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2、故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表明西周时期A.中枢权力体系日益完备B.君权至上地位得以确立C.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D.血缘宗法观念逐渐强化2.下图是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分布图。由此可知,当时A.中原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较高B.铁器使用全面推广C.冶铁技术北方地区高于南方D.各地联系日益密切3.楼兰古城遗址附近发现一个东汉的灌溉系统,沿河道有总闸、分开闸、干渠和支渠,参与修建者除了河西兵之外,还有西域诸国之兵。对于工程效果更有“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记载。这一工程说明A.新疆地区的社会矛盾突出
3、B.丝路开通促进边疆开发C.重农抑商政策在边疆推行D.屯田促进新疆社会发展4.北史苏琼传记载,北齐“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余。后淮北人饥,(苏琼)复请通余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由此可见,当时A.赈济贸易南北互补B.传统经济政策瓦解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D.政府垄断边境互市5.对于藩镇势力较强的河北,杜牧说:“天下无河北则不可,河北既虏,则精甲锐卒利刀良弓健马无有也。卒然夷狄惊四边,摩封疆,出表里,吾何以御之?”北宋欧阳修也说:“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二者意在说明唐朝节度使A.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B.由于中央决策失
4、误所致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6.北宋蔡襄称:“臣自少入仕,于今三十年矣。当时仕宦之人,粗有节行者,皆以营利为耻。虽有逐锥刀之资者,莫不避人而为之。今乃不然,纡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者有之。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这反映出北宋时期A.江淮地区的商业最为繁荣B.官商间政治诉求趋于一致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D.商业发展冲击了社会秩序7.清代学者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该
5、学者意在强调元朝行省制A.导致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B.促使南方经济实力有所增强C.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D.推动了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8.明朝官员顾起元认为:“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从明末开始,河南省已有太康、汝阳、正阳、新蔡、信阳等州县,先后实行丁随地派。明朝这一做法A.使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B.导致农民赋税负担沉重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不利于工商业健康发展9.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商品出口统计情况。由此可知,当时我国A.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强B.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外贸入超局面有所改变D.闭关锁国政策开始瓦解10.1912年8
6、月,同盟会会员赓韶在民权画报刊发了其漫画作品环游地球(如右图)。漫画中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此漫画意在A.肯定资产阶级宣传民主自由的思想B.赞扬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议会斗争C.讽刺袁世凯破坏共和推行独裁统治D.揭示袁世凯复辟得到了列强的支持11.1919年,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和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文中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社会主义,亦复如是”,“(社会主义)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其言论表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历史解释需要不断被重构C.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D.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12.1928年,毛泽东指出
7、:“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全国工农平民以至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之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这一论述意在A.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B.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C.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论证工农武装割据的必然性13.1937年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争取最后胜利”。同年11月,毛泽东指出:“坚持华北游击战争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据此可知,国共两党的抗战策略A.彻底贯彻了全面抗
8、战路线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需求D.扭转了正面战场不利局面14.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国家银行对公营企业(包括合作社)利率存放采取两低原则,即利差从低;对私营企业利率存放采取两高原则,以接近市场利率;对大中城市的私营钱庄利率,则通过各地利率委员会确定。这些举措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尽快恢复与发展B.保障了工业化建设资金来源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典范D.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15.1961年,我国基建投资比上一年压缩了2/3;1962年,又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压缩一半。同时,确定两年内城镇人口减少2000万人;职工队伍精简1 000万人。1963年到1964年
9、,国家先后投资建成了四个大型氮肥厂。这些举措A.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调整C.促进了工农业经济协调发展D.是对人民公社化的否定16.下表是1980年和1992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数据统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C.农村经济结构明显改善D.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圆满解决17.罗马法规定,如果因为满足抗灾、备荒等需求,所有权人会被强制转让其财产所有权,同时获得物的价值补偿。但是,这种补偿通常是象征性的,并非支付物的市场价值。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忽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因公共利益限制个人所有权C.建立了完备的抗灾体系D.注重解
10、决公民间的利益冲突18.在中世纪,原产于亚洲的香料成为欧洲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16世纪以来,欧洲民众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鱼、肉、果酱、汤,甚至饮料都掺入香料。这说明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B.美洲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口味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转向奢侈19.19世纪以来,英国普遍注重食物的营养,马铃薯的消费减少,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蔬菜消费增加,香蕉在城市穷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茶的消费量也增加了。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A.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20.据统计,19世纪
