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98.50KB ,
资源ID:76106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6106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含解析).doc

1、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四川内江一模)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解析:选D夏朝时启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后代,说明“家天下”制度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与分封制内容不符,而且分封制走向成熟是西周时期,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故C

2、项错误;材料“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反映了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辛被立为继承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2(2019山东济南期末)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说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A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B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解析:选A通过题干中西周分封制“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说明分封制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故A项正确;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了破坏,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使得中央

3、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西周时期权力结构的组成方式,故D项错误。3“我从哪里来?”关于自己姓氏的来源是每个华裔关注的话题之一。这是因为()A姓氏制度是自古以来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B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C追远思亲,受血缘宗亲的文化心理影响D分封制和宗法制长期影响的结果解析:选C姓氏制度并非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故A项错误;分封制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故B、D两项错误;姓氏制度追远思亲,产生家族认同,体现出血缘宗亲关系的影响,故C项正确。4(2019广西南宁摸底)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

4、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解析:选D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说明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体现了对亲疏贵贱的维护,故D项正确。5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

5、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解析:选A根据材料“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当时已出现土地私有化,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故D项错误。6(2019四川南充一模)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了()A诸侯争霸导致社会转型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德治思想深入

6、宗族内部D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解析:选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曲沃是晋国分封的封君领土,“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无法得出C项内容,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开始瓦解,并未完全瓦解,故D项错误。7墨子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材料真实具体地记述了当时农民()A为秦统一提供重要物质条件B简要总结生产经验和技术C为了吃饭而艰苦劳动的情景D成为重要的社会、

7、政治势力解析:选C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说明当时农民为了吃饭而艰苦劳动的情景,故C项正确。8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解析:选D材料“天下一家”说明不是宗法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说明不是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据材料“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说明不是宗族观念,故C项错误;据材

8、料“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和“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说明重视历史和教育,故D项正确。9(2019河南洛阳三模)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解析:选BA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体现;诸侯争霸导致士的地位上升,是对分封制度挑战的体现,B项正确;“导致了”说法太绝对;士只是顺势而为;故A、C、D三项排除。10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

9、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可以说明()A分封制的瓦解B工商食官政策破坏C土地兼并严重D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解析:选B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瓦解和土地兼并,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说明工商食官遭到破坏,私商兴起,故B项正确;私商的兴起,并未能形成新的阶级,故D项错误。11(2019福建泉州二模)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中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A诸子百家之间的

10、争鸣日趋激化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C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解析:选C题干中的小儿不属于“百家”,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还未受到统治者重视,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定为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及对于两小儿辩日的疑问,孔子无法作出判断,可知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在思考,故C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小儿就学于私学,故D项错误。12(2019山东临沂二模)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A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B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D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解

11、析:选D儒家主张仁政、仁义和王道,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孟子、荀子、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此时还未完成统一,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提及三个学者有思想的共同点,不等于各主要学派思想统一,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及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荀子和法家韩非子都强调统一的思想,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左传昭公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规定的要受到惩处;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五种,称为“五刑”,其

12、具体条文规定达300多条。“刑罚世轻世重”则表明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摘编自罗香林

13、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具体条文规定”“因人因时而异”“贵族可以减免”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和等级秩序的建立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由材料可知,两位学者都肯定了分封制的重要地位,但罗香林强调分封在当时取得的成功,王玉哲强调分封的长远影响。答案:(1)特色:法律条文具体,刑罚体系完备;司法因人因时而异,立足于保护贵族利益,维护等级秩序。成因: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礼

14、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和统治。(2)两人都认为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但两人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罗香林认为周武王分封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王玉哲认为分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留下了政治隐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周游列国)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有人说,这幅石刻画创作于汉代;也有人说,这幅石刻画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风貌,你同意这些说法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2分)解析:首先摆明态度,对这两种说法是持肯定或否定态度,很显然通过画的内容和史实判断,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然后说明

15、理由,第一种理由针对“这幅画创作于汉代”纠正为“这幅画创作于唐代以后”,理由可以从图中的犁耕入手,图中是曲辕犁,结合所学可知是唐朝时出现的;针对第二种说法“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可纠正为“此石刻画虽然依据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所刻,但不符合史实”,理由可从一牛拉犁、曲辕犁入手去证明。答案: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1)此石刻画应雕刻于唐代以后而不是汉代。理由:春秋时期虽出现了牛耕但当时的耕犁是直犁,石刻画中的曲辕犁在唐代才发明,因而此石刻画雕刻不会早于曲辕犁出现的唐代。(2)此石刻画虽然依据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所刻,但不符合史实。理由:尽管牛耕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当时的牛耕使用的是多牛和直犁,东汉后才出现一牛拉犁,唐代才出现此石刻画中的曲辕犁,因而此石刻画带有明显的主观臆造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