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86.50KB ,
资源ID:76326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632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孔子认为,为政的目的是为了“安百姓”。为此,他主张A. 无为而治B. 以德治民C. 以法治国D. 任人唯贤【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孔子是儒家学说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为实现“仁”,他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故选B;A项是老子的主张,C项是韩非子的主张,D项是墨子的主张,均排除。2. 殷商甲骨文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被西周王朝以礼乐制度的形式继承下来。如西周初年二十种祭礼中,有十七种祭礼都可以在殷商甲骨文中找到同样的祭

2、名。这反映出A. 西周完全继承了殷商政治制度B. 甲骨文是最早成熟的汉字系统C. 甲骨文对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D. 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表明,周初通过甲骨文的记载,承袭了殷商的思想文化,这说明甲骨文在传承思想文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B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3. 西汉初年,陆贾在新语一书中主张“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刘邦接受了这一主张。由此可见,西汉初年统治者主张A. 经世致用B. 无为而治C. 中央集权D. 儒道融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陆贾认为君

3、子之治,在于“无事”“无声”“无吏”“无民”,即无为而治,故选B;ACD三项无法体现材料信息。4. 著名理学先驱周敦颐袭承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法,认为君是一、臣是二,做个有理想的君主,是君王的最高追求。这说明A. 道家对理学产生影响B. 三教合一局面出现C. 儒家的正统地位动摇D. 理学以道教为基础【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周敦颐把道家的思想融入到其理学思想之中,说明道家思想对理学产生了影响,故选A;材料只涉及儒、道,排除B项;儒家正统地位没有动摇,排除C项;理学属于儒学的范畴,排除D项。5. 明朝中期,王阳明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良知

4、”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为私欲所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由此可知,王阳明A.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B. 主张格物致知以明理C. 激励人们加强道德修养D. 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王阳明认为,“理”就在人的心中,住往容易被私欲侵蚀,只要人们“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这一主张旨在激励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本性,C正确;A项是朱熹提出的,排除;B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排除;D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6. 李贽认为不能将孔孟学说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

5、假人之渊数”。这说明李贽A. 挑战儒学正统地位B. 彻底否定儒家经典的作用C. 提倡功利主义思想D. 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不能将孔孟学说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说明,李贽批判将孔孟学说与儒家经典作为教条的行为,这体现了他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A项正确;李贽只是认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可以随便套用,并未完全否定其作用,B项错误;C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7. 有学者认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与其“天朝上国”的梦幻是紧密联系的。由此可知,“闭关锁国”政策A. 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西方的侵略B. 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C. 反映出统

6、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D. 因不切实际而未实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所述“天朝上国”梦幻显示出清朝封建统治者虚骄自大,“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这种心态在政策上的反映,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不符合史实。8. 19世纪末,面对资产阶级“体用”一致的主张,洋务派张之洞出版劝学篇一书,重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张之洞此举A. 违背社会思想变化潮流B. 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完整纲领C. 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 开启地主阶级思想进步闸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洋务运动失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兴起,中国思想界对西方的学习由器物层面深入到

7、制度层面,而张之洞仍强调器物层面的学习,反对政治变革,这不符合时代潮流,A项正确,排除BC两项;地主阶级思想的变化在鸦片战争时已发生,排除D项。9. 同盟会成立前,革命报刊数目较少。之后,革命报刊宣传的重心逐渐由海外移向国内,革命报刊在国内普遍出现。这反映出A. 海外革命力量势力逐渐减弱B. 三民主义思想已被国人普遍接受C. 各革命力量的联合逐渐形成D. 同盟会成立推动了民主革命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革命报刊宣传是革命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显示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国内革命宣传工作的发展,D项正确;A项所述缺乏材料依据;材料得不出三民主义思想被国人普遍接受,排除B项;同盟会的成立只

8、是将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在一起,排除C项。10.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少年中国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团体研究和讨论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开设介绍社会主义内容的相关课程,通过演说等方式直接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民间。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 得到国人普遍认可接受B. 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C. 出现了大众化传播趋势D. 迈出了中国化第一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少年中国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团体研究和讨论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民间”说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出现了大众化传播趋势,C项正确;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普遍认可接受”表述夸大

