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类比推理法”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发现两节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都是以“假说演绎”的科学探究方法为主线,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在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领略了假说演绎法的风采。如果在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换个教学策略-“类比推理”,既可给学生带来新颖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也可赋于知识的活力和科学探究魅力。下述是在我教学实践中,利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设计的的主要教学环节,与同行分享。一、教
2、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具有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自由组合定律涉及两对相对性状,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学生在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情况上,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则更加因难。本节课又是第六章第一节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既是难点又是重点。要讲练结合,注重夯实基础。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方法与过程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
3、的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2认同敢干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四、教学难点对于孟德尔提出假说的内容,是较简单,但是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内容,依据是什么。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才可以让学生真正领会知识建构过程,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出问题的依据”的内容是本节课难点,同时也重点。五、教学过程 (一)从一则笑话引入课题 一位女模特对爱因斯坦说:让我嫁给你吧,孩子一定像我一样漂亮,像你一样聪明。爱因斯坦笑笑说:“那如果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那
4、如何是好?”这是个杜撰的故事,但现实确实会碰到这样一对夫妇,如果他们结婚,会有怎样的后代?聪明与愚蠢,漂亮与丑陋,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关系如何?美貌与智慧二者是否相关?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两对相对性状之间互不干扰,自由组合”的结论。 (二)复习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 孟德尔除了做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还对豌豆其他6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请分别写出黄色子叶(Y)和绿色子叶(y)、圆粒(R)和皱粒(r)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三)“类比推理”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杂交结果 借助上述故事的结论“两对相对性状之间互不干扰,自由组合”,请学生尝试推导孟德尔用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
5、的子一代与子二代结果如何,并写相关遗传图解。并提示同学自由组合可以棋盘式进行推导。 由于“两对相对性状互不干扰”,F1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圆粒。再依据两对相对性状之间是“自由组合”,得出F2应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如图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F2代总共得到556粒种子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的数量依次是315、108、101和32,它们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初步验证了,我们的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正确的。 (四)“类比推理”遗传因子组合方式(基因型)的自由组合 生物表现型是受基因型控制的,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之间是否也遵循“互不干扰,自由组合”原则?用相关
6、遗传图解推导(如图3)。从图3的结果可以看出,两对基因型之间的“互不干扰,自由组合”可以科学解释表现型之间的“互不干扰,自由组合”的原因。 (五)“类比推理”配子形成过程,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我们都知道联系前后代的“桥梁”是生殖细胞,子代的基因型是由配子的组合方式决定的,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是否也遵循“互不干扰,自由组合”原则?用相关遗传图解推导说明(如图4)。 从图4的结果分析,两对配子之间的“互不干扰,自由组合”可以很好地解释基因型之间的“互不干扰,自由组合”的原因。这也是当时孟德尔作出的解释内容之一:“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
7、以自由组合”。上述类比推理结果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纸上谈兵,正确与否还需下节验证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是从一则小故事开始,大胆地假想两对相对性状是“互不干扰,自由组合”,然后再推导基因型,最终深入到配子形成过程两对遗传因子之间的“互不干扰,自由组合”。这种思路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科学思维方式有何导同点?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六、教学反思 1 与假说-演绎法”教学思维相比较 “假说演绎法”教学思维是从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入手,分析本质的过程,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科学家思维方式,有软磨硬泡之嫌。而本节课先用一则小故事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类比推理法” 追根求源,层层
8、深入剖析两对相对性状之间“互不干扰,自由组合”的真正原因。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让学生领会到为什么当时孟德尔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假说,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感受到科学思维探究的乐趣、魅力和成就感。 2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分析 利用“类比推理”方法,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积极意义。3从课堂关系重构角度分析 本节课从生活常识联系到遗传规律,从一对相对性状深入到多对相对性状,帮助学生以旧经验建构成新经验,使学生从经验的此岸渡到彼岸。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法的指导,符合“学主教从”的课堂关系。总之,本节课利用“类比推理”教学策略,不管是认识规律、情感教育和能力培养还是课堂关系重构,都比传统教学更进一步。