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4.50KB ,
资源ID:76342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6342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4届高三4月阶段性检测 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4届高三4月阶段性检测 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和第II卷共6页。全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场、考号、姓名、座号等填写(或涂黑)在答题卷的相应栏目内,贴好条形码。考试结束,仅收答题卷。 2.第I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把第11卷(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的相应栏目内。重要提示:为提高同学们做题的准确率,要求同学们按照以下顺序做题:先做选修部分,再做选择题,最后做必修部分。第卷(选择题,共140分)13山东淄博陈庄遗址

2、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铭文“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该青铜器用于下列哪一项研究史料价值最低?A冶金技术 B禅让制度 C文字艺术 D宗法文化【答案】B考点:古代政治制度:禅让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时期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材料中青铜器的铭文主要涉及到的是祭祀用的礼器,体现的是商周时期的政治状况,而商周时期早已经是世袭制了,故选B。14北宋的萍洲可谈记载:“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崇阳县令)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县名)民闻之相尚力田。”这反映了A北宋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 B北宋乡村已经出

3、现了“市”C崇阳县令固守重农抑商思想 D崇阳农民从此远离商业活动【答案】C考点:古代经济政策。从材料“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可以看出县令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农民买菜也被杖责,故选C,ABD项材料并无法体现。15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A程颢 B王阳明 C董仲舒 D黄宗羲【答案】B考点:陆王心学。“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说的是该学派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认为理在心中。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B项正确;王夫之认为此种学风误国误学;A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C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家;D反对君主专制。16陈寅恪认为“通论吾国史料,大抵私家纂述易流于诬妄

4、,而官修之书,其病又在多所讳饰”,如“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对陈寅恪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官修史书与私家纂述两者均不足信 B官修史书与私家纂述观点相互排斥C官修史书比私家纂述更具有权威性 D对官修史书与私家纂述应详辨慎取【答案】D考点:史学研究的方法。从材料“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可以看出作者 主张各取官修史书和私著史书的优点,相互的印证,提高正确性。故选D。171928年7月,周作人在致友人信中说:“两三年前反对欢迎孙中山,要求恢复溥仪帝号的总商会已发起铸先总理铜像,并命令商会会员一律均着中山服了!”信中

5、所述现象主要说明了A中山装是革命者的服装 B周作人劝说友人穿中山装C国人接受了孙中山思想 D政治变迁影响了商会活动【答案】D考点:近代习俗的变化。根据材料很容易分析这是在孙中山去世前后的习俗的变化,政治变革使得帝制已经减弱了对人民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及以后的国民大革命影响了人们的习俗,故选D。18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不正确的是 16世纪的手工工场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A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B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C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D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答案】C考点:全球化趋势。16世纪的

6、手工工场 到19世纪的机器工厂到20世纪的跨国公司,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以及生产的阶段特征,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再到跨国公司,体现了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故ABD解读正确;C说法过于绝对化,如16世纪的手工工场出现就不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故选C。1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是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重要代表,他们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有关注人的价值 强调人类理性 否认绝对权威 追求实际功利A B C D【答案】A考点:古希腊哲学。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是强盗人的作用,智者学派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都是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反对盲从,强调理性,反对权威,强调

7、人的思考,故选A。20学者们对“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提出了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的建立【答案】C考点:马歇尔计划。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使得东西欧经济上造成了分裂。同时,西欧经济的紧密联系促进了一体化进程。故选C。AB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 D项是军事政治组织。21一个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圈地运动 苏俄的余粮

8、收集制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答案】B考点:圈地运动;社会主义改造。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认为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回顾已学史实可知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扩展,自然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符合题意;余粮征集制并未突破小农经济的范畴,征收粮食还是以小农为基础,不符合题意;根据地的土地改革仍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有冲破小农经济的影响,表述有误;由于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土地私有制不利于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一五”计划),因此才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故选B。 22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

