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251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据韩非子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史记云:“有扈氏不服启伐之。”淮南子云:“昔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以上材料表明A.启立为王是专制对民主的胜利 B.王位世袭制顺应了历史潮流C.禅让制崩溃源于小农经济发展 D.禅让制的实施缺乏群众基础2.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能将历史知识化繁为简,有助于形象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下图可以用来说明A.部落联盟时天下为公的政治局面 B.日趋完

2、善的家国一体化官僚政治C.封邦建国体制下社会阶层的划分 D.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3.东周初期,齐孝公领兵攻打鲁国,鲁僖公派展喜去犒劳齐军。展喜说:“从前周公、齐太公均是周朝股肱之臣(周王的亲戚),两人协力辅佐成王。成王赐其盟约: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残害。你现在出兵鲁国,把先君放到了什么位置啊?”齐孝公于是领兵回国了。据此可以得出A.齐国的军事实力明显强于鲁国 B.亲缘关系仍然影响着政治关系C.宗法制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D.争霸战争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4.汉代乡里管理体制,包括乡里“自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治安管理体制三个层面,三者一体,相辅相成。在都市经济并不十分发达时期,乡里管

3、理的政治意义并不亚于都市。由此可知汉代乡里制度A.扩大了中央统治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基层自治体制的形成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创新了对基层的管理模式5.唐初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州的数目多而辖地较小,小的州辖县仅二三个,人口仅几万至十几万。史载,唐太宗曾把300多位州刺史的名字写在卧室屏风上,经常检查他们的政绩以决定奖惩升降。材料表明唐初A.地方政治自主性得到增强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皇权与相权矛盾日趋激化 D.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6.宋初期,在中央设置独立的理财机构,正如司马光所言:“祖宗之制,天下钱谷,自非常平仓隶司农寺外,其余皆总于三司,一文一为以上,悉申账籍,非条例

4、有定数者,不敢擅支。”由此可知宋朝统治者旨在A.加强对国家财政的统一管理 B.推动了国家理财机构的建设C.牵制监督宰相的职权 D.改善积贫积弱的局面7.明代官制规定:东北(黑龙江流域奴尔干都司)、西北(哈密七卫)、及青藏地区(乌思、藏、朵甘思)设“羁縻都司、卫、所”,由少数民族酋长担任指挥使者,发敕书印信,隶于兵部。这反映了明朝时期A.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 B.民族关系的日益紧张C.边防危机的日趋严重 D.农民起义的严峻形势8.雅典每年由执政官用抽签方法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出6000名陪审官,组成陪审法院,每个案件由500名陪审官共同审理。罗马由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

5、一定财产的公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可见A.罗马照搬了希腊的陪审制度 B.确保了判决的公平与公正C.体现了司法程序的民主特征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9十二铜表法规定禁止在城市内焚烧和埋葬尸体;即使在城外火化尸体,也必须距建筑至馆少60步远。同时它还限定了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如某人从事建筑活动,无论是新建房屋,或是修复旧的房屋,只要他的房屋与邻居房屋保持12步的距离即为合法。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忽视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C.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D.重视对罗马城市的合理规划10.1832年改革法案:“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凡成年男性或为任一较大

6、的产业代管;其净年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10磅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这一改革A.通过财产限制维护贵族利益 B.使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控制议会C.使工人阶级利益完全被忽视 D.导致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11.第三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两院制”,即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和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同时,它又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包括任命军政要员,在参议院赞同下解散众议院等。这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A.体现了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的妥协 B.实现了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彼此制衡C.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D.维护了总统在国家政治中的主导地位12.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后,在许多州的批

7、准并不顺利。如在马萨诸塞州,宪法批准会议持续了近一个月,在联邦党人做出将保护公众自由权、保证国会不得组建具有排他商业优势的商业公司等承诺后,反对派才做出让步,最终以187比168批准了该宪法。这反映出A.宪法严重损害了地方的利益 B.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趋尖锐C.两党对垒影响了宪法的通过 D.从邦联制走向联邦制的艰难13.1903年,清政府商部行文各省,号召设立农事试验场,各省纷纷响应。试验场多由政府设立,经费亦多由政府拨充。试验场主要由农科毕业生、留学生和外国专业人士主持,并附设学堂,由学生广泛传播农学知识。这表明A.晚清政府彻底改革农业 B.农学知识得到广泛的传播C.列强人侵中国程度加深 D

8、.清末新政有利于农业发展1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这一主张A.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诉求 B.反映出国共两党民族政策完全一致C.利于增强民众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5.并未远去的背影鲁迅与中国托派的恩怨一文中写到:1922年,斯大林及其所主宰的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遭到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共领袖反对。实践证明,在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政变,国共合作关系破裂。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

9、据的必要性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了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16.1937年8月,朱德认为“持久战主要是发动群众,军事上是发动广大游击战争。为使国民党军队在前线阻止敌人多一些时间,就要在国民党军队还能抵抗时,及早布置工作,争取在华北的持久战;即使友军都退下来,我们也能在华北坚持住。”据此可知,当时A.中共意图开辟敌后战场 B.国民政府进行消极抗战C.日军以华北为侵略中心 D.抗战即将进入相持阶段17.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了日本的进攻重心。在困境下,国共两党组织实业界在宜昌进行了一场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组织社会力量积极抢救难童、难民