11、3040年代,英国造船业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落伍了,英国贸易的3/4被美国的船只承载18801913年,英国钢产量从130万吨增加到770万吨,而同期美国的钢产量却由100万吨攀升到3100万吨,德国从70万吨增加到1890万吨。这反映出A.英国的优势地位在逐步丧失B.英国新兴行业发展缓慢C.美国综合实力已经超过英国D.英德之间矛盾日益尖锐21.下表为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非白人选民最终投票支持的总统候选人情况。这表明A.美选民以非裔和拉美裔最多B.种族问题成为两党政治斗争工具C.美国国内种族矛盾十分尖锐D.逆经济全球化浪潮在美国的涌动22.二战后初期,美国同意苏联控制蒙古,收回库页岛南部、千
12、岛群岛等日本占领地区,恢复对旅顺、大连的特殊权益。作为回报,苏联承诺支持中国国民政府,支持美国的对华政策和亚太战略,同意美国控制中国和单独占领日本等。这反映出A.美苏对日本的处理加剧了冷战B.大国利益争夺影响了战后秩序C.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D.亚太地区是当时美国战略重心23.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家普遍认为,一个普遍贫困的社会难以产生足够的购买力来维系资本主义积累的需求。因此,国家需要拥有一群思想上没有敌意的劳动力。为此,西方国家A.开创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B.大力发展高新科技C.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24.下图是21世纪初欧洲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欧洲一体
13、化遭遇重大挫折B.英国成为欧盟的领头羊C.欧洲联合提高了国际地位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孟子滕文公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按亩课取地租,地租的比例则按照土地的好恶而定轻重。唐朝两税制中以资产为标准课税,相对之前一直占主要地位的以人丁为标准的课税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另外两税制本身也简化了征税手续,改变了以前租庸调的征收体系,简化了附着于庸调的多重杂役。明朝的一条鞭法开
14、始了赋和役的基本合一,清朝摊丁入亩实现赋役合一,全部依照土地为标准征税,并全部实行货币化。古代中国每个朝代都存在着伴随政权兴衰的周期式转变,政权及社会治安的状况是可以反映当时社会赋税负担水平的度量表。当政权处于动荡的特殊时期也就成了赋税负担水平的极限,也掀开了新的政权出现的序幕。摘编自韩万渠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浅析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央集权财政体制逐步瓦解。1913年,北洋政府拟划分方案,田赋、盐税、关税、常关税、统捐、厘金等大宗税种归国家税,田赋附加税、地捐、商税、牲畜税等小税种归地方税。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将盐税、海关税及内地税、常关税,烟酒税
15、、厘金等划为国家税,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屠宰税等划为地方税。近代中国,在引进西方国家的印花税、营业税等现代税制之初,往往放弃官征制而采用传统的包征制或代征制。1928年11月13日,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呈文行政院、立法院及财政部指出:“包商乃为恶制,彼既以本求利,何所不用其极。于是而商民种种纠纷,种种痛苦,随以俱来矣。应通令全国,永远革除。”1931年2月召开的北方财政会议决议废止包征制:“从前所有包纳捐税,无论属之国家,属之地方,应一律取消,改归官家直接征收。”20世纪30年代,占国民经济30%多的工商业承担了85%以上的税收;占国民经济60%多的农业所承担的税收不足15%。摘编自柯伟明
16、民国时期税收制度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规律,并分析其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税收制度演变的特征及原因。(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世界上每一部宪法都包含两个维度:它首先是一部关于如何经营国家的指南;其次是一份契约,以其制订之时为参考,调节各方的相互竞争关系。指南和契约是两件事,前者呼应了机器的逻辑,而后者则跟叙事密切相关。有些国家的宪法更偏向前者,另一些更偏向后者。但是很多基于契约理念的宪法逐渐被淘汰,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其内容不再适用。而美国宪法则是另一个极端,它基
17、本上纯粹是一部关于政府如何运转的指南,其中充满了与当时的特定条件和具体问题相关的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跟奴隶相关的内容。不过,这部宪法的基调体现了一些抽象的、普适的原则,并且设计了根据条件变化进行修正补充的机制,即宪法修正案机制。摘编自塔米姆安萨利人类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宪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有贯通其中的历史文化脉系和文化认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迅速发
18、展起来的。这一时期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精神武器是立足于民族国家的“主权”认同。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议题是“利权意识”,而所谓“利权”最终表达的是国家或民族利权。如收回路矿权利运动显然并不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是立足于民族国家主权危亡的深层思虑。当时,动员民众起来奋争的立足点是“亡人国之法,计无巧妙于铁路者”的民族危亡意识。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在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摘编自王先明传统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界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7分)(2)根据材
19、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8分)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考查先秦政治。据材料可知,殷商以前包括周初的最高统治者对地方的控制比较松散,而分封制实施以后,周天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说明和夏商相比,西周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严密,而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实行,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中枢权力体系,故排除A项;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故排除D项。2.A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据图片信息可知,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主要分布在黄
20、河流域,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仅通过材料不能反映铁器使用全面推广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冶铁技术水平的高低,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地联系日益密切,故排除D项。3.B考查汉代丝路与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有关东汉的楼兰古城遗址的灌溉系统遗迹及工程效果的记载可以看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政府与西域各国交流的不断加深,边疆地区的开发明显加快,故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屯田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排除D项。4.A考查魏晋时期的南北贸易。据材料可知,北齐时期,淮河南北因互相赈济,商贸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南北朝时期
