制度建设“蕃汉分治”: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_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_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_成为国家政治中心。汉人契丹行营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7 2西夏的建立与夏金关系(1)西夏的建立党
3、项族的兴起:党项族是古代_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西夏的建立:1038 年,党项首领_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羌人元昊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8(2)西夏的制度建设: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9 知识点二 金朝入主中原1兴起: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_、_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建立:1114 年,女真族首领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_。
4、3征战:1125 年,金灭_;_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黑龙江松花江完颜阿骨打会宁府辽1127 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0 4迁都:1153 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_。5制度建设:猛安谋克制度(1)性质: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_”。(2)内容: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出征。中都猛安谋克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1 6盛衰(1)鼎盛:12 世纪后期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世宗被百姓誉为“_”。(2)衰落:世宗死后
5、,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金世宗大定之治小尧舜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2 知识点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族的兴起与征战(1)1206 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2)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_,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_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铁木真成吉思汗金朝大理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3 2元朝的建立(1)1260 年,_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_。(2)_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_。(3)蒙古在其他统治地区形成了_,它们
6、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忽必烈大都1271 元世祖四大汗国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4 3元朝统一(1)1276 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_。(2)_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_被俘,从容就义。临安1279 文天祥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5 4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交通修筑驿道,设立_,为_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_物资。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_。驿站公差人员官府公文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6(2)中央:宰相机构是_。(3)地方:实行_制度内容: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
7、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_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 10 个行省。特点: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中书省行省山东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7 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8(4)边疆对吐蕃:由直属中央政府的_进行管理。对西域:设_、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对台湾:在_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澎湖教材细研素养奠基
8、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19 知识点四 元朝的民族关系1蒙古族的形成: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形成了蒙古民族。2回族的形成: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_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阿拉伯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0 3民族政策:“四等人制”(1)目的:保障蒙古统治者的利益。(2)性质:元朝实施的_政策。民族差别对待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1(3)内容等级名称民族 一等人蒙古人蒙古民族 二等人_蒙古以外的西北、西
9、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三等人_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_、女真人 四等人南人指原_统治区的居民色目人汉人契丹南宋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2(4)后果随着时间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_却日益严重。14 世纪中叶,农民起义在中原和南方爆发,元朝灭亡后,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阶级矛盾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3 1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边疆两大对手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结合
10、所学知识指出“二虏”指哪两个政权?“城国”“行国”各指什么?提示:二虏:辽、西夏;城国:农业社会;行国:游牧社会。批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4 2阅读教材 P54“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根据图片可得出哪些与契丹人社会生活相关的信息?提示: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马匹肥壮表明畜牧业发达;铁马鞍制作精巧表明冶铁业发达。批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5 3阅读教材 P54“学思之窗”:第一段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设置特点是什么,其在第二段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评价其历史作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
11、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6 提示: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即:用辽朝固有的制度统治契丹,用汉人的制度统治汉人)体现:第二段材料中北面官和南面官的服饰、称呼和管理地域体现了因地因俗而治的特点。原因: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历史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批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7 4阅读教材 P55“金、元、明北京城遗址变迁图”:指出北京城址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提示:北京城址在空间上的变化趋
12、势是不断扩大;城区附近始终靠近水源;城市格局呈“凸”字轴线形。批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8 5阅读教材 P56“萨班灵骨塔遗址”:该遗址有何史学价值?提示:对研究藏族和蒙古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实行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批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29 6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我们从文天祥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提示:文天祥抗元,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批注:教材细
13、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0 7阅读教材 P57“元朝形势图(1330 年)”: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提示:特点:数量少,管辖范围大。现实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1 批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2 8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元
14、朝时期,我国的民族融合出现新高峰。元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提示:“四等人制”。批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3 思维导图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4 主 题 拓 展 素 养 提 升 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5 并立对峙,交流互通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史料一(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摘自简明宋史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6 史料二 元昊称帝后