9、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各项归纳正确的是A改良旗袍、三民主义、摇滚乐世界文化的融合B不结盟运动、欧州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C十月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解放运动D1787年美国宪法、权利法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宪法【答案】A考点:历史研究的方法。归纳,就是有现象到实质,由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改良旗袍、三民主义和摇滚乐都是中国引进世界文化而产生的新现象,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故选A。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不是经济区域化的内容;C项错误,十月革命不是民族解放运动。D项错误,权利

10、法案不是宪法,是宪法性的文件。23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答案】B考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按照题干的理论:“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中国加人世贸组织,融人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

11、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A、C、D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45题为选考题,本次考生必须作答。 (一)必做题38(22分)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

12、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材料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养晦”。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请回答:(1)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4 分)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2 分)(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1 分)其意义有哪些?(6 分)(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

13、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5分)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4 分)【答案】(1)大势: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答民主化)(2分);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答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化)(2分) (评分说明:如果回答,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给1分,单独回答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给分。)保守对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2分)(评分说明:仅回答“重农抑商”只给1分)进取政策:殖民扩张(或答拓展世界市场)(2分)评分说明:如果回答重商主义或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给1分,同时回答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给2分。(2)政策:“一边倒”的外

14、交政策。(2分)(评分说明:其它答案不给分)意义:政治上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或答维护独立与主权)(2分);经济上有利于赢得苏联援助(或答为工业化运动创造条件;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的发展)(2分)外交上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避免外交孤立。(2分)(3)判断不准确(2分);史实说明:一方面,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以苏联为例)或遇到曲折(以中国为例)。(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评分说明:所做判断和史实说明须保持一致。只做判断且判断的结论正确而不答史实给2分。原因:国际形势,

15、两极格局逐步瓦解,冷战局面结束(或答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国内形势,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或答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2分)考点:代议制;工业革命;海禁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第一小问,明清时期世界潮流在政治上表现为政治民主化,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经济上表现为经济工业化,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并向外拓展;第二小问,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扩张,此时的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2)第一小问,新中国成立初,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

16、最突出的特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敌视政策,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第二小问,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意义从政治上巩固政权、经济上获得援助、外交上打破西方孤立等三个方面分析。 (3)第一小问,对比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黄金阶段”的出现,以及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错误的;第二小问,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韬光养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7、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 “模仿的”社会主义。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请回答:(1)列举 19 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

18、流行的原因。(6分)(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6 分)(3)从五四时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8 分)(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 分)【答案】(1)两大思潮: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4分)原因:工业革命,社会贫富悬殊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启蒙运动促进

19、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本问满分4分。任答一个要点得2分)(2)评价:(从本质上看)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政纲仍是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倡公平正义,获得民意,赢得选举;(从手段上看)该纲领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节了利益分配,完善福利制度;(从影响上看)这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3)国内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满分4分,任答一点得2分,或答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思潮遭遇挫折也可得2分)国际环境:十月革命的道路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的示范效应;西

20、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对西方模式的反思等。(满分4分,任答一点得2分)(4)含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分)评分说明:仅答“市场经济体制”不给分。认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立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本问2分,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考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建立“福利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第一小问,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分别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结合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为了找到社会

21、发展的良策,许多有识之士不懈的探索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2)结合二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资产阶级代议制下政党赢得选举的需要,从本质、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3)国际环境方面,十月革命的胜利、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成功,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正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中。国内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迷茫的中国人指明方向。(4)第一小问,“模仿的”社会主义是指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对比中国、苏联、美国经济模式

22、的探索,可见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本国国情,不同国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5.【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

23、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

24、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2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4分)(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答案】(10分)(1)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2分)(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没有建立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2分)含义:思想启蒙。(2分)(3)影响: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2分)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2分)考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1)材料一“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说明戊戌变法急于求成;材料二“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说明戊戌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2)依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主变者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作者认为“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意思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3)该问考查概括、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