21、政府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区域长途贩运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垄断边境互市,故排除D项。5.D考查唐代的藩镇制度。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置藩镇主要是为了防止少数民族的侵扰,且藩镇在解决中央“精甲锐卒利刀良弓健马”方面有重要作用,说明藩镇的出现是唐朝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故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故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6.D考查宋代商业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商业浪潮推动下把“学而优则仕”作为自己信条的士子们,也操起了经商治生的行当,这体现出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意识和原有四民社会秩序的影响,故D项正确。
22、仅凭材料无法得出A项这一结论,故排除;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材料未涉及北宋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故排除C项。7.C考查元朝的行省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维护统治,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往往以一些易守难攻的高山大川作为划界的依据,例如,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洞庭湖、太行山,秦岭、武夷山等。但山川形便区划原则的弊端非常明显,极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而元朝行省的划分使得“黄河,长江,洞庭、钱塘”等河湖之险完全消解,有利于抑制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8.A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根据材料可知,明朝赋税征收的依据越来越倚重于土地,因而政府加强了
23、对土地的控制而放松了对人丁的控制,这有利于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民要缴纳多少税,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明代赋税制度的变革,无法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排除D项。9.B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根据表格可知,此时农产品在各种商品出口总值中的所占比例由1873年的2.6%上升到1910年的39.1% ,增长较快,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经济附庸,反映了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故B项正确。表格信息并非“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增强”.故排除A项;贸易逆差,也称为入超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材料仅涉
24、及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并未涉及进口的情况,故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开始瓦解,与材料所述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故排除D项。10.C考查辛亥革命。图片中作者将袁世凯画成一只猿猴,对袁世凯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轨迹进行了直观的描绘和讽刺。袁世凯在专制体制下崛起,参加过立宪运动,支持过共和制度。但其窃取革命果实后,在北京政府中排斥异己、安插党羽,打着立宪共和的幌子行专制独裁之实。因此作者以虚线大胆推测袁世凯又将回到专制的起点,故C项正确。漫画中袁世凯拿着五色旗为幌子,故排除A项;漫画体现不出国民党与北洋军阀集团之间的议会斗争,故排除B项;虽然漫画中袁世凯打着五色旗“环游地
25、球”,但这只是在演戏,并不能反映出其寻求并得到西方列强的认可和支持,故排除D项。11.D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先进知识分子就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运动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李大钊这一言论包含了对中国革命方向的思考,这都与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的影响有关,故D项正确。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故排除A项;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材料只涉及李大钊的思想,没有具体的“变革”,故排除C项。12.A考查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对革命性质的认识。材料核心思想是毛泽东论证中国进行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意在阐释中国革命是新民
26、主主义革命,故A项正确。“左”倾错误是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故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提出的,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D项。13.C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日本全面侵华及作战之初日本优势较为明显的背景下国共两党的抗战策略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故C项正确。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故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4.D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1956年是我国的过渡时期,国家银行对公营经济采取利差从低的原则,对私营经济则采取存放两
27、高原则,这一举措适应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需要,故D项正确。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是19491952年,这与材料的时间19491956年不完全吻合,故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银行利率政策不能保障其资金来源,故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始于1956年,故排除C项。15.B考查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的调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材料所述即是其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当时国家的经济调整是在人民公社体制及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的调整,故排除A,D两项;新中国成立至1
28、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工农业发展并不协调,故排除C项。16.C考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据材料可知,从19801992年我国农村中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在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农村内部的变化,无法体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也无法体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圆满解决,故排除B、D两项。17.B考查罗马法中的经济思想。据材料可知,为了抗灾、备荒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公民要被强制转让自己的财产所有权,这说明罗马法从公共利益的角度限制了公民个人所有权,故B项正确。忽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古代罗马建立了完备的