15、,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到不多,宋又实行经济封锁,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弄得夏国民怨沸腾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宋册封夏国主,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摘自简明宋史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7 史料三 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带给契丹人农业、手工业高级生产技术和更高级国家管理技术。契丹人所以超越突厥、回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帝国,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作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
16、层作业38 史料四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燕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和北面官),以国制(辽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摘自辽史百官制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39(1)根据史料一,概括盟约内容的特点,并指出其维系的基础。提示:特点: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宋妥协退让。基础:以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的均势为前提。(2)比较史料二与史料一,指出宋夏和约与宋辽盟约有何不同,其说明了什么。提示:不同:政治上夏国妥协接受册封,经济上“岁币”的名义不
17、同。说明:当时夏国力量弱于宋,且双方都急于讲和。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0(3)史料三中,汉人的迁入给契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影响: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发展,壮大了契丹的实力。(4)根据史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辽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有何创新,评价其历史作用。提示:创新:蕃汉分治。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1 1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1)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
18、2)两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对少数民族用兵失败,对辽、西夏、金以输纳“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3)民族矛盾突出,两宋、辽、西夏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2(4)民族融合是主流,北宋与辽、西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民族间的差别逐渐缩小,南宋后许多蒙古人进入中原。(5)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中原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3 2对两宋时期三次“和议”的认识(1)两宋政府接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条件,是两宋
19、政府软弱的表现。三次“和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终两宋政府仍然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2)三次“和议”客观上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4(3)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彼此之间虽然都经过激烈的战争,但后来又曾友好相处,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5 1下列正确反映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 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金是与南宋并立存在的,故选 C 项。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
20、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6 2对 1005 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 1141 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归纳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下列哪一项()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7 B 1005 年“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1141 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
21、平,故选 B 项。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8 元朝的历史地位史料一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摘自元史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49 史料二(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叙录官制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0(1)史料一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提示:争执:旧俗与汉法之争。实质: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
22、)的冲突与交融。(2)史料二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提示:变化:实施行省制度。意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1 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1)它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是元明清五六百年统一局面的开创者。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使元朝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朝代。西藏、台湾都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2(2)首创行省制度,设岭北、辽阳、云南行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3、。这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3)民族融合出现高潮。蒙古族等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流动,元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3(4)经济繁荣,漕运、海运规模空前,对外贸易发达。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综上所述,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4 3哈佛中国史中讲道:“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
24、是()A侯国 B郡县C中书省D行省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5 D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大都及其周边由中书省管辖,其他地方归行省管辖,故答案为 D 项;元朝时期没有侯国,排除 A 项;元朝时期没有“郡”一级行政单位,排除 B 项;元朝时期中书省只管辖大都及周边地区,被称为“腹里”的地区,排除 C 项。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6 4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加强了民族融合C推行行省制度D实行“四等人制”D“四等人制”激化民族矛盾,影响国家稳定,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
25、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7 从蒙汉互动中洞悉元朝的民族融合史料一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8 史料二(忽必烈)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中统元年(1260 年)设劝农官,次年设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下册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59 史料三 元代多元文化的
26、并存融汇,的确是隋唐文化多样化的繁荣鼎盛以后的又一段值得称道的现象。文化的发展繁荣,需要开放和多样化,也需要多个子文化或子文明之间的彼此碰撞、竞争。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60 创新管理体制下的民族融合从元朝蒙汉间双向互动的具体现象可以发现,元朝民族交融不仅是双向的,而且是多边互动,这种互动是民族交融的体现。元朝空前的民族交融与元朝政府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密切相关,面对空前广袤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创新了管理体制。这些创新,客观上打破了原有的相对封闭的地域、经济生活、语言和文化体系,推动了民族间的深度融合。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空前加
27、强,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61 5据元史记载:太祖(成吉思汗)起朔方,其俗不待蚕而衣,不待耕而食,初无所事焉。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反映了()A蒙古族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B元朝统治者采用汉族的生产方式C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D元朝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62 A 材料反映了蒙古族也从事农业生产,即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故 A 项正确;B 项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排除;材料是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非生活方式发生变化,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重农但未涉及抑商,D 项排除。教材细研素养奠基返首页主题拓展素养提升课时分层作业63 点击右图进入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