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
2、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
3、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
4、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
5、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1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B.因为语言具有某种神秘
6、的力量,所以谣最终才能成为谶。C.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D.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时至今日,谣仍在,谶已无。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先阐释了谣谶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歌谣具有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B.第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C.第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成为谶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董仲舒将这种思维系统化,进而促成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D.第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
7、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B.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谶纬之学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D.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
8、舒的理论。【答案】1B2A3D【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理解片面,根据原文第四段的“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可知,“谣最终才能成为谶”除了“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之外,还与“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有关系。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B项,概念理解有误,根据第二段“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和第三段中国语郑语中对童谣记载的例子可知,这两段重点分析的是童谣成为谶的两
9、点原因。C项,信息遗漏,依据是第五段“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这句话。D项,理解片面,第六段站在今人角度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的两种情况:“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和“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但“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是第一种情况的内容。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根据第二段的“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这句话可知,该项内容概括不全面。B项,无中生有,根据第四段内容可知,并未提及根本原因。C项,张冠李戴,从第五段“阴阳家邹衍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可知“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
10、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是邹衍的观点。董仲舒的观点是“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
11、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而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
12、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娼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
13、、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毂(g):车。阃(kn):国门。彀(gu)骑:善射的骑兵。尺籍五符:指军法条令。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召唐让曰让:责怪B.唐谢曰谢:道歉、谢罪C.文吏以法绳之绳:衡量D.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椎:大铁椎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独不得廉颇、李牧而为吾将独无间处乎B.兵破士北,为秦所灭所杀甚众C.归而奏之委任而责成功D.上古王者之
14、遣将也,跪而推毂阃以内者,寡人制之6对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臣的父亲原是代国的丞相,很看好赵国的将军李齐。B.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您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没有人少独处的时候吗?C.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因此军队被打败,兵士都逃走了。赵王被秦兵擒获,国家也被灭了。D.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士兵们都是农家子弟。从农田里走出从军,知道官府公文、军队的符印。7以下句子编为四组,最能表现冯唐敢于“犯颜直谏”性格的一项是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鄙人不知忌讳。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陛下法太明
15、,赏太轻,罚太重。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A.B.C.D.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文帝仰慕廉颇、李牧的威名,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冯唐则针锋相对,指出即使廉颇、李牧能再生于当世,汉文帝也未必能举贤任能,因而一时激怒了汉文帝。B.汉文帝心悬边事,因而再次向冯唐咨询。冯唐抓住机会,说明君王任用边关大将,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而不从中干扰掣肘,将军才能建功立业,担当大任。C.为了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冯唐又先后列举了李牧、魏尚二人的事例。他们二人都有杰出的指挥才能和治军本领,但因为中央干涉太多,因而都打了败仗。D.冯唐对汉文帝的批评虽然言辞犀利,但因为理据
16、充分,有很强的说服力。最终不仅使魏尚得到赦免,他本人也得以升迁。【答案】4D5C6A7C8C【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椎牛”是两个名词连用,这种情况第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形容词或动词,根据文意,此处活用作动词,意为“用锤子击杀”。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吾独不得廉颇、李牧而为吾将”中“独”意为“唯独,偏偏”;“独无间处乎”中“独”表示反问语气,难道。B项,“兵破士北,为秦所灭”是固定结构“为.所”表示被动;“所杀甚众”是“所加动词,相当于名词”的固定用法,“所杀”意为“杀害的人”。C项,“归而奏之”与“委任而责成功”的“而”表
17、示顺承关系。D项,“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中“之”的作用是放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阃以内者,寡人制之”中“之”是代词,代指“国内之人”。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A项,“善赵将李齐”意为“与赵将李齐交好”。因此A项错误。7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直接当面点明皇帝不能知人善任,触犯龙颜;是冯唐向皇帝解释自己不懂忌讳委婉;是对“阃以外者,将军制之”的客观解释;是对魏尚功绩的叙述;是冯唐直接点出皇帝执政的缺点;是冯唐对皇帝处罚魏尚量刑太重的直接谏言。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李牧的例子是朝廷不干涉将领,因而将领取得极大功业的正面例证。【备注】参考译文
18、:冯唐,他的祖父是赵国人。他的父亲迁移到代郡。汉朝建立后,又迁居安陵。冯唐因为孝行出名,任中郎署长,侍奉文帝。文帝乘车经过中郎官署时,问冯唐说:“老人家,为何当了中郎官呢?您家在什么地方?”冯唐都如实回答。文帝说:“我居住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对我谈到赵国将领李齐的贤能,以及他在巨鹿城下战斗的故事。如今我每次吃饭,都会想到李齐鏖战巨鹿的雄风。老人家知道李齐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作为将领,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将才。”皇上说:“凭什么这么说?”冯唐说:“我祖父在赵国时,担任官职率领将领,和李牧关系好。我父亲从前当过代王的丞相,和赵将李齐关系好,所以我了解他们的为人。”皇上听了冯唐讲述廉