9、,A项错误;材料看不出重视其理论体系,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项错误。11. 1926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一文指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号召革命者到农村去做农民运动。半年后,毛泽东又提出了中国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主张实行“耕者农有”。在大革命紧急关头,又提出“上山”主张。这些思想A. 摆脱了“以俄为师”的束缚B. 回归了三民主义的土地纲领C.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D. 奠定了崭新道路选择的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材料中“1926年”“上山”“中国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等可知,他提出的这个建议团结了广大农民,为后来农村包围城市的

10、道路奠定了基础,故选D;摆脱苏联影响,走上独立自主道路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排除A项;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与毛泽东思想有本质上区别,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形成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12.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现在春天来了嘛!”这反映出“双百”方针A. 推动了科技文化繁荣B. 其重要性得到政府的认可C. 即将被政府长期贯彻D. 改变了中国文艺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显示,“双百”方针是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并且被认为“是有必要的”,这说明政府已认识到“双百”方针的重

11、要性,故B项正确;此时“双百”方针刚提出,还不能反映其推行后的效果,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政府将长期贯彻“双百”方针,C项错误;“双百”方针顺应了中国文艺发展方向,而非改变,D项错误。13.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为了保密,他们的对外通信设施没有具体地址而只有邮箱号,对亲友也不能讲具体工作。据此可知,新中国尖端科技的研制A. 没有得到外部力量支持B. 避免了帝国主义的破坏C. 有严密的内外防范措施D. 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倾向【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显示,新中国在尖端科技的研制中,对内对外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保密措施,这说明新中国尖端科技的研制有严密的内外防范措施,故C项

12、正确;新中国对尖端科技研制的保密与是否有外部力量支持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A项错误;新中国尖端科技的研制并未避免帝国主义的破坏,B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新中国在尖端科技研制上有急于求成的信息,D项错误。14. 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以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为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A. 教育落后面貌正得以扭转B. 高校重视开展科研活动C. 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 重视教育与生产的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显示,国家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创立了校办企业,重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教育与生产劳

13、动相结合,故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没有显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信息,C项错误。15. 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为南方谈话。谈话从国际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材料中的“推进了一步”指的是A. 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标B. 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问题C.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 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南方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即怎样

14、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故选D;A项是在南方谈话之后的十四大上;BC两项是中共十三大的内容。16. 2003年春天,“非典”来袭,政府关注人民的生命健康,指示尽快研制“非典”疫苗;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神州大地,中国政府同样强调要尽快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这反映出,中国政府A. 在疫病防治领域取得重大进展B. 旨在增强广大民众疾病预防意识C. 对疫情征兆做出科学准确分析D. 重视科研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专门下达指示、强调“尽快研制”“疫苗”,反映出中国政府重视科研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中国政

15、府在疫病防治领域“取得重大进展”,A项错误;增强广大民众的疾病预防意识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国政府对“疫情征兆”的分析,C项错误。17. 普罗泰格拉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上绝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这种思想A. 承认人的中心地位B. 认为事物不断变化C. 否定一切宗教信仰D. 强调了道德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即“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思想强调了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项正确;材料强调事物因人而异,而非强调事物变化,B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D项与智者学派观点相反,其忽视道德的作用。18. 文

16、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并不培训牧师,而是培养商人的子弟。学校课程注重的是古典作品研究和体育运动,其宗旨是要教育学生们快乐、健康地生活,成为有责任的公民。新寄宿学校的建立A. 是人文主义思想源头B. 得益于社会经济发展C. 完全摆脱了宗教束缚D. 遭到罗马贵族的仇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新寄宿学校的特点,即培养商人子弟,注重让学生快乐健康生活,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以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对财富的创造为基础,B项正确;人文主义发源于古希腊时期,A项错误;C项夸大了文艺复兴对宗教的影响;D项材料无法体现。19. 16世纪初,瑞士伯尔尼的茨温利认为唯有圣经才对基督徒有约

17、束力。苏黎世一些市民也借此不遵守大斋期禁食的有关规定。这表明A. 欧洲宗教改革超出一国范围B. 马丁路德领导多国宗教改革C. 欧洲民众反对天主教的教义D. 宗教仪式遭到教徒的普遍反对【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瑞士和苏黎世人民都有反对天主教会统治的行动和表现,这是受“因信称义”的主张的影响,这说明宗教改革超出了一国范围,A项正确;瑞士宗教改革领导人不是路德,B项错误;民众并不是反对教义而是反对形式,C项错误;D项夸大了其范围。20. 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启蒙思想家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这

18、表明启蒙运动A. 得益于自然科学的发展B. 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C. 得到世俗王权大力支持D. 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可知,启蒙运动得益于自然科学的发展,A项正确;启蒙运动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属于社会科学,排除B;题干未涉及世俗王权对启蒙运动的态度,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21. 德国学者阿曼(1539-1591年)在造纸一书中说:“它使文化、知识、教育真正从神学修道院中解放出来,人在文明与知识的黑暗中艰难前行的历程结束了。”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A.