10、等,这些现象被称为“武汉奇迹”。“武汉奇迹”A.显示了敌后战场抗战的伟大力量 B.彰显了国家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C.适应了国内战略相持阶段的局势 D.使得国共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转变18.1948年9月10日,林彪、罗荣桓向中央军委明确表态:完全同意军委所指示的前途与任务,认为可能和应当争取东北与华北战局的根本变化。并称已在北宁线附近的部队于12日在锦州、义县间打响,北线主力于13日起从四平街、长春附近南下。据此可知,这一任务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得以出版,这项工作在当时来说是“绝

11、密”“反动”的,它的发行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但随后近50年间,共产党宣言却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版本出版。这一变化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具有国际意义 B.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主要潮流C.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D.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20.到十月革命武装起义时,由于当时临时政府指挥的军队大部分远在前线,首都卫成部队又多转向起义军,所以十月革命并没有出现大家想象的激烈战斗,据苏联共产党历史记载,十月革命中只死亡六人、伤五十人。由此可见十月革命A.起义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B.实现了两个政权的和平过渡C.是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D.直接促进了俄国的和平发展21.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

12、间内,我国的村委会干部都是由政府任命的。进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后,全国大约有500万个村长通过直接选举被任命。这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A.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B.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C.成为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有效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在这一年,全国性的经济规划开始了朝鲜战争于1953年刚刚结束,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还存在着“恐惧”。为此中国政府A.倡导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参加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23.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长达20多年的中美对立

13、关系逐步走向缓和,从而改变了世界格局。这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其中,苏联、越南、日本等因素固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超越民族国家的世界性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由材料可推知A.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逐渐显现 B.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时代潮流C.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初现端倪 D.联合国使美国改变对华政策24.原子弹与冷战起源是近几年西方学者研究美苏“冷战”问题的代表性著作,该书认为核武器在美苏冷战”起源过程中扮演了中心角色,苏联领导人采取一切手段不遗余力地研制核武器,是美苏关系出现紧张并恶化的重要原因。这说明A.历史事件永远没有准确定论 B.历史研究都具有不确定性C.学者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 D.后

14、世学者观点更准确科学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时势造英雄”,在列国竞争之时,不能注全力于内治统一之后,就不然了。阻碍之力既去,有志于治平的,就可以行其理想。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秦统一后,决计不再行封建,多以其地设郡。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当时的郡守,就是一个不世袭的大国之君,自亦有防其专擅的必要。所以每郡又都派一个御史去监察他。摘选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 1920年下半年至1923年,形成了一个规模颇大的要求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浪潮,各地成立了许多自治运动的团体。主张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人认为,中国致乱的原因是军阀权力太大,

15、中央政府无力制裁军阀,民众无权,地方无权。因此,救国治国的办法在于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然后在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省自治的共和国”。代表性的言论有章太炎的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胡适的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等。摘选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秦统一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省自治和联省自治主张加以评价。(10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经有了“虫”“蛊”“疟疾”的记载,尚书诗经国语左传史记和汉书等都有部分疫情记载,五行志里

16、也记载了传染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形。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本着“国以人民为本”的思想,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注重防治结合。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疡迁所”隔离起来。西汉时碰到疾疫,也采取了及时的隔离措施,以防传染。两宋前后设有各种职能不尽相同的医疗机构,如养济院、福田坊、将理院和安济坊等,主管医学教育和药材经营;明朝涌现了大量传染病学的专家,他们总结经验,分别出版了专门研究瘟疫、痘疹、麻风病、梅毒和疟疾等传染病的医学专著,向各州县推广,宣传预防、医治疫病的知识。摘编自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材料二 公元前430年,雅典人与斯巴达人正处于战争的胶着状态中,搅动整个希腊古典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

17、了关键时刻。一场瘟疫席卷整个雅典并导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雅典三面环山,一面傍海,淡水资源缺乏,老城区以神庙为中心,人口密度过大,新城区,遵循自然状态延伸,没有严格规划标准;民居的分布显得比较杂乱,习惯在公共场合交流、运动、参政、学习,缺乏集中社区的概念。虽然雅典人在疾病爆发初期就开展积极自救,但医护人员因缺乏防疫护具而纷纷中招。到公元前427年,肆虐雅典的瘟疫渐渐平息。希波克拉底,一面积极调查疫情,同时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利用烈焰产生的隔绝与净化空气效果,成功遏止疫情的扩散。这也成为今天预防瘟疫的重要手段。摘编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疫措施的

18、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防疫措施的启示。(6分)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欧经济一体化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多边主义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了历史性的破坏,激发了欧洲对和平的向往,于是欧洲通过缔结条约、结盟和成立国际组织等多边形式谋求和平。冷战后欧洲摆脱战争带来的困扰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西欧经济一体化,这也是欧洲多边主义实践最成功的范例。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成立,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欧盟成员国通过多边对话和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通过制度化和机制化的外交战略开启欧洲的和平时代

19、。摘编自惠一鸣欧洲联盟发展史等材料二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部分内容如下: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努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行为。一旦缔约国一方因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且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该条约对于中国而言,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苏联方面,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增强了其与美国争霸的力量。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多边主义产生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西欧外交政策特征的不同之处。(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双边政策的影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