19、颇、李牧的事迹后,非常高兴,拍打着大腿说:“唉!我当下偏偏得不到像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我的将军,不然,我又何必担心匈奴呢?”冯唐说:“臣诚惶诚恐!陛下即使得到了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也不能任用。”皇上大怒,起身进入宫里。过了很久,召见冯唐责怪说:“您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粗鄙的人不知道忌讳。”恰好这个时候,匈奴新近大举入侵朝那,杀死了北地郡都尉孙卯。皇上正在为匈奴入侵担忧,于是终于又问冯唐说:“您如何知道我不能任用像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上古时代君王派遣将领时跪着推车子,说:国门以内的事,我控制;国门以外的事,请将军控制。军功、爵位
20、和赏赐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再上奏朝廷。这并不是空话啊。我的祖父说,李牧任赵将驻守边疆,把从军中市场上交易所征收的租税都用犒赏将士,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而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既然交给他任务并责令他建立功勋,因此李牧就能够完全施展他的智慧和能力,派遣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善射的骑兵一万三千,精锐的士卒十万,所以他能够向北驱逐单于,击败东胡,灭掉澹林,向西抑制强大的秦国,向南对抗韩国、魏国。那个时候赵国几乎成了霸主。那以后适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本是个卖唱的艺人。赵王迁即位,就听信了郭开的谗言,终于杀死了李牧,而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逃跑,被秦国俘虏消灭。如今我私下听说魏尚担任云中太守时,
21、他把军市交易的税收全部拿犒赏将士,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五天就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和属官,所以匈奴远远地躲避,不敢靠近云中要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带领车兵、骑兵攻打他们,杀死很多敌人。这些士兵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从田野中间参军,他们哪里知道尺籍伍符之类的军法条令?士兵整天奋力作战,斩杀敌首,捕获俘虏,可是向衙门报功时,一个字不相符,文吏就依据法律制裁他。该赏的不赏,士兵们都是农家子弟。从农田里走出从军,哪里知道官府公文、军队的符印。犯了法,文吏却一定按法令处分。我愚蠢,认为陛下法令太严明,赏赐太轻,刑罚太重。况且云中太守魏尚由于上报斩杀敌军的数目差了六个首级,陛下就交给司法官治罪,削夺
22、他的爵位,判了他的罪。由此说,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也不能任用。我实在愚昧,触犯了忌讳,该得死罪,该得死罪!”文帝听了很高兴。当天派冯唐拿着节令去赦免魏尚,让他重新任云中郡守,而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兵车。汉文帝后元七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国的国相,后被免职。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人材,乡里推举冯唐。冯唐当时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就让冯唐儿子冯遂任郎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
23、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10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
24、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9D10“诗眼”分别“自”“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体验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的情怀。)【解析】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歌颂诸葛亮,但思想绝不消极,更没有出世隐居的思想体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作者想要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本诗即是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即使身死也毫不吝惜的志向的抒发。10本题考查
25、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颔联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情,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因此“自”和“空”应为颔联诗眼。(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注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
26、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B.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C.颔联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热闹的气氛,D.“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
27、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之中的动态景物。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11C1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解析】1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诗歌题目幽居初夏重在一个“幽”字,全诗围绕初夏之幽静展开。颔联描写白鹭悠然,安详不惊,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而非C项所说的热闹场面。1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28、点态度的能力。前六句,主要写了初夏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而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道出作者心中无限哀怨、惆怅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3默写(1),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拟行路难(2)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3)日月掷人去,。杂诗(4)宫女如花满春殿,。越中览古(5)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剪梅(6)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7),;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答案】(1)泻水置平地安能行叹复坐愁(2)铁马秋风大散关(3)有志不获骋(4)至今惟有鹧鸪飞(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6)眄庭柯以
29、怡颜(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和易错字,如“大散关”“骋”“鹧鸪”“眄”“庭柯”“怡”“凫渚”“萦回 ”三、文本阅读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也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
30、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
31、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
32、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
33、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
34、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
35、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相关链接: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