19、 促进欧洲文化教育发展B. 动摇了修道院的政治地位C. 打击了欧洲的宗教势力D. 提高了世俗贵族社会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中“文化、知识、教育真解放出来”等信息可知,中国造纸术西传对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势力、修道院地位和贵族地位等信息,排除BCD三项。22. 基督教神学家斐罗庞努士(490-570年)在给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做注解时指出:“通过实验能证明亚里士多德有关落体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同一高度扔下重量差别很大的两个物体,它们几乎会同时落地。”下列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A. 牛顿第一定律B. 自由落体定律C. 牛顿第二定律D. 万有引

20、力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中“从同一高度扔下重量差别很大的两个物体,它们几乎会同时落地”可知,该观点是自由落体定律,B项正确;ACD项不是材料所反映的原理,排除。23. 直至18世纪,生物学仍然禁锢在神学之中,当时的生物科学只能是对圣经的注释,是“神学的脾女”。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 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缓慢B. 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尚未形成C. 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D. 进化论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并指责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致使生物科学研究进展缓慢,A项正确;17世纪末,牛顿

21、力学体系建立,成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早于材料中的时间“18世纪”,排除B项;C项属于材料中的现象,与设问要求“重要因素”不符;进化论提出于19世纪,D项晚于材料中的时间“18世纪”。24. 二战结束后,人们无法面对迷惘的精神世界,音乐需要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形而上的精神追求。音乐家抓住了现代科技提供的资源创作乐曲,在广为流传中成为缓解压力、宣泄情绪的直接方式。下列人物属于该音乐流派的是A. 贝多芬B. 约翰施特劳斯C. “猫王”普莱斯利D. 柴可夫斯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人们无法面对迷惘的精神世界”现代科技提供的资源”可知,材料反映的音乐是摇滚乐,其最典型代表人物当

22、属猫王,故选C;贝多芬和约翰施特劳斯属于浪漫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排除AB两项;柴可夫斯基属于民族乐派代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教育名人既是教育成功的明证,又是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统计各时期教育名人籍贯和主要生活地区如下:先秦及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教育名人26人,占统计总数的89%,长江沿线及其以南3人,孔、孟、荀、墨、董仲舒都居于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19人占30%,珠江流域也有1人。宋金时期,以长江为界,南北各占43人,理学代表人物周敦颐、朱熹位于南方,二程、张载则处北方。元明清时期,北方26人占17%,南方123人占8

23、3%,王守仁、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林则徐都居长江流域或以南地区。摘编自熊志伟中国古代教育轴心南移现象及其经济动因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各地,尤其集中于北平、上海、南京、广州等少数大城市之内。抗战全面爆发后高校纷纷内迁。据不完全统计八年间加入内迁队列的全国高校累计达100余所,它们的足抵之地,包括西部的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诸省以及湖南西部和广西一些地区。高校内迁所带来的客观社会效应正如时人所指出:“她们所迁之地,过去在文化上是未开发之区,科学知识观念的传播,有助于推动国家内地的现代化,为我国一些经济贫瘠、文教落后的地区播释了一层新的文

24、明因素。”余子侠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三 1955年开始进行高等学校的布局调整。具体原则是限制沿海城市高等学校的发展,缩小学校规模,支持内地新建和扩建新校。据此,高等教育部计划于1955年至1957年在西安、兰州、成都、重庆、内蒙等地,由沿海迁入或充实加强原有学校和新建高等学校27所。这个方案的执行结果是:全部或大部内迁的高等学校2所,新建或扩建的9所,抽调力量扶植的2所,由内地学校分离出来独立建校的1所,由于支持内地而撤销沿海城市的高等学校2所。摘编自熊明安我国高等学校几次重大调整的回顾与评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名人所折射的教育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2)

25、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内迁的意义。(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5年高校布局调整与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不同点。【答案】(1)发展趋势:教育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或南方教育逐渐超过北方);儒家教育扩展到南北方成为主流思想。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疆域的拓展,经济的普遍繁荣;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也促进教育繁荣;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从南部沿海登陆,影响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儒家思想日益受统治者重视,成为统治思想,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2)意义: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了大量人才,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初期建设奠定人才

