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2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21江苏适应性考试)右图是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A.展示社会主义社会建成的自豪感B.号召军人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C.宣传国家开展工业化的方针政策D.鼓舞全国军民保卫祖国团结奋斗2.(2021福建三明三模)1950年,全国各地工商业根据人民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在各行业成立众多劳资协商会。这些劳资协商会()A.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新中国经济基本恢复的标志C.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开启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2021江苏南京三模)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农村风光。
2、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B.体现积极生产的劳动风尚C.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D.突出“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4.(2021辽宁大连二模)19491957年,随着战后经济恢复以及“一五”计划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率由10.6%升至15.4%;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97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这一切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A.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B.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C.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城市体系
3、D.走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5.(2021福建龙岩三模)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497022.17.973.626.4195256.927.815.364.535.5195648.729.621.757.642.4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B.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成效显著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6.下面是我国1949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率示意图,第二波增长高峰(19541955年)的出现是由于()A.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符合农村实际B.国民经
4、济恢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C.土地改革的开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公有化程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7.(2021陕西宝鸡二模)制定“一五”计划时,我国接受苏联专家建议:在发展工业化时一定要注意农业问题,重工业一定要腾出份额生产农业机械和化肥,还要保证为农村人口提供足够的工业品,以带动城乡物资交流。这一做法()A.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明显弊端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性发展D.保障了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8.(2021内蒙古包头二模)下表为19521958年我国女职工人数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女职工年份1952年1954年1956年1958年人数(万人)184.8
5、243.5326.6810.8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1.69%12.95%13.95%17.89%A.工业化建设劳动力不足B.职工性别比例不平衡得到了解决C.注重培养女性技术人才D.经济建设促进女性社会价值发挥9.(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1956年,主管全国经济工作的陈云指出,担心夫妻店进不了社会主义,而我却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馄饨和汤团。这表明()A.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即将结束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应立足国情民意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老百姓需求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当时迫切的任务10.(2021西南三
6、省三校三联)人民日报在某一时期曾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B.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1.(2021安徽“五校联盟”二联)20世纪60年代初,广东采用超产奖励与评比奖励的形式,试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奖励超产农户;1963年,这种类似“包产到户”的办法在全省60%以上的生产大队推广。该做法()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揭开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C.有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12.1962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7、三届七中全会全体与会者时提出,现在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田”“五统一”等;又说,“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段话表明邓小平()A.倾向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强调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调整C.意识到人民公社体制的不足D.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了质变二、非选择题13.(2021四川天府名校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国营企业建立了职工福利制度。一般而言,由企业拨款设立工人食堂、澡堂、理发室、托儿所、小学校、医院等生活福利设施和俱乐部、图书馆等文化福利设施。“一切都伸手向国家要”成为在干部职工中普遍存在的
8、福利观念。1956年,随着第二次全国性工资制度改革的展开,按劳分配成为职工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国营企业职工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957年,各省市依据中央指示意见,依靠群众讨论,合理的保留,不合理的改进,对国营企业的职工福利制度进行整顿。在整顿过程中,要求提高职工宿舍房租标准,逐步取消企业房租补贴,有条件的地区企业职工宿舍应交当地房地产部门统一管理;减少托儿所和幼儿园不必要的保育工作人员,逐渐取消国家补助,缩减企业行政补贴,让“家长增加一些费用”。整顿工作很快见到了成效。摘编自黄岑玥20世纪50年代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调整与探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7年对国营企
9、业职工福利制度的整顿工作取得成效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7年对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进行整顿的意义。14.(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战略“优先战略”和“平衡战略”思想。优先战略是一种防御型的经济措施,它一般是快速提高国家当前所急需产业部门的实力,扭转国家在重要产业部门长期处于劣势的局面,其发展方向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平衡战略必须是在国家安全得以充分保障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下才能实现。中国能否过早实施“平衡战略”,推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过去史学界对此问题回答的口径几乎一样,认为过早地实施重工业“优先
10、战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导致农轻重经济比例的失调,对后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而笔者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条件下,“优先战略”是必要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战略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 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我是战斗英雄,又是劳动英雄”表明该作品是在号召军人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故选B项;1950年我国尚未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项;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又是劳动英雄”说明并不是鼓舞全国军民保卫祖国,
11、排除D项。2.A解析 据材料“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可知,劳资协商会同时兼顾公私利益,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性质,故选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主要体现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主要涉及全国各地工商业根据需要成立众多劳资协商会,排除C项;1953年,工商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3.B解析 1953年我国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风光反映了农民在农业合作社的劳动情景,体现农民积极生产的劳动风尚,故选B项;图片反映农民插秧种稻的情景,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排除A项;1953年中国还没进入社会主义,排除C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无关,排除
12、D项。4.A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率提升主要和经济恢复、“一五”计划的推进有关,20世纪60年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和国民经济调整有关,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改革开放有关,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影响,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与城市区域化倾向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我国城市体系是否合理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伴随国家政策调整而变化,与多样化道路无关,排除D项。5.A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农业和轻工业的数量和比重都在相对下降,结合时间是19491956年可知,是“一五”计划,其初步奠定了我国的工业
13、化基础,故选A项。6.A解析 从图中可知,19541955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率出现第二波高峰,这主要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故选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排除B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排除C项;公有化程度提高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7.C解析 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接受苏联专家建议,发展工业的时候注意“农业问题”,使工农业健康发展,故选C项;“一五”计划中实行的战略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这一做法并未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排除B项;为农村提供足够的工业品不是为了工业化建设进行,排除D项。8.D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19521958年女职工
14、人数逐渐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国家经济建设,故选D项;人数的逐渐上升,说明劳动力充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男职工人数,无法说明职工性别比例,排除B项;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重视培养技术人才,不局限于女性,排除C项。9.B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材料“因为老百姓还要买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馄饨和汤团”可知,夫妻店经营灵活,能够满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陈云认为还要保留夫妻店,这符合国情民意,故选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排除A项;1992年才决定建立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排除D项。10.A解析 据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可知,这些现象发生在“大跃进”时期,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导致“大跃进”运动的重要原因,故选A项;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变革的主要是生产关系,而“大跃进”运动调整的是生产力,排除C项;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即19491956年,而“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11.C解析 据材料“广东采用超产奖励与评比奖励的形式,试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奖励超产农户”可知,这些措
16、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C项;由“20世纪60年代初”“1963年”可知,当时广东农村以农业合作社的方式经营,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广东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结合“20世纪60年代初”“1963年”可知,其尚且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排除D项。12.C解析 由于人民公社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以及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邓小平说允许“包产到户”“责任田”“五统一”等形式的存在,体现出对于人民公社体制不足的反思,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17、实行的,排除A项;仅是允许不同于人民公社高度公有化的形式的存在,不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调整,排除B项;仅是允许一些新的形式存在,是一种结合实际的调整,不是农村经济的质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参考答案 (1)原因:党和政府的领导;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整顿策略的渐进性和措施的可行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政治教育的作用。(2)意义:改变了干部职工不合理的福利观念;推动职工福利制度走向合理化;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为以后的福利制度改革提供参考。14.参考答案 示例论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采取重工业“优先战略”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阐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敌视政策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国家安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防安全缺乏重工业基础保障,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苏联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迅速建立了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为“优先战略”提供了经验。综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分析,实施“优先战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一五”计划建设的成果也证明这种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