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年级学科高二生物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二中第四章第二节,之前教材已经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就“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上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接下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在第一节的“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基础上对基因如何控制的性状展开分析,与教材之前的知识内容层层递进,从微观到宏观,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而教材的第一二章有恰恰是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了遗传现象到控制因素的过程,本节与之呼应,并为解释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体系上起到了结构桥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知识
2、与技能解释中心法则。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心法则。由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得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入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三、学情分析通过本书前3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的实质和表达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探究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这节课的成功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主要途径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学中应当注意对这部分知识的形象化阐述。四、教学过程教
3、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以十指交叉的小活动导入。播放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让学生画一个流程图来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展示、讨论学生的成果,引出中心法则。动手画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上一节的内容,又引出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介绍科学家克里克提出并命名的中心法则:包括(1)DNA的复制(2)转录(3)翻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的资料分析:尝试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尝试归纳中心法则与基因表达的关系。阅读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掌握中心法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70页内容,并提出问题: 中心法则很好地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和途径,也直观地表达
4、了基因的功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那么蛋白质又是如何表现生物的性状的呢? 1、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2、 人的白化病 3、 囊性纤维病 4、 镰刀型贫血症例1:孟德尔杂交实验选用的豌豆的粒形有圆和皱这一相对性状,圆形由显性基因控制,皱形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表现出种子的形状呢?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催化蔗糖合成为淀粉。例2:人的白化病由这两个实例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共同点?得出结论: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间接控制) 例3: 囊性纤维病例4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这两个实例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共同点
5、?得出结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直接控制)由此可见,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引导学生认识基因与生物的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最后,教师再通过“人的身高”这一事例,说明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基因对性状的两种控制方式:(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阅读思考总结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总结提升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实例很多,因此这节课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总结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阅读指导法等方法,不但让学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达到了期望的水平。听课的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尤其是提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课堂设计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