26、基础;改变了高校布局,促进了西南、西北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后方经济的发展,缓解了抗战的经济困难;影响了当地的风俗。(3)不同点:背景不同,前者是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后者是抗战时期;目的不同,前者为工业化建设培养人才,后者为避免日本帝国主义破坏,保存教育实力;前者是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行,后者是自发迁移。【解析】【详解】(1)发展趋势:据材料内容可知,教育名人从黄河流域居多到南方开始居多,说明教育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儒家教育扩展到南北方成为主流思想。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普遍繁荣、南方相对稳定、西学东渐、儒家思想日成为统治思想,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等因素有

27、关。(2)意义:根据“她们所迁之地,过去在文化上是未开发之区,科学知识观念的传播,有助于推动国家内地的现代化,为我国一些经济贫瘠、文教落后的地区播释了一层新的文明因素”可知高效的內迁有利于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了大量人才,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初期建设奠定人才基础;改变了高校布局,促进了西南、西北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后方经济的发展,缓解了抗战的经济困难;影响了当地的风俗。(3)不同点:根据“具体原则是限制沿海城市高等学校的发展,缩小学校规模,支持内地新建和扩建新校”等信息可从背景、目的、迁移的主导者等方面进行概括。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与它在西

28、方的传播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近代科学本来就源于西方,科学在西方的发展与传播是主动创新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西方科学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反观中国,晚清时期是近代科学在我国的启蒙阶段,强调科学的实用性和知识性开始成为一种基本的诉求。但晚清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动接受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如图2所示。图1西方科学传播模式图2晚清科学传播模式摘编自高建明、李斌晚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传播模式研究材料二 在1950年8月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中共元老吴玉章说:“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科学工作不再依靠私人的提倡或所谓慈善性的援助,而是明确地

29、成为国家的事务。1950年制定的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暂行组织方案要点中提出科普的目的第一条是“使劳动人民确实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促使生产方法科学化,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力量”,这为中国科普规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第二条是“以正确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的成就,肃清迷信思想”,因此反迷信、反伪科学是科普的一贯基调。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八条明确提出“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摘编自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近代科技传播的不同点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传播的作用。

30、【答案】(1)不同:传播模式不同,西方是主动创新型,由内向外传播,中国是被动接受型,从外向内传播;传播主体不同,西方是公众,中国是官员。原因:西方: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经济上对科学的需求;科普渗透文化领域。中国: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便利了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晚清创办洋务学堂、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和派遣留学生等措施有利于近代科学知识的普及;近代教育学制的创设为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保障。(2)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建设;促进了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大众的科技认知水平;有利于思想解放。【解析】【详解】(1)不同:根据材料“近代科学本来就源于西方,科学在西

31、方的发展与传播是主动创新型”可知二者的传播模式不同:西方是主动创新型,由内向外传播,中国是被动接受型,从外向内传播;从材料中的传播主体来看,西方是公众,中国是官员。原因:可从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对外政策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析即可。(2)作用:根据材料“使劳动人民确实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促使生产方法科学化,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力量”可归纳出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建设;根据材料“以正确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的成就,肃清迷信思想”可归纳出促进了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和传播:根据材料“因此反迷信、反伪科学是科普的一贯基调”可归纳出提高了大众的科技认知水平和有利于思想解放。27. 阅

32、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朝廷的支持下,王安石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经济改革,其中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实施的“方田法”进一步完善了户帖制度的登记内容,其具体实施机制为: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县委令、位分地计量,随彼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垆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至明年(1073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峰,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有户帖,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摘编自刘云、刁培俊宋代户帖制度的变

33、迁(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方田法”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方田法”改革达到的效果。【答案】(1)确立了产权计量单位“方”;根据土地肥瘠把土地分为五个等级;实行方田定税公示制度;设立土地地标,明确产权界定。(2)严格“方田法”改革程序;增加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明确产权信息。【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可归纳出确立了产权计量单位“方”;根据材料“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可归纳出根据土地肥瘠把土地分为五个等级;根据材料“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可归纳出实行方田定税公示制度;根据材料“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峰,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可归纳出设立土地地标,明确产权界定。(2)效果: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其效果可从严格“方田法”改革程序、增加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及明确产权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