36、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C.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D.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E.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可见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2)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文中画线处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4)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37、,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 CE(2)写作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实地考察,还专门写文章。学习认真。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专家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教学认真。他的选修课只有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工作认真。原则性强,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3)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直接突出传主的形象: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引用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从侧面表现其高尚气节。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
38、威性和感染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丰满。(4)朱自清“生不逢时”,处境困窘但毫不妥协,这更能体现他人格的完美。他虽清贫,但写作时仍然注重质量,每天最多写500字,这更能显出他的认真严谨。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改名“自清”以自励,取字“佩弦”以自警,这更能显出他的洁身自好。物价飞涨,生活艰难,但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他第一个在声明上签字,这更能显出他的无畏和勇气。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但他仍嘱咐妻子拒绝美援,这更表现出他的坚定气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机械刻板”是贬义词,分析不当,这里体现的是朱自
39、清“严格自律的一面”。B项,根据原文第4段“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可知,增加人文色彩的不是朱自清,而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D项,“乐观”分析不当。(E项3分,C项2分,D项1分)(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首先确实此题的答题区间在文本的第24段。比如“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朱自清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考生可根据文中的这些句子来进行信息检
40、索。(3)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可以从直接展现了传主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实性,为作者评述提供了依据等方面来解释。第4段引用朱自清的话是为了表现他做事有原则,第10段引用是为了表现他的气节。引用别人的话,可以从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等方面来回答。(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重点说清楚生逢乱世的朱自清是如何来保持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回答时要点出他怎样身处困境,然后写出他在困境中怎样做到完美的。文本从他作为一个作家对待写作的态度,从保持自己的人格
41、尊严和气节,如改名、拒食美国救济粉,从临终遗言等角度来展示朱自清的“完美”的。四、语言文字运用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答案】B【解析】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抱残守
42、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结合语境可知B正确。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C.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D.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介词错误,应删除“将”;成分残缺
43、“推行”缺少宾语,应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项,语序不当,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C项,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水浒所写的本来就是社会的重大问题,故必然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作为造反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对于此起彼伏的造反者来说,水浒也对他们起过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毋庸讳言,小说的忠义思想和对招安的描写曾经对某些义军的领袖产生过消极的影响一批进步的文人纷纷借它来批判社会的
44、黑暗和不公,抨击言行不一、人性扭曲的“假道学”但比较起来,水浒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还是主要的A.B.C.D.【答案】A【解析】文段从两个方面谈水浒对社会的影响,从文段的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先谈其对进步文人的影响,再谈其对“造反者”的影响,据此可进行正确排序。五、作文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
45、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佳作展台】成才之道中国有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叫“望子成龙”。所谓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同寻常的人才。何为人才?我认为,就是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一个人能成为某领域的人才,是个人的幸事,也是社会的幸事,每个要求上进的人都在为把自己打造成人才而追求着,奋斗着。要成为人才,除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智力等先天因素之外,还要受到后天主客观因素
46、的限制和制约。首先,人的成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一个人的理想是成为一位高明的外科医生。但是,医科大学毕业以后,他因为优秀被分派到偏远的底层医院充实力量。医院规模小,资金短缺,医疗设施简陋,只能诊断一些普通病例。病情稍微严重的,为了患者考虑,他就会劝其转院。几年下来,这位医生没有上手术台的机会,医术不但没有长进,而且因为不能学以致用,还把在校所学的知识遗忘了不少。而他的一位同学,当初在校时学习不如他,可是因为身处大医院,先是跟着老教授出入手术室,当下手。后来在教授指导下自己主刀,不几年就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外科医生,成了这方面难得的人才。由此可见,理想再高,再远大,客观条件不允许的话,也是壮志
47、难酬。是不是有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人就一定能成才呢?那也不尽然。好的条件提供给你,还要看你自己是不是珍惜这样的条件和机会,看你自己有没有成才的渴望,看你自己是不是勤奋刻苦地钻研和锻炼。就拿上面提到成才的外科医生来说,正是因为他在工作中善于向老一辈学习,敢于承担责任,及时吸取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他的医术才会不断提高。如果他在大医院里,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地度日,条件再好也成不了人才。一个人要成才,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以外,与能否受到长辈、领导、上司的信任、赞赏、宽容、鼓励也是分不开的。还以那位成才的外科医生为例,如果他的领导对他不信任,总不给他独当一面的机会,他永远都没有机会主刀,永远都成不了主
48、角;如果他的第一次手术不够完美,从此领导就不再启用他,他就不会有改进提高的机会,潜能就不能得到发挥,就难以成才。由此可见,伯乐对于千里马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综上说述,一个人要成才,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需要锻炼和实践,需要展示才华的舞台,还需要领导的信任、赏识和重用。【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兼具开放性和限制性,不偏不难不怪,没给考生设置多大的障碍。题目提供了三则材料,其内涵均与成才相关,第一则说明成才需要良好的环境,第二则说明成才需要自身的主观努力,第三则说明教育者的尊重、信赖、理解、热爱、期待等有利于成才。就这一组材料看,立意的中心应定在三则材料的核心词“成才”上,但切入角度却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可从一个人自身挖掘促使其成才的种种因素,也可从成才的外在因素方面展开,更可以把内外因结合起来谈,可以说角度非常多且不易偏离题意。写作这道题要注意的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要求,也就是不要抛开材料或者违背材料的内在暗示,否则会被判为偏题。【备注】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作者从环境、个人和领导三个角度出发,全面地阐述了人们成才道路上的关键因素,论证严密,逻辑性强,有说服力,堪称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