29、抗灾体系,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是公民间的利益冲突,故排除D项。18.C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材料可知16世纪以来欧洲的菜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香料,而这些香料大多盛产于亚洲,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亚洲、欧洲各国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带来的影响,故C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黄金白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的现象,与材料中欧洲人饮食菜肴中调料增加无关,故排除A项;16世纪欧洲菜肴中的调料,大多是从亚洲进口的,欧洲从美洲掠夺的主要是黄金、白银和棉花,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16世纪欧洲菜肴中调料增加,不能表明调料多了就是民众消费奢侈的表现,故排除D项。19.D考查工业革
30、命的影响。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英国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在普遍降低,人们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一些奢侈品消费也增多了这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带来的社会消费能力的提高,故D项正确。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由于工业革命人们的消费需求在增加,故排除C项。20.A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工厂”,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被美国和德国赶超,这说明英国的优势地位在逐步丧失,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国新兴行
31、业的发展状况,故排除B项;20世纪初,美国综合实力已经超过英国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英德之间的矛盾,故排除D项。21.B考查美国政治。美国两党都把种族问题当作选战的工具,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数据只是非白人选民的投票情况,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美国选民仍然通过合法途径来斗争,不能反映出种族矛盾尖锐的信息故排除C项;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材料信息是美国在政治上的选战情况,故排除D项。22.B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的亚太国际格局,是美苏两个大国在博弈和妥协基础上建立的“雅尔塔体系”的一部分,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美苏之间的利益争夺
32、影响了战后亚太国际格局,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的主旨是美苏之间的利益争夺影响了战后秩序而非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故排除C项;美国战略重心是欧洲,故排除D项。23.D考查福利国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消费者无力消费的危害,为此,西方国家通过完善福利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故D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故排除A项;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和发展知识经济会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但不是专门解决消费者无力消费的问题,故排除B、C两项。24.A考查区域经济集团化。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欧盟图标上代表英国的一颗星已经
33、被手举英国旗帜的英国首相取下来拿在手上,这说明该漫画反映的是21世纪初的英国脱欧事件,英国脱欧使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挫折,故A项正确。英国成为欧盟的领头羊不符合21世纪初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欧盟在世界上的地位,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经济全球化遭遇曲折,故排除D项。25.(1)规律:由劳役地租演变为实物地租再到货币地租;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资产为主演变;征税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化为简化单一;百姓赋税负担呈周期性变化,但总体趋向均平赋税方向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基本定时。(7分,任答四点即可)影响: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货币地租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4、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6分)(2)特征:由传统财政集权体制向近代财政分税制演变;由包征制、代征制向官征制演进;由以土地税(田赋)为主向以工商税为主转变;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变以及新型政商征纳关系的形成;具有半殖民地特征。(6分,任答三点即可)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财政困难;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需要;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原有税收制度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进步人士的推动。(6分,任答三点即可)26.【评分标准】(1)观点:(2分)没有观点或不是材料中得出的观点不得分。根据材料,概括提出的观点合适准确者得2分,余者酌
35、情给分。(2)阐述:(10分)能准确全面论证观点正确合理,至少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论据者得8分,余者酌情给分。论证充分,逻辑清楚、文字通顺,得2分,但全题不得超过12分。(3)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答案仅供评分及答题参考。示例:观点:近代西方国家宪法的制定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阐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各国宪法的制定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而进行。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邦联体制,中央缺乏必要的集权,使国家统治面临危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最终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部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在保障联邦政府拥有主权权力的同时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治权,这样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
36、集权的弊端;1787年宪法还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国家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属于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以防专制的出现。另外宪法还实行民主原则,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法国1789年爆发大革命以来,民主化进程经历了曲折和反复,直到1875年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最终将共和政体确立下来,这也有利于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政局的稳定。(8分)总之,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离不开宪法的制定与发展,宪法的制定有力地保障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2分)27.(1)主要内容:维护民族独立与民主权利;反对外族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培养国民的民族精神;建立近代民族国家。(7分)原因:近代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与壮大的推动;进步思想家的倡导;近代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8